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經濟統計是通過研究社會現象中各種數量關係來認識社會經濟現象發展規律的學科。特點是:(1)數量性,用數據表述客觀事實和依據客觀事實的邏輯歸納做出定量推斷;(2)總體性,從整體上研究現象的數量表現,把握事物的變化規律;(3)具體性,研究具體地點、時間、條件下的社會經濟現象的數量方面。基本內容包括:統計調查、綜合調查、動態數列、統計指數、統計整理、統計分析、國民經濟核算體系、行業統計、價格統計、人民生活統計和小康指標體系、巨觀經濟測量預警系統、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等。基本分科包括:統計學原理、統計史、經濟統計和部門統計(如農業統計,工業統計,運輸郵電統計,內外貿易和旅遊統計,固定資產投資與建築業統計,人口統計,能源統計,財政、金融、保險統計,國民經濟核算和可持續發展統計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社會經濟統計
- 外文名:Social Economic Statistics
- 目的:研究社會經濟統計活動
- 特點:數量性、總體性、具體性等
- 分科:經濟統計學、社會統計學等
- 套用學科:統計學
概念
統計和統計學派的形成
目前世界上存在著多種統計學派。數理統計學派認為,統計學就是數理統計學,是現代套用數學的一個分支,是通用於研究隨機的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數量特徵的方法體系。數理統計學在近幾十年中,在理論、方法和套用上有了很大的發展。社會統計學派則認為,統計學的研究對象是社會現象,目的在於研究社會現象內部的聯繫和相互關係。
K.馬克思和F.恩格斯是社會主義社會經濟統計理論的奠基人。他們在領導第一國際的革命運動中,提出無產階級必須建立自己的統計,作為了解各國工人階級狀況、揭露資本主義制度的本質、制定國際工人運動戰略策略的依據。列寧曾指出社會經濟統計是認識社會的有力武器之一,是國家監督的重要工具之一。他為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統計的理論建設、制度建設、組織建設奠定了基礎。毛澤東強調實事求是、調查研究,並把“注意基本的統計”作為黨委會的工作方法之一。
特點和分科
社會經濟統計學是一門多科性的學科。它的基本分科是:社會經濟統計學原理、經濟統計學、社會統計學、部門統計學及統計史。在部門統計學中,又分為人口統計學、農業統計學、工業統計學、教育統計學、文化統計學、衛生統計學等。
與其他學科的聯繫
除各部門統計學與相對應的部門學科聯繫密切外,社會經濟統計學作為一個整體,與哲學、政治經濟學和數學的關係最為密切。
哲學中物質是第一性的原理、事物對立統一的法則、事物普遍聯繫和不斷發展的觀點等,都是社會經濟統計學中所論述的許多方法的依據。社會經濟統計學也以社會經濟理論科學所揭示的經濟關係和經濟規律作為其理論指導。例如,總產值、淨產值、工資、利潤、勞動生產率等具體統計指標,都反映一定的經濟範疇。在確定它們的概念和計算範圍時,也是以政治經濟學所闡述的有關原理為依據的。
社會經濟統計學還運用數學方法,包括數理統計方法,以進行嚴密的數量描述和定量分析。在社會經濟現象中,許多數量關係可以利用一定的數學模型來研究。所以,社會經濟統計學不斷吸收和運用現代數學方法的最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