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排斥的心理與生理後果及干預研究

社會排斥的心理與生理後果及干預研究

《社會排斥的心理與生理後果及干預研究》是依託中山大學,由周欣悅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社會排斥的心理與生理後果及干預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周欣悅
  • 依託單位:中山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社會排斥是社會心理學的核心研究領域。它不僅可以導致抑鬱、暴力、認知功能下降以及炎症反應和壽命縮短,還可能引發社會動亂和群體衝突。Science和Nature等主要科學刊物近期刊登了多篇相關的研究論文和綜述,凸顯社會排斥研究的現實和科學意義。項目組在前期研究中考查了社會排斥的心理影響和保護性因素,並且提出了一個疼痛防禦機制理論來解釋社會排斥的認知和神經基礎。本項目運用行為與腦成像技術相結合研究社會排斥對兒童和成人的生理心理影響機制,並建立對社會排斥的網路實時監控系統和干預方案,減緩社會排斥的負面後果以及對重大社會排斥事件進行預警,維護社會的安定與和諧。另一方面,本項目還致力於研究社會排斥在人際網路中的傳染性和傳遞性,考察社會排斥在人群中的擴散和蔓延規律。

結題摘要

本項目在“社會排斥”這個領域不斷湧現出新研究發現的情況下,因地制宜,對研究內容進行了部分調整。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內容:第一,項目組特別關注社會排斥的情緒保護因素,尤其是懷舊感的作用,通過系統研究發現,懷舊具有抵禦社會排斥以及促進親社會行為和軀體感覺的作用。第二,項目組研究了社會排斥導致失去控制感及其後果,我們系統考查了在失去控制感時認知模式的變化規律,發現東西方人的整體性和分析性認知加工差異並不是絕對穩定的差異,會受到控制感的影響。之後我們研究了消費世界的隱性社會排斥,奢侈品會造成消費者心理上的社會排斥感,社會支持會減輕花錢帶來的痛苦感。第三,我們針對流動人口這一類特別容易受到排斥的群體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居住流動性會提升環境的不確定性,進而降低了人們控制自我、延遲滿足的能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