礬塑

礬塑

礬塑是一種中國傳統民間手工藝,集中在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礬山鎮,由當地人利用豐富的明礬礦產資源製作而成。其內部材料五彩繽紛,外部結晶的明礬晶瑩剔透,現已成為溫州市著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基本介紹

追溯起源,一說,二說,變革的礬塑造型,製造流程,第一步是繞線,第二步是定尺寸,第三步是定型,第四步是結晶,坯型技法,折,扎,剪,梳,題材廣泛,構圖講究,獨體表現法,組群式構圖法,盆景式構圖法,意境深遠,通透,空靈,工藝獨特,面臨危機,原料明礬簡介,學名,CAS,分子式,英文命名,相關傳說,

追溯起源

礬塑的起源有二說:

一說

一說是礬塑工藝由煉礬工人朱炳仁始創。
1920年的一天,朱炳仁無意中發現一株掉在明礬結晶桶內的小草,在夕照里閃爍著動人光彩。他取草一看,發現草的光彩來源於凝結在梗與葉片上的明礬小晶體對陽光的折射。他很好奇,將草帶回家給小孩玩耍,不料妻兒均愛不釋手。此後,他便試用竹篾和線紮成各種小玩意,放於結晶桶內結晶,就這樣,他無意中成為礬塑的創始人。

二說

另一說是礬塑的創始人為劉朝寶。
1925年的一天,童工劉朝寶發現一株葉片上結著明礬珠子的蕨草在晨光下閃著亮光,很是好看。也出於好奇,他試著用篾絲紮成各種小動物,放入明礬結晶池內結晶。見結晶後的小動物像翡翠一樣通透光亮,便由此一發而不可收,不斷製作並改進工藝。經反覆試驗和探索,借鑑當地彩扎工藝技法,以花木蟲魚、亭台樓閣、飛禽走獸等各類自然物為題材,創造性地用纏扎了不同顏色紗線的銅絲塑造各種形象,再將塑形放入明礬結晶池結晶,使礬塑成為流光溢彩、別具韻味的藝術作品。
上世紀90年代,劉朝寶的兒子劉祖珍、劉祖瑋對礬塑工藝進行了創新改造,工藝技術更加精湛,構圖更加流暢自如,表現手法更加新奇巧妙,先後推出工藝造型100多種,豐富了工藝內涵。他們還運用現代的玻璃罩真空保存法,攻克礬塑作品受空氣侵蝕在一年之內即會變色的難關,使作品得以長期保存,從而賦予礬塑作品更高的觀賞價值、保存價值和藝術生命力,提升了藝術價值。
礬塑創始人劉朝寶之子劉祖瑋夫婦礬塑創始人劉朝寶之子劉祖瑋夫婦
在新中國成立前夕,劉肇寶曾經有過放棄礬塑的想法。當時,一個當地的官員來到劉肇寶家,不給錢就蠻橫地拿走了一件做工精美的礬塑。看到自己花費了大量時間、智慧和精力做出來的礬塑並不能改善自己的家庭生活,並且苦於當時社會的黑暗,劉肇寶心灰意冷,“金盤洗手”好幾年,直到建國後才“重操舊業”。20世紀六十年代,由於他的工藝品精益求精,曾被邀出席在南京召開的全國美工展覽會。

變革的礬塑造型

由於各種原因,礬塑始終沒有成為劉肇寶的“主業”。他也只能利用“業餘”時間不斷地完善自己的手藝和礬塑種類。劉肇寶早期的礬塑作品主要是以各種簡單的 動物為主,比如螳螂、青蛙、蜻蜓、魚蝦等,後來逐漸發展到各種複雜的盆景和寶塔。劉肇寶一生創作過無數的造型,其中“寶塔”堪稱其成名之作。因此,礬塑也泛稱“礬塔”。
作為一個自學成才的民間藝人,劉肇寶一生不斷學習和進步的同時也使得礬塑工藝造型不斷走向精美和創新。新中國成立後,礬塑的造型也隨著時代和人們的審美要求不斷改變。現在,經過劉肇寶以及兩個兒子劉祖珍和劉祖瑋的不斷努力,礬塑造型已經增加到一百多種,主要有寶塔、花籃、松鶴等。
明礬寶塔,造型優美,層次分明。塔身一般為八角形,高十多層,底層開一拱門,底部四周圍著欄桿。整個寶塔的結構既保持了古樸的韻味,又具色澤艷麗之美,再經明礬結晶後,其色彩即變得淡雅、樸素。在光線的映照下,明礬珠閃閃發光,使人對寶塔產生仙氣瀰漫、金光四射的幻覺。
礬塑作品《寶塔》礬塑作品《寶塔》
20世紀六七十年代創作的《五個里程碑》(即韶山井岡山、遵義城、延安寶塔山、天安門)是劉肇寶作品中比較特別的一組。在造型上,這是劉肇寶在原有盆景、寶塔等類型外的一個“新產品”,凝聚了劉肇寶許多心血;在工藝上,《五個里程碑》將中國革命五個重要的地點連線在一起,這是一件具有獨特時代背景和歷史特色的作品。

