社會認識的結構和悖論

社會認識的結構和悖論

《社會認識的結構和悖論》是現代景天魁編著的一部哲學著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社會認識的結構和悖論
  • 作者:景天魁
  • 類別:哲學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ISBN:7500413394 
  • 創作年代:現代
內容簡介,出版信息,

內容簡介

本書是社會認識方法論的導論。社會認識方法論是哲學認識論和剩‘學方法論之間的橋樑,它力圖促進不同認識層次(哲學———科學)的縱向滲透,建立諸種認識方式的系統結構。本書著重對社會認識系統進行了結構分析,提出了社會認識系統的悖論,探討了社會認識系統的性質、趨勢和思維基礎,並提出了創造整合性思維問題。作者認為,社會認識方法論研究人們認識社會現象、過程和本質的一般方法論原則,它是包括哲學、科學和技術認識方法以及人文知識、日常認識在內的各種認識方法的系統綜合;研究社會認識的一般特徵和途徑,社會認識方法的層次和結構,處於不同層次的認識方法的實質和相互關係,揭示社會認識的歷史的和邏輯的發展過程,從而探討它的發展趨勢和規律性。全書除“前言”外,共分四篇。第一篇論述社會認識的基本問題,考察了社會認識方法論研究的科學和社會背景,分析了社會認識方法論概念和關於社會認識系統的觀念,提出了社會系統的現代研究方式別乾傳統研究方式的經驗性、思辨性和個體性,是系統研究方式。作者認為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系統研究方式,意味著研究活動在組織結構、知識結構上的系統組合最佳化,在研究過程、研究程式上的系統綜合效應,它示是以個體去對應、處理系統,也不是以片面的經驗或思辨去對應、處理社會系統,而是以系統(認識系統)對應,處理系統(社會對象系統)。第二篇論述社會認識系統的結構,在認識論和系統結合的基礎上,把社會認識系統劃分為七種認識方式;日常認識方式、科學認識方式、技術認識方式,藝術認識方式、價值認識方式、宗教認識方式、哲學認識方式。從認識論角度逐一確定了上述認識方式的主客觀結構,在此基礎上,建立了社會認識系統的直觀圖式。作者認為,社會認識系統主客觀結構的研究,直接導向的科學目標是,探討社會認識系統演化的內在機制,為建立數學——邏輯模型奠定基礎,尋求系統結構的組合最佳化,爭取實現社會認識系統的協調發展和自覺調節,它所導向的哲學目標是,拓寬關於認識和實踐的基本理論,爭取實現科學認識和人文認識、理性和非理性的新的大綜合。第三篇論述社會認識系統的悖論,作者分析了社會認識中的悖論。現實中的循環和思維中的悖論。作者認為,悖論,一方面推動了對傳統形式邏輯的理解,另一方面暴露了傳統思辨性的“辯證邏輯”的局限性(它還沒有找到適合現代科學技術需要的新形式),作者提出悖論研究正是從形式邏輯過渡到新形式的辯證邏輯的橋樑,它有可能找到創立數理形式的辯證邏輯。第四篇論述社會認識方法論的思維基礎,提出整合性思維,綜合貫穿於認識的全過程,但每一段綜合都伴隨著分析。分析和綜合不是分別進行的,而是互相滲透、融為一體的,它的主要原則是:系統—一整體性原則。結構——動態性原則、簡化原則。它的表現形式是:形式化和非形式化相結合。邏輯和非邏輯、科學和經驗相結合、定性和定量相結合。
該書作為研究社會認識方法論的專著收入“中國社會科學博士論文文庫”。該書語言乾實、論點子穩、論據充分、論證嚴密,並且努力綜合現代科學知識,是社會認識方法論研究領域中一本具有一定價值的論著,可供進一步從事這一課題研究的同志參考閱讀。

出版信息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出版,27.2萬字,責任編輯孝樹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