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排斥視角下的中國農村貧困

社會排斥視角下的中國農村貧困

《社會排斥視角下的中國農村貧困》是2008年智慧財產權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銀平均。

基本介紹

  • 書名:社會排斥視角下的中國農村貧困
  • 作者:銀平均
  • 出版社:智慧財產權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年3月1日
  • 頁數:306 頁
  • 開本:32 開
  • ISBN:7801988450, 9787801988454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社會排斥視角下的中國農村貧困》主要內容:中國農村在經濟、政治、社會生活、福利制度和文化等五個維度上長期遭受著社會排斥,是農村貧困成為社會發展中久治不愈的深層次原因。社會排斥及其他因素的綜合作用,形成了農村貧困再生產機制,使農村貧困處於惡性的代際傳遞與循環之中。消除農村貧困的關鍵在於改革國內現行的社會經濟政策和制定新的社會政策,消除社會排斥導致的事實上的不平等,還農村一種公正和公平的環境,以促進社會融合,促進社會主義的新農村建設及和諧社會建設。
《社會排斥視角下的中國農村貧困》在詳盡分析社會排斥理論的基礎上,總結出中國農村貧困發生的因果模型,提出在社會轉型過程中,貧困是歷史因素、自然條件、農民個體因素以及政策體制性社會排斥相互作用的結果。這一研究對於解決我國農村貧困問題,對於構建和諧社會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選題緣起與意義
一、選題緣起
二、選題意義
第二節 研究範圍、研究方法和資料來源
一、研究範圍
二、研究方法與資料來源
第三節 研究架構、創新、存在的困難與不足
一、研究架構
二、本研究的創新點、存在的困難與不足
第二章 社會排斥理論與貧困理論文獻回顧
第一節 社會排斥理論及其研究
一、國外社會排斥理論研究回顧
二、國內關於社會排斥的研究
三、本研究關於社會排斥的界定
第二節 貧困理論及其研究
一、國外關於貧困的認識與研究
二、國內關於貧困的認識與研究
三、國內外反貧困行動政策體系的簡要回顧
四、以往研究的貢獻與局限以及本研究的主要內容與任務
第三章 湘贛丘陵山區農村貧困特點與我國農村貧困的因果模型
第一節 湘贛丘陵山區農村樣本概況
一、江西丘陵山區的農村調查樣本概況
二、湖南丘陵山區的農村調查樣本概況
第二節 湘贛丘陵山區農村貧困的特點
一、湖南丘陵山區農村貧困的特點
二、江西丘陵山區農村貧困的特點
三、湘贛丘陵山區農村貧困的共同特點
第三節 湘贛丘陵山區及我國農村反貧困的成就與不足
一、農村反貧困的成就
二、農村反貧困的不足
第四節 我國農村貧困的因果模型分析
一、我國農村貧困因果模型建立的基礎分析
二、我國農村貧困的因果模型
第四章 我國農村貧困成因及社會排斥對農村貧困的影響
第一節 歷史因素、自然條件及農民個體因素對我國農村經濟社會的影響
一、我國農村貧困形成的歷史性因素
二、自然條件對我國農村經濟社會的影響
三、農民個體因素與農村貧困的形成
第二節 社會排斥的經濟維度與我國農村貧困的形成
一、工業化進程中的經濟政策體制性排斥對農村的影響
二、市場經濟條件下資本的利潤及效率原則對貧困農村的排斥
第三節 社會排斥的福利制度維度與農村貧困的關係
一、社會保障和福利制度在農村的缺失與農村貧困的加劇
二、農村低保制度的缺失與農民抗擊風險及反貧困能力的削弱
第四節 社會生活領域的社會排斥對農村貧困的影響
一、農業稅取消前,嚴重不均的城鄉居民稅負
二、國家對農村投入的不足與城鄉居民日常生活消費差異的加劇
三、農村在醫療、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等方面遭遇的社會排斥
四、農民負擔與農村貧困程度的加劇
五、強勢群體對貧困農民的排斥
第五節 社會排斥的政治維度
一、農民應有的話語權喪失與公民權利實現不足
二、地方政府部門自利性對農村貧困的影響
三、農民利益表達機制的缺失及貧困
四、地方反貧困行動當中決策機制對貧困農民的排斥
第六節 社會排斥的文化教育及文化觀念維度表現及其與農村貧困的關係
一、義務教育上的巨大差異和社會排斥與農村勞動力素質的普遍偏低
二、接受高等教育的不公平和社會排斥與城鄉間人力資本存量的迥異
三、高昂的高等教育收費與農民的選擇性貧困
四、觀念上的排斥與農村居民社會支持網路的喪失
五、社會排斥與農村居民貧困亞文化的再生產
