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大黨委

社區大黨委

社區大黨委,黨建機構。是社區工作的領導核心,由社區黨組織牽頭與轄區機關、企事業單位在平等基礎上,以共同需要、共同利益、共同目標為紐帶,建立起的社區各單位黨組織相互聯繫,溝通信息,交流經驗、研究、協調社區黨建和社區工作的區域化黨建組織實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社區大黨委
  • 屬於:黨建機構
  • 意義:社區工作的領導核心
  • 困難:黨建工作協調溝通難
工作背景,總體思路,主要特徵,主要制度,主要實踐,

工作背景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社區黨員構成和組織類型日趨多樣,社區與駐區單位聯繫日趨緊密。然而黨的領導體系垂直管理模式和條塊分割下的屬地管理體制,一直是基層黨建工作難以突破的瓶頸。當前社區與駐區單位在黨的組織互不隸屬、行政上互不關聯、管理上條塊分割的現狀,使社區黨建工作與駐區單位黨建工作呈現出“三難”:
一是黨建工作協調溝通難。由於缺乏駐區單位黨組織參與支持社區黨建的有效平台和激勵約束機制,致使社區黨組織橫向協調的權威性較小,駐區單位和社區黨建工作之間協調溝通難。有的單位置身社區之外,不情願為社區出力,有的單位想為民眾辦事,卻無正常渠道。
二是服務資源優勢互補難。近年來,機關、企事業單位的服務職能逐漸分離、下移,社區承擔了大量的社會服務職能。同時,離退休人員、下崗職工、外來務工人員和各類流動人口大量湧入社區,對社區服務資源需求加大。然而,目前社區服務資源相對較少,駐區單位服務資源對外開放不足,資源優勢互補較難,制約了社區服務能力的提升。
三是在職黨員在社區作用發揮難。協管黨員達412人,直管黨員僅73人,其中協管黨員大多處於工作在單位、生活在單位社區的“脫鉤”狀態,在社區建設中缺少發揮作用的平台。
由於缺乏有效地激勵約束機制,多數居住在社區的在職黨員 “八小時”外參與社區共建意識比較淡薄,參與社區活動較少,在職黨員在社區發揮作用不夠。
針對原有的社區黨組織在設定、職能和運行機制等方面已不適應社會發展的實際,以及新的形勢和任務對社區黨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該社區以“條塊結合、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駐共建”為原則,圍繞“黨建工作聯做、黨建資源聯享、精神文明聯創、服務難題聯解、公益事業聯辦、生活環境聯建”的目標開展黨建實踐探索,突破了街道社區黨建“封閉單一”的格局,建立起 “社區黨委”這一新型的社區黨建工作新格局。

總體思路

社區的綜合服務、管理與社區自治功能如何有效銜接,如何保障街道轄區單位對周邊環境的訴求和利益,讓這些企事業單位黨組織和黨員在社區共建中更好地發揮作用?根據《黨章》第32條規定的街道、社區黨組織“領導本地區的工作”的精神,突破社區黨組織的傳統建制,探索建立新的社區黨組織體制。
因此,破解上述難題,進一步鞏固和加強基層黨組織,必須立足形勢,統籌全局,從體制機制改變黨組織設定模式,成立社區“大黨委”,廣泛吸納轄區單位黨組織負責人、居民黨員代表、黨員民警進入社區黨委班子,建立以社區黨建工作為基礎,以駐區單位黨建工作為依託,以健全和完善黨建工作共建協作機制為關鍵,以共同利益、共同需求為紐帶的社區黨建工作模式,推進社區黨建工作從垂直管理向區域整合,實現社區黨建工作“條塊結合、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駐共建”。

