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研究

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研究

《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研究》是黃傳新等創作的政治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2年3月。

該書立足中國意識形態建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形勢,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吸引力和凝聚力的主要內涵、形成機理、本質來源進行了深刻剖析,對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基本原則、主體塑造、路徑選擇進行了系統論證。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研究
  • 作者:黃傳新等
  • 首版時間:2012年3月
  • 字數:355000
  • 類別:政治學著作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思想,作品影響,出版信息,

內容簡介

該書主要內容由如下十個部分組成:一是論述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歷史必然性;二是著眼於當代中國意識形態領域的現狀和問題,闡明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吸引力和凝聚力的現實必要性;三是探討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理論溯源;四是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內涵進行微觀剖析;五是考察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形成機理;六是對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歷史資源進行系統挖掘;七是在橫向對比中闡述國外執政黨或政府在意識形態建設上的主要舉措及經驗教訓;八是闡明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吸引力和凝聚力應遵循的基本原則;九是探討在意識形態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形成過程中如何充分發揮主體能動性的問題;十是從話語權建構、價值引導、載體依託、方法更新、制度保障、成效評估等多重層面探討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吸引力和凝聚力的現實路徑。

作品目錄

第一章 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歷史必然性
第二章 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吸引力和凝聚力的現實必要性
第一節 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吸引力和凝聚力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要條件
第二節 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吸引力和凝聚力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客觀要求
第三節 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吸引力和凝聚力是鞏固黨長期執政地位的有力支撐
第一節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西方主流意識形態侵蝕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防禦力和競爭力提出挑戰
第二節 社會轉型與不同階層的利益訴求對主流意識形態的包容性和凝聚力提出新要求
第三節 網路等大眾傳媒的發展對主流意識形態的控制力和導向力產生衝擊
第四節 部分社會成員的信仰缺失、心理失衡和道德失范對主流意識形態的感召力和認同度形成阻滯
第五節 社會思潮的多樣化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主流意識形態的權威性和吸引力
第三章 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理論溯源
第四章 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內涵解析
第一節 “意識形態”概念的起源與發展
第二節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於意識形態理論和意識形態建設的主要思想
第三節 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邏輯構成與主要功能
第四節 中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形成與發展脈絡
第一節 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內在構成
第二節 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吸引力和凝聚力的主要特徵
第三節 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本質來源
第五章 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形成機理
第六章 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歷史資源
第一節 改革創新是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必然要求
第二節 社會功能的拓展是形成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吸引力和凝聚力的重要環節
第三節 契合社會成員的精神需要和心理認同是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吸引力和凝聚力的關鍵所在
第一節 中國傳統社會思想調控和社會整合的主要路徑與方法
第二節 改革開放前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建設規律的探索與失誤
第三節 改革開放後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建設的成功經驗
第七章 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比較借鑑
第八章 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基本原則
第一節 前社會主義國家意識形態建設的教訓和警示——以蘇聯為例
第二節 西方已開發國家增強本國意識形態社會認同的主要做法——以美國為例
第三節 新興工業化國家意識形態建設的特色舉措——以新加坡為例
第一節 指導思想的一元化與思想文化的多樣性的相互統一
第二節 共同理想的先進性與現實需求的廣泛性的相互銜接
第三節 對外來文化和傳統思想的批判性和包容性的相互結合
第四節 主流意識形態核心內容的穩定性與靈活性的相互協調
第九章 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吸引力和凝聚力的主體塑造
第十章 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吸引力和凝聚力的路徑選擇
第一節 執政骨幹的率先引導和榜樣示範
第二節 知識精英的社會良知和社會責任
第三節 宣傳文化工作者的準確詮釋和有效傳播
第四節 普通大眾的自覺認同和積極擁護
第一節 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威的科學建構
第二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科學定位與實踐轉化
第三節 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傳播載體與輻射範圍的不斷拓展
第四節 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方法和手段的切實改進
第五節 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的逐步完善
第六節 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成效評估體系的積極探索

作品思想

該書重要觀點如下:(1)任何社會都是由一定的經濟基礎和與之相適應的政治上層建築及意識形態構成的有機體。經濟基礎的鞏固和變革都離不開意識形態的作用。革命階級要推翻舊的經濟關係和政治制度需要意識形態作為變革的先導,統治階級要鞏固自己的經濟制度和政治統治也需要意識形態的論證和辯護。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要在一個經濟文化還比較落後的東方大國建設、鞏固和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鞏固中國共產黨長期執政的地位,同樣需要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對於統一思想、凝聚人心的作用。具體來說,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吸引力和凝聚力既是中國社會主義發展的重要歷史經驗,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重要思想保證;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吸引力和凝聚力既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客觀要求,又是推進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途徑;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吸引力和凝聚力既是中國共產黨鞏固執政地位的重要歷史經驗,又是中國共產黨鞏固執政地位的重要思想保證。
(2)從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共產黨執政規律的視角看,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具有歷史的必然性。從當代中國意識形態領域的現狀和問題看,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更具有現實的必要性。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國主流意識形態不斷發展壯大的同時,各種非主流意識形態也在不斷蔓延滋長,中國意識形態領域出現了錯綜複雜的情況,思想意識層面的鬥爭呈現出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新變化。概括起來,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在當代所面臨的主要挑戰,集中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即:經濟全球化背景下西方主流意識形態侵蝕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防禦力和競爭力提出挑戰;社會轉型與不同階層的利益訴求對主流意識形態的包容性和凝聚力提出新要求;網路等大眾傳媒的發展對主流意識形態的控制力和導向力產生衝擊部分社會成員的信仰缺失、心理失衡和道德失范對主流意識形態的感召力和認同度形成阻滯;社會思潮的多樣化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主流意識形態的權威性和吸引力。
(3)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是一項重要而又複雜的戰略任務。對其中應遵循的一些帶有普遍規律性的基本原則進行歸納和分析,是完成這一戰略任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原則,是正確處理問題所依據的法則和標準。它是客觀規律的反映,並帶有普遍指導意義。意識形態建設的原則是意識形態本質規定性的現實展開,是正確把握意識形態建設規律、切實保障意識形態建設成效的基本前提與根本準則。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問題關係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成敗和前途命運,不能隨心所欲,必須遵循符合馬克思主義要求的基本原則。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應遵循指導思想的一元化與思想文化的多樣性相互統一、共同理想的先進性與現實需求的廣泛性相互銜接、對外來文化和傳統思想的批判性與包容性相互結合、主流意識形態核心內容的穩定性與靈活性相互協調的基本原則。只有認真遵循這些原則並將其貫穿於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始終,才能確保正確的發展方向。

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該書入選2011年度《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研究》
2012年3月
學習出版社
978-7-5147-0159-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