製造流程

一般情況下,一件礬塑作品從開始製作到最後成型要經過四道工序,幾天時間。

第一步是繞線

早期的礬塑都是用鉛絲作為材料,但是因為鉛絲時間長了會變色,不易保存,後來就改成了銅絲。繞線就是在銅絲外面繞上製造礬塑所需的各種顏色絲線。這一步驟看似簡單,卻是整個礬塑製作的基礎;

第二步是定尺寸

定尺寸是根據製作對象大小、形狀所需選擇材料和尺度。對於老礬塑藝人來說,他們可以憑藉經驗就可以選擇所需材料的多少和尺度。但是對於新手來說,完全做到材料“不短不長”正好,是很難的。材料尺寸直接影響礬塑模型的能夠成型和精美程度;

第三步是定型

這是對技術要求最高的一個步驟。這一步驟要求的是製作者的“手巧”,要求他們可以將手中的各種材料摺疊成所需的模型。記者看到,一根普通的銅絲在劉祖瑋手中很快就折成一隻展翅而起的仙鶴。對於很多藝術品來說,這個步驟決定了其藝術價值的所在;
礬塑坯型礬塑坯型

第四步是結晶

結晶就是將已經被摺疊完成的礬塑模型放入礬池中,經過一段時間讓明礬晶體附著。結晶並不是單純地放入水池就萬事 大吉。結晶要講究礬水的溫度濃度以及時間。40攝氏度、20%濃度的礬水是最適合礬塑結晶的,將礬塑模型放入礬水浸泡1.5個小時左右,一件精美的礬塑藝術品就形成了。

坯型技法

就是根據造型的需要選定相長短不一的銅絲,將之折成礬塑的各種部件造型。折講究技法,要用小鑷子夾住銅絲的折處,在不損傷銅絲表皮和不造成絲線脫落的前提下,輕巧發力,因勢拗壓成形,要求尺寸掌握精確縝密、不差分毫;用力均勻,折出的形架線條清秀平直、骨架剛柔相濟、曲直互審,轉折處利落分明,彎曲處要弧度適當、婉轉柔順、氣韻流暢。

即是將折好的各種平面或立體的部件根據設計造型需要進行綑紮連線、組合造型。線條與線條之間要扎得嚴絲合縫,面與面之間要吻合、方正、整齊,不能出現歪斜不正、重心不穩、局部累贅突兀的現象。松針等點綴小件的扎放位置要準確無誤、符合美學要求,且要小心謹慎,不能損壞花飾。紮好的整個造型要求挺健穩固、富有變化,能夠表現礬塑的整體風韻。
礬塑作品礬塑作品

即像園藝師修剪花圃一樣,對摺紮好的礬塑造型坯架進行修剪,使整個坯架更加完美協調。剪講究輕而利索,快而準確,這樣才不致於銅絲的絲線脫落和出現拖絲的現象。

就是對紮好的結構部件用鑷子進行梳整,將受折扎影響攏在一塊的松葉、花瓣等構件一一展開,對不夠完美和細緻之處進行適當的調整。要求動作細膩輕巧,調整幅度恰到好處,不能損壞構件和造成構件變形。

題材廣泛

礬塑工藝以線條造型,手法大膽而新奇,取材廣泛,花鳥蟲魚、樓台亭閣、飛禽走獸、山水風光無所不及。
藝人較多選擇的一般有:鳳、白鶴、天鵝、孔雀、喜鵲、鴿子、龍、獅、虎、鹿、熊貓、馬、狐狸、蝴蝶、螳螂、蟬、蚱蜢、松、竹、柳、梅花、牡丹、寶塔、花籃等種類。