主要特徵

1、 社區“大黨委”有效解決了傳統黨建模式與社區建設新任務的矛盾,破解了社區和區域黨建條塊分割體制下的屬地管理難題,初步找到了社區黨組織建設的新模式和新的工作新機制,極大地提高了基層黨組織服務民眾、為居民辦實事的能力,在體制方面的創新有著較強的推廣價值。
2、 社區大黨委成立後,區域領導核心的地位加強了,社區兼職黨委成員帶頭承擔相應的責任和義務,利用各單位優勢資源為社區民眾服務,變過去街道社區上門聯繫為單位主動服務;不僅如此,社區大黨委的建立,也使黨員的代表面更寬,黨組織的功能發揮更強,黨員聯繫和服務民眾的力度更大。
3、 社區黨委的產生實行“推薦任命”的方式,即由選舉產生的現任社區黨組織成員直接進入,其他委員在轄區單位黨組織負責人中推薦產生,並由街工委任命。組織關係在社區的黨代表,由黨支部按規定程式選舉產生;組織關係在駐區單位的黨代表,由其單位黨組織民主推薦產生;外地流入社區且不在駐區單位工作的黨代表,由5名以上的同類型黨員聯名推薦產生。嚴把黨代表人選條件關,按黨員總數10%的比例努力將政治立場堅定、議事能力較強、模範帶頭作用發揮突出、民眾公認的黨員,選舉或推薦為社區黨代表。
4、 社區大黨委的職能責任。“社區大黨委”是社區工作的領導核心,領導本地區工作,團結和帶領黨員和民眾,決定社區建設與管理等的重大問題,領導社區居民自治組織,並監督、協調政府職能部門派駐社區人員的工作。對轄區村居、新經濟社會組織及無上級主管的企業等黨組織實行直接管理,對其他企事業單位、上級政府職能部門及其派出機構黨組織實行雙重管理,不涉及其自身黨建工作和行政業務工作。
同時,我們還規定駐社區單位黨組織和黨員評先樹優、幹部提拔使用時,必須事先徵求社區黨委的意見,未徵得同意,不得評先或提拔。促使黨委成員帶頭承擔相應的責任和義務,利用各單位的優勢資源為社區民眾和轄區單位服務,變過去街道幹部上門聯繫為轄區單位主動參與共建,把義務變成一種責任,一種組織保證。
5、 實行“1+3”模式。積極探索建立“1+3”模式,即在“社區大黨委”領導下,建立健全社區黨員代表大會、社區黨委委員會和社區黨委監督委員會,形成了社區黨委行使領導權、社區黨員代表大會行使決策權、社區委員會行使執行權、社區監督委員會行使監督評議權,社區內各單位黨組織和全體黨員共同參與、條塊結合、優勢互補、相互配合的社區工作機制。
6、 實行黨員分類管理。探索建立了“四站兩崗一家”,加強對黨員的分類教育管理。建立社區黨員之家,在黨員之家設“四站”、“兩崗”。設立流動黨員服務站,對流動黨員實行“跟蹤管理”;設立在職黨員管理站,對在職黨員實行“雙重管理”;設立直管黨員活動站,對直管黨員實行“全責管理”;設立黨員志願者(黨員義工)工作站,對黨員志願者(黨員義工)實行“星級制”管理。
7、 建立“黨員(社區)服務聯盟”。將轄區內的黨員志願(義工)隊伍、青年志願隊伍、法律服務隊、助老助殘服務隊等各類志願服務隊伍納入服務聯盟統一管理,並在“黨員(社區)服務聯盟”及各類黨員志願者服務隊上建立黨組織,實現了黨組織的統領作用。
8、 實行雙向服務承諾。摸清社區、社區黨員、村居民及駐區單位等社區成員相互之間的服務需求,社區黨委與駐社區單位簽訂了《雙向服務承諾書》,實行“難題聯解、陣地聯建、教育聯抓”。
分別簽訂雙向服務承諾書,促進社區資源和社區服務共用共享,實現社區各類成員互利互惠。社區黨委成員經常到轄區單位開展走訪活動,積極為各單位提供優質服務。
