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的“民生”概念既包括經濟民生,也包括政治民生、文化民生、社會民生,生態民生;也可以說既包括物質民生,也包括精神民生,是從低到高的一個漸進發展的民生。 本書以深化改革為背景,以民生建設問題為依託。突出特色之一是將社會心態與民生建設聯繫在一起,在理論探討的基礎上,進行了實證研究。將社會情緒,社會共識,社會行為意向、公眾價值觀等與民生建設有機地聯繫在一起。 突出特色之二,是研究架構與研究問題之間的關聯具有新意。本書牢牢扣住社會心態與民生建設的方方面面,將研究架構與研究問題之間緊密結合在一起。 突出特色之三,是關於社會心態與民生建設之間關係的探討具有建設性。社會心態具有相對獨立性,是主觀心理狀態,民生建設是客觀可見的物質手段,本書探討了社會心態的“主觀”與民生建設的“客觀”之間的關係,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均具有建設性。
作者簡介
譚日輝,1973年9月25日生,男,湖南隆回人,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博士後,社會學博士。曾主持完成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項目、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其中重點項目1項)、湖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等10餘項,是多項國家社科基金、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的核心骨幹。出版《一個南方城市的空間社會學研究》等專著5部,在《高等教育研究》、《城市發展研究》、《城市問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等重要期刊上發表論文30餘篇,其中,新華文摘全文轉摘2篇,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3篇。
吳祖平,1972年10月生,男,湖南漣源人,中宣部、中國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調研二部主任,副研究員,管理學博士。曾任《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總編輯。長期從事思想政治工作、社會思想動態等領域決策參考研究,是多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委託項目、中國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等重點課題的核心骨幹。先後主持完成《當前我國社會思想意識研究報告》、《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研究報告》、《進一步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研究報告》、《當前人民內部矛盾與社會狀況調查研究報告》、《弘揚以仁義禮智信為代表的中華傳統美德研究報告》、《社會思想動態年度報告》(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等重大課題。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引言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及其研究意義
一 問題的提出
二 研究意義
第二節 社會心態的理論研究
一 心態概念的產生
二 關於社會心態概念的剖析研究
三 關於社會心態的表現、變遷及其發展趨勢的研究
四 分群體進行的社會心態研究
五 關於社會心態失衡對策的研究
第三節 社會心態與民生建設的關係研究
一 社會心態
二 民生建設
三 社會心態與民生建設的關係
第四節 研究的主要內容
第五節 資料來源與樣本介紹
一 樣本量的確定
二 樣本介紹
第二章 社會情緒與民生建設
第一節 公眾對社會的滿意感與經濟社會整體建設
一 公眾對社會總體狀況的滿意感
二 公眾對社會不同方面的滿意感
三 公眾對自身狀態的滿意度
四 公眾對經濟發展的滿意度
五 公眾對各級政府的滿意度
第二節 社會安全感與平安北京建設
一 分項安全感
二 分項安全感的強度比較
第三節 社會支持感與社會保障體系建設
一 非正式網路的社會支持
二 正式制度的社會支持
第四節 社會信任感與社會信任體系建設
一 社會系統信任感
二 人際信任感
第五節 社會公平感與社會分配體系建設
一 公眾對社會不公平的評價
二 公眾應對不公平事件的行為傾向
三 公眾對社會風險因素的判斷
第六節 公眾的社會和諧穩定感與和諧社會建設
第七節 小結
一 社會情緒基調積極向上,人們對經濟社會發展現狀比較滿意,社會安全感普遍比較高
二 社會支持感與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滿意度比較高,總體上正式制度的支持遠低於非正式制度的支持
三 社會公平、社會誠信問題引起人們高度關注,總體上遠未達到“比較滿意”的水平
第三章 關於民生建設的一些社會共識
第一節 民生建設與中國夢
第二節 公眾眼中的社會問題
一 公眾最擔憂的社會問題是腐敗問題
二 公眾認為中國社會最應提倡誠信
三 公眾最關注的是改善民生
第三節 公眾對民生問題的感受與評價
一 公眾相對剝奪感較強
二 公眾對地方政府滿意度不高
三 公眾社會態度評價偏低
第四節 不同群體對民生建設的認知差異
一 公眾視野中不同群體之間的差異
二 公眾對幹群關係的認知
三 公眾對貧富差距的認識
第五節 公眾對新媒體傳播與民生建設的認識
一 公眾認同微博的積極影響
二 對網路“大V”公眾認識全面
三 新媒體促進了公眾的社會認同
第六節 小結
第四章 社會行為意向與民生建設
第一節 社會預期與民生建設
第二節 社會矛盾與民生建設
一 社會矛盾和衝突
二 社會矛盾的化解策略
第三節 社會參與意願與民生建設
第四節 社會心理取向與民生建設
一 自我弱勢群體定位
二 強迫性相對剝奪感
三 不利最小化追求
四 父母官依賴情結
五 法不責眾的勇氣
六 群體性精神趨同
第五節 小結
第五章 公眾價值觀與政治文化民生建設
第一節 公眾的理想信念不夠堅定
第二節 公眾民主意識和政治監督意識增強
第三節 公眾更看重情感價值
第四節 公眾社會穩定意識較強
第五節 公眾生活動力積極向上
第六節 小結
第六章 當前民生建設基礎上的社會心態的特徵、突出問題及其發展趨勢
第一節 當前社會心態的十大特徵
第二節 當前社會心態的突出問題
一 相對剝奪感增強,全民弱勢心理蔓延
二 新興網路傳媒助推易形成“兩種極端”,影響社會穩定與團結
三 非利益相關群體心態失衡是社會不穩定的潛流,民生建設任重道遠
四 民眾的經濟信心和對地方政府的滿意度能夠預測其參與群體性事件的行為傾向
第三節 當前社會心態的發展趨勢
第七章 基本結論
一 社會情緒總體穩定,物質民生建設仍需大力加強
二 社會共識總體上積極向上,精神民生開始凸顯
三 社會價值觀多元,政治文化民生不容忽視
第八章 加強民生建設,培育良好社會心態的原則和建議
第一節 加強民生建設,培育良好社會心態的基本原則
一 科學發展,圓夢中華
二 適度預期,共創和諧
三 關注未來,關注教育
四 愛國為本,凝聚人心
五 廉政為民,誠信致富
六 擴大支持,緩解壓力
七 公共參與,民主管理
八 媒體引導,共建價值
第二節 加強民生建設,培育良好社會心態的政策建議
一 保障民生需求,協調利益關係
二 加強社會建設,推動民生富裕、社會公正
三 將社會心態作為社會穩定預警的重要指標,為推進社會治理工作提供技術支持
四 通過分析社會心態的變化特點,及時檢查政府工作和公共政策實施的成效
五 應著力加強民生領域的建設,引導人們形成合理預期
六 重視負面事件在風險溝通中的深遠影響,開展網路輿情探索與干預工作
七 加強民生建設,關注“底線生存”,促進和諧發展
八 關注非公經濟組織人員及其他體制外人員的思想動態,及時發現和引導部分人群的不良行為傾向
九 引導不同社會階層、人群之間的利益溝通,推進不同社會階層、人群之間的和諧關係
十 加強頂層設計,著力增強民生政策的落實能力
參考文獻
附錄 社會心態與民生建設研究調查問卷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