第七節 我國農村社會排斥的特點分析
一、我國農村社會排斥具有多維度性
二、農村社會排斥的廣泛性與長期性
三、農村社會排斥的系統性
四、農村社會排斥的累積性與代際傳遞性
第五章 消除社會排斥與我國農村反貧困的對策與建議
第一節 深化政策體制改革,消除農村社會排斥,縮減社會代價,增促社會進步
一、改革向工業與城市傾斜的經濟政策,實施工業反哺農業的經濟政策
二、改革戶籍制度,剝離戶籍制度所承載的社會福利功能
三、加大對貧困農村基礎教育、醫療以及其他基礎設施與服務建設投入的政策支持力度
四、努力減輕農民負擔,規範收費制度,加大違紀違法懲處力度直至追究刑事責任
五、加強財富轉移支付,建立和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健全社會福利政策體系,統籌城鄉社會福利事業發展,提升貧困農民抗風險的能力
第二節 制定反貧困法律,確保農村反貧困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一、制定反貧困法律,明確反貧困的社會責任
二、依法規範反貧困工作
三、建立第三方貧困績效評估與監督機制
第三節 實施發展型社會政策,加強貧困農民資產建設,提升農民自我積累與自我發展的能力
一、增加農村的人力資本投入與促進農民增能
二、加強農村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投入建設,夯實農村發展基礎
三、實施發展型社會政策,幫助貧困農民進行資產建設
第四節 發揮社會工作者及非政府組織在農村反貧困中的作用
一、充分利用專業社會工作者的反貧困優勢
二、切實發揮非政府組織的反貧困功能
第五節 提高幹部隊伍素質,建立和健全農民利益表達機制,健全完善反貧困參與、服務、監督與考核機制
一、樹立“農村的發展是整個國家發展的基礎”的觀念和執政理念
二、提升幹部隊伍的專業技術知識水平
三、轉變官本位思想,樹立權責觀念和社會公共服務意識
四、改革幹部人事考核制度,樹立正確的政績觀
五、完善社會參與、建立正常的利益表達機制、協商機制,保障農民的公民權
六、樹立效率與公平同等重要的意識
七、加大反貧困意義宣傳,樹立團隊精神貧困觀,發動全社會廣泛參與
八、適當提高貧困地區幹部的待遇,解決他們的實際問題,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
第六節 完善國際反貧困合作機制
一、充分發揮和利用專業社會工作者和NG0組織的作用進行反貧困
二、學習別國的反貧困理念和成功經驗,調整反貧困戰略和經濟成長戰略
第六章 討論與結語
第一節 不該發生的故事與結局:貧困的副產品
一、農村居民消費水平低,城鄉消費水平差距大
二、貧困代際傳遞與向上社會流動率低
三、農民負擔與基層政治合法性危機
第二節 和諧社會、消除社會排斥與農村貧困
一、和諧社會的要義
二、社會排斥與農村貧困
三、教育與反貧困
四、增強農業基礎與反貧困
五、制度創新與反貧困
第三節 結語:不是結束的結束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一 訪問提綱和調查問卷
附錄二 湘贛丘陵山區農村貧困的基本情況
附錄三 調查地人均收入與其他變數的相關度與係數表及其他表格

作者簡介

銀平均,男,1970年10月生,漢族,湖南邵陽人。2000年考入雲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社會學系攻讀碩士學位,2003年畢業於該校,獲法學碩士學位。‘同年考入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社會學系攻讀博士學位,2006年畢業於該校,獲法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為社會學理論、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貧困以及弱勢群體等社會問題。
銀平均博士先後在《思想戰線》、《中國社會科學文摘》(轉摘)等各類學學術刊物公開發表論文近20篇,主持完成雲南省教育廳青年基金項目課題一項,主持完成日本東京川基金國際橫向課題一項,參與完成關信平教授主持的聯合國教科文項目下的子課題一項以及關教授主持的教育部課題一項,參與完成江西省省級課題一項。出版專著一部,參編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一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