9、 提升服務質量,推動經濟發展。把服務經濟發展作為社區黨建的第一要務,以“精細化”管理服務為抓手,從態度、方法、制度等方面切實轉變工作作風,最佳化經濟發展軟環境。在服務態度方面,實行“解決問題面對面、聯繫民眾心連心、社區共建手拉手”。在工作制度方面,全面落實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定期回訪制,以制度約束促進服務質量的提升。
10、 開展特色實踐活動,構建和諧社區。通過各項特色主題實踐活動,豐富黨員實踐載體,在社區管理、服務和建設中亮出黨員身份,樹起黨員形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
11、 建立完善五項運行機制。
一是黨員代表決策監督機制。黨員代表對社區民眾及轄區單位幹部職工關心的重大事項享有知情權、話語權和監督權,具體負責聯繫黨員和職工、居民,廣泛蒐集社情民意,及時向所在黨組織提出意見和建議,在社區黨員代表大會上,聽取、審議社區黨組織工作報告,決定區域範圍內黨建工作的主要任務,討論和決定有關社區黨建重大事項,年終對社區黨組織工作進行民主評議。
二是黨委執行效率機制。社區黨建工作的執行由書記全面負責,專職副書記和社區組織中的委員協助書記做好日常工作,單位黨組織成員和派出所民警擔任的兼職副書記和委員,協助開展“社會性、民眾性、公益性”方面的工作,對單位和社區事務擁有優先評價權和決定執行權;及時向上級黨組織報告黨員和民眾對政府工作及民生問題的意見,並負責及時反饋答覆。
三是黨建聯繫協調機制。完善黨建聯席會制度,由社區黨組織牽頭,轄區各單位黨組織共同參與,每季度召開一次黨建聯席會,協商解決單位職工和社區居民關心的重大問題,及時溝通區域單位和社區民眾的需求;監督政府部門落實綜合服務,做好就業介紹、扶貧幫困、教育衛生、健康醫療等工作,滿足民眾的多元化需求。
四是完善黨員建議案機制。以此引導黨員圍繞黨的中心工作和民生熱點,集思廣益,提出“建議案”。 黨員代表大會召開期間,每名黨員代表可單獨提出建議案,閉會期間3名以上黨員可聯名提出建議案。凡黨員代表或黨員聯名提出的合理建議案,各級黨組織必須按規定程式予以立案,並創造條件辦理落實。街道工委按季講評,半年通報,年終對優秀建議案予以表彰。社區黨委結合實際,依據各自許可權和職責,及時有效地解決居民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熱點、難點問題。
五是保障機制。為了保障社區“大黨委”的正常運行,使其發揮區域性政治核心作用和領導作用,建立責任落實機制,將“社區大黨委”建設納入基層黨建專項述職重要內容,實行重點調度,重點考核。建立黨建工作經費保障機制,按社區上年協稅分成所得的20%作為“社區大黨委”工作專項經費。
用於社區和企業兼職黨組織書記工作津貼,按社區黨員每人每年40元撥付活動經費,對社區黨委成員按季度給予黨建工作補貼。建立人員保障激勵機制,半年對黨員代表進行一次測評,並向其主管單位通報測評結果,建議將其納入晉級考核評先之中。
注重政治激勵,對工作積極效果明顯的作為優先提拔的條件。對一次測評不滿意票過半數的,給予批評幫助;兩次依然如此的,予以罷免職務。

