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網路模型構建及虛擬社區性質的研究》是依託山東師範大學,由馬英紅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社交網路模型構建及虛擬社區性質的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馬英紅
- 依託單位:山東師範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社交網路是某些社會特性的抽象,我們每個人都作為成員生活在某些具體的社交網路中,而且生活在其中的小子網路中。隨著社交網路的物理意義及數學特性的深入研究發現社交網路的性質與結構影響著它的成員,同時隨著時間的推移,成員的行為變化也驅動著網路的演化,對這些現象還需要進行更系統的理論研究。基於此,本項目首先進行模型研究。模擬社交網路的生成機制,構建網路模型,研究其拓撲性質以及傳播(如病毒傳播模型)機制,分析模型的合理性;其次,設計基於代數空間的測地線矩陣算法進行虛擬社區的探測發現研究。在實際的社交網路中發現虛擬社區,解釋虛擬社區的現實意義,並與已有的挖掘算法進行比較;最後,對隨著時間演化的社交網路中的虛擬社區的穩定性進行研究,包括其數量和結構的變化以及由此帶來的對整個的社交網路的影響等。這不僅為社交網路的結構及性質研究提供理論基礎,而且還為現實的社交網路的信息交流以及資源管理提供理論依據。
結題摘要
社交網路是將現實社會系統考察的人或者事物作為研究基本對象,研究對象之間的關係特徵,它是現實社會系統的抽象。隨著社交網路的物理意義及數學特性被人們認知的越來越多,社交網路的套用領域也變得廣泛起來。研究社交網路的拓撲結構及性質與網路的成員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研究具有隨著時間演化情況下的網路結構性能和成員的信息隨之演化的特徵。這些現象和特徵對進一步理解真實的社交網路的整體性質和內部結構是有意義的。在本項目中,一方面是對社交網路的拓撲模型構建進行了研究。設計社交網路的不同假設下的生成機制,對網路模型的拓撲性質和動力學傳播機制模擬研究幫助我們更好抽象社會網路。另一方面,由於真實的社會系統的群組現象,使得我們在不可能在現實中發現群(社團)中的所有成員,而抽象的社交網路可以幫助我們找到滿足一定條件的群組成員,並能發現群組的個數。由於社團的發現問題等價於集合的劃分問題,劃分是NP-完全的,因此,本項目設計了若干社團發現算法,力圖用結構的視角來解釋社團的現實意義。再一方面,許多的社交網路都與人有關係,帶有生命特徵,當網路中的成員數量或者成員之間的關係發生變化的時候,網路的結構性能等都隨著時間變化。網路中的成員之間的信任或者背叛等屬性也影響著網路的演化趨勢。研究社交網路的演化影響因素以及網路進入穩定狀態的過程,對於動態網路的結構性能研究和套用提供借鑑。 在具有優先連線機制的社交網路模型中,網路模型的整體性能是服從負指數冪律,在結構參數給定的條件下,網路模型具有無標度性質,同時也具有小世界特性。符合Milgram 的“小世界”定理。在具有無標度小世界特徵的社交網路模型中,網路的傳播性質具有“湧現”的特點,說明了真實社會系統中,輿論的監督與控制具有規律可循,信息的傳播速度在社團內部較社團之間要快的多。 社團的發現都是近似算法,基於測地線距離的算法在方法上簡單易行。算法在經典的社交網路上的計算結果表明,該算法效率和結果都是可行的。 帶有時間序列的社交網路拓撲結構的演化,網路的虛擬社區數量和結構都會發生變化。將Web服務網路為具有小世界特徵的社會網路,隨著時間的演化,網路成員建立在信任關係基礎上的社交網路在傳播能力和穩定性方面都表現出良好的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