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失靈

社會失靈指社會正義與社會自治力的缺失。社會成員(尤其是“個體”)缺失社會正義與社會自治動力,甚至表現出全體的沉默與邊緣化的盲目,任由市場與政府處置,致使固體廢棄物治理缺失社會自我管理和自主自治,缺失社會監督,缺失公益性,引發或加劇市場失靈與政府失靈,損害消費者乃至全體社會成員的利益。社會失靈不僅需要體制或機制設計,還需要分析與矯正社會、群體與個人的行為與心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社會失靈
  • 定義:正義與社會自治力的缺失
  • 表現:缺失公益性
  • 分類:社會
定義,主要類型,責任分散效應(旁觀者效應),搭便車效應,鄰避效應,不值得定律,

定義

社會失靈指社會正義與社會自治力的缺失。社會成員(尤其是“個體”)缺失社會正義與社會自治動力,甚至表現出全體的沉默與邊緣化的盲目,任由市場與政府處置,致使固體廢棄物治理缺失社會自我管理和自主自治,缺失社會監督,缺失公益性,引發或加劇市場失靈與政府失靈,損害消費者乃至全體社會成員的利益。社會失靈不僅需要體制或機制設計,還需要分析與矯正社會、群體與個人的行為與心理。

主要類型

公共事務治理的社會失靈主要類型有責任分散效應、搭便車效應、鄰避效應和不值得定律。

責任分散效應(旁觀者效應)

公共事務治理事關社會福祉與利益,人人受益,人人有責,正因如此,容易造成責任分散,讓每個人覺得自己的責任很少,甚至連自己應該承擔的那份責任也意識不到,產生“我不去做,由別人去做”的心理,形成“人人受益而又很少人關心”的不合作與“三個和尚沒水吃”的集體冷漠局面。源頭分流分類與回收環節,責任分散效應尤為明顯,本應是排放者的責任,卻推給了政府,因政府只能動用納稅人上繳的稅收,實則推給了全體社會。
遏制責任分散效應的主要辦法有:
1)屬地管理,劃片而治,推進社區自治、行業自治、區域自治,縮小治理規模;
2)落實污染者負責、誰治理誰獲利與受益者補償原則,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
3)健全法制、集體契約和個人道德操守組成的規矩體系,促進固體廢棄物治理法治化;
4)建設社會自治示範榜樣,強化榜樣的示範作用,增加社會成員的責任感。

搭便車效應

公共事務治理不僅容易發生責任分散效應,還容易發生搭便車效應,即治理成果被其他人無償或以低成本付出據為己有。對於固體廢棄物治理,其產品主要有物質資源、能量資源、環境容量、資源環境保護知識教育和投訴處理等服務;物質資源和能量資源已有計量計價規範,較難出現搭便車現象,但環境容量和服務性產品較難準確計量計價,而且,環境容量和治理服務的覆蓋面和分配途徑不易限制,客觀上讓沒有參與治理的人也享受到了治理成果,不付成本或少付成本而享受他人的利益,從而產生即使不參與也可搭便車的“不勞而獲”心理。
遏制搭便車效應的主要辦法有:
1)執行固體廢棄物排放費制度,尤其要執行計量收費制度;
2)執行生態補償制度,要求受益者繳納生態補償費,對受廢棄物影響區域予以生態補償;
3)落實“誰治理誰獲利”原則。制定治理產品,尤其環境容量和治理服務產品的計量計價辦法,健全固體廢棄物治理成本回收辦法,讓治理者獲得回報,打破平均主義;
4)實行屬地管理、劃片而治與主體整合,推進社區自治、行業自治、區域自治,縮小治理規模,理順固體廢棄物治理的供求關係。

鄰避效應

公共事務治理成果的受益者只願意付出與其他人等價的成本,而不願付出高額的成本。如,固體廢棄物處理存在固體廢棄物污染及處理過程中潛在的二次污染風險,減少處理設施所在地的發展機會,如果風險失控,將導致生態環境破壞,甚至影響居民健康,這意味著處理設施所在地將為固體廢棄物治理承擔更多的風險與責任,從而產生了自己是政策犧牲者和處理設施“不要建在我家後院”的心理。
遏制鄰避效應,培育迎臂效應的辦法有:
1)進行簡明扼要、系統的風險分析,制定風險減輕與控制方案;
2)尋找自願性社區,並給予受影響區域生態補償與經濟補償;
3)堅持信息透明化與社會參與,確保受影響區擁有知情權、表達權、監督權和掌控權。

不值得定律

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公共事務治理的社會依據是社會人具有社會意識和奉獻精神,但不可否認,個別人,甚至個別地方政府,為一己私利極大化,認為公共事務治理不值得為之,甚至連旁觀都不值得去做,對治理冷嘲熱諷和敷衍了事,在這種心態下,不可能把治理做好。
打破不值得定律的辦法有:
1)制定戰略規劃,並邀請社會各利益相關方參與規劃的制定、執行與落實;
2)加強宣傳教育,讓“治理是件值得做的事情”深入人心;
3)確保治理者獲得回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