主要制度

1、 明確《社區黨委工作職責》,建立《社區黨委會議制度》、《社區黨委與社區委員會議事規則》、《社區重要問題審議決策》和《民主監督》等制度。定期召開相關會議,共同商討、研究社區黨建有關事宜。對涉及居民民眾、駐區單位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項,社區黨委受理後,均提交給社區成員代表大會,採取票決的形式進行決策。對形成的決策,由社區委員會負責執行。
2、 《社區黨委書記述職述廉制度》。每半年由社區黨委書記向社區黨員代表、居民代表進行述職述廉、滿意度測評。
3、 《社區黨代表大會制度》,明確社區黨代會職責、黨代表職責和權利以及產生辦法、黨代表活動方式等,建立社區黨代會和黨代表的工作機制。社區“大黨委”每半年召開一次的社區黨代會,審議決策社區黨建重大事項。
《社區黨員代表會議常任制》,社區從轄區黨員中選出80-100名黨代表,定期召開會議,定期開展視察,讓黨員代表對社區中的事務提出意見和建議,充分發揮他們在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等方面的作用,通過黨內民主推動社區民主政治建設進程。
4、 《在職黨員雙向管理辦法》和《社區黨員積分量化考核辦法》,明確將駐區單位在職黨員納入社區黨組織管理,實行“雙向聯繫、雙向服務、雙向反饋”,建立社區居民黨員的教育管理機制。
5、 《社區專職工作者年度實績考核辦法》和《社區“大黨委”兼職委員考核辦法》,明確社區專兼職黨務工作者年度考核內容、方法,並將考核結果與被考核的實際利益相掛鈎,建立社區“大黨委”委員激勵獎懲機制。社區“大黨委”黨委成員須帶頭承擔相應的責任和義務,利用各單位優勢資源為社區民眾服務。社區大黨委將按季度給予黨委成員一定的工作補貼。
6、 《關於推進社區區域黨建工作實施意見》,明確社區區域黨建工作的指導思想、工作職責、目標要求和實現方式,建立社區區域黨建工作機制,有效推進社區“大黨委”規範運作。《關於開展社區“大黨委”體制建設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關於試點工作的目標任務和保障措施,將整個試點工作分宣傳發動、調查摸底,成立組織、構建體系,建章立制、規範運行,總結提高、完善推廣四個階段推進。區、街道、社區分別成立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試點工作的組織領導、指導督查,確保試點工作有序開展。

主要實踐

如何更大限度從體制上打破條塊分割,讓這些單位黨組織和黨員有發揮作用的“舞台”,行使知情權、參與權與監督權7唐家墩街黨工委在多方面的探索下,突破了基層黨建的傳統模式,將轄區內企事業單位的黨員納入社區黨委,在湖北省建立首個社區“大黨委”,使基層黨建開始走出一條由垂直管理向區域整合的轉型之路。2009年4月3日,武漢市唐家墩街唐蔡社區突破原有組織形態,將屬地單位黨組織和在職黨員納入社區黨委,與原黨員代表、黨委委員一起,構建唐家墩街第一個社區“大黨委”。
“大黨委”體制將是基層社區黨建改革的方向唐家墩街在全國率先啟動社區“大黨委”建設,有效地破解了社區和區域黨建組織體系不完善、力量和資源不充足等難題,完善了社區服務體系和居民自治機制。其創新有三方面:一是打破了組織關係的屬地界限,使轄區內的黨員在組織關係所在地、居住所在地有了“雙重歸屬感”,有利於黨員發揮模範帶頭作用。二是收轄區單位負責人為社區黨委成員,把社區資源納入到社區黨建中來。這有助於整合社區資源,發揮各級黨組織的關鍵作用和表率作用。三是黨建工作由垂直“所屬”轉向橫向“所有”,黨建內容由“封閉單一”轉向“開放豐富”,把黨組織服務民眾的功能由“後台”領導轉向“前台”實施,推動了黨建工作社會化和區域化,有效解決了社區綜合服務、管理與社區自治功能銜接,以及保障街道轄區單位對周邊環境的訴求和利益的歷史難題。
開展特色實踐活動。組織各社區廣泛開展了以“為社區增光、為黨旗添彩”為內容的“兩為”主題實踐活動。奎文門社區黨委開展了“三帶兩包一承諾”活動(即:帶好家庭、帶好鄰居、帶好樓棟,包文明、包和諧,向黨員民眾公開承諾),葦灣社區黨委開展了“黨員十大員”活動和“黨員十星級家庭”評選活動、李家街社區黨委開展了“三亮三定”活動(即亮黨員身份、亮黨員職責、亮服務對象;定活動內容、定活動時間、定活動制度),中和園社區開展了“三卡一承諾”活動(即:針對黨員自身的特點,與黨員簽訂服務承諾書,並根據其承諾的內容製作黨員“助民卡、為民卡及連民卡”)等。通過各項特色主題實踐活動,豐富了黨員實踐載體,在社區管理、服務和建設中亮出黨員身份,樹起黨員形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