構圖講究

礬塑造型常用的構圖手法有獨體表現法、組群式構圖法和盆景式構圖法三種。

獨體表現法

此法主要用於創作獨體作品,通過對一座建築物或一種動植物的素描式構建,表現單一物體的風采。
代表作品有《七巧寶塔》《迎客松》等。

組群式構圖法

此法是礬塑早期的創作法,一般用於篇幅較大、可平面布局的作品。主要通過多個平面單體或文字等便於平面布局的形象,組合在同一個平面上構成畫面。
代表作品有劉朝寶創作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九龍壁》《雙龍戲珠》《詠梅》《大海航行靠舵手》等。

盆景式構圖法

此法是礬塑最常用的構圖法,主要以山水風光、建築物、動植物、花鳥蟲魚、日常生活用品等素材的巧妙組合形成畫面,構建布局嚴謹、層次分明、協調勻稱的優美造型。
代表作品有《松鶴延年》《龍鳳呈祥》《七鶴同春》《松鶴朝陽》等。作品造型精巧,能夠充分展示礬塑誘人的藝術魅力。
盆景式造型法是一種創新型表現手法,用盆景式造型法創作的第一個作品是劉朝寶創作於上世紀60年代的《五個里程碑》。該作品將韶山沖、井岡山、遵義城、延安寶塔山、北京天安門組合在一個畫面上,立體式地展現了中國革命最為重要的五個紀念地的風采,具有歷史特色。
盆景式造型手法引入礬塑工藝後,豐富了礬塑作品的創作題材和造型內容,推進了創作。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現已開發並在正常生產的礬塑作品造型已有100多種。

意境深遠

礬塑糅合了彩扎、堆塑等工藝技法,以線條為主,線、點、面、塊組合造型,既用寫實的手法造型,又以明礬晶瑩剔透的天然神韻表現一種特殊的意境,具有“通透空靈、雅韻天成”的特點。

通透

礬塑作品既富有藝術性,又蘊含著科技的魅力,每件作品都要經過恆溫40℃的明礬溶液浸泡,自然產生結晶後才能成型。結晶時間的長短、溶液濃度的不同等均能產生不同的藝術效果,其麗質渾然天成,其神韻源自取於自然界的明礬晶體。完成結晶工序後的礬塑作品,其質感勝似白玉,通透不遜冰塑,用紅黃藍等各色彩線紮成的坯型,在無數顆皎潔晶瑩的明礬晶體的折射下,映襯出絢麗多姿的光彩。

空靈

礬塑雖然以具象手法構圖,但同時以各種具有象徵意義的形象表現一種崇高或吉祥的意蘊,以有限的藝術形象和在立體畫面上留出的空白,來表現無限的藝術意境,給欣賞者一個清新空靈的世界。如劉祖珍的作品《杜鵑亭》,通過飛檐翹角的涼亭、奼紫嫣紅的杜鵑花、萋萋的芳草、或輕盈曼舞或婷婷玉立的白鶴等形象在畫面上的合理布局,使整個畫面野趣橫生、意韻盎然,咫尺之間,給人一種“惟有此亭無一物,坐觀萬景得天全”的超脫之感和無垠的遐思。加之礬塑造型的表層覆蓋著一層晶瑩的明礬晶體,通透閃亮,剔透玲瓏,形成一種“透明的含蓄”,象外之意、畫外之情閃爍其間,散發著既賞心悅目,又含蓄淡雅的美。

工藝獨特

礬塑是藝術與科技、手工與“天工”巧妙結合的工藝,以線條造型,用材簡單,創作方便。工具只需一把鑷子、一把剪刀、一把鉗子,材料只需數條銅絲及數種有色紗線,就可紮成各種形神兼備、栩栩如生的模型。再將模型放入明礬結晶池,通過自然凝固,使模型上的紗線沾附上晶瑩剔透的明礬晶體,便成為別具神韻的礬塑作品。
礬塑作品《十里長亭》礬塑作品《十里長亭》
礬塑的塑形講究心靈手巧、心手相應,創作者應具備一定的藝術修養。明礬結晶講究技術,要依靠經驗掌控明礬溶液的水溫和明礬的結晶時間。工藝看似簡單,實際操作具有較高的難度和技術要求。

面臨危機

礬塑讓劉肇寶及其後人為之驕傲。但是,今天的礬塑藝術正面臨巨大的生存危機。
20世紀九十年代,礬塑藝術曾經達到了一個巔峰,整個礬山鎮出現了大大小小十幾家製作出售礬塑的店,甚至還有人專門開了一家礬塑手工藝品廠。但是好景不長,短短的兩三年間,所有的商店和工藝品廠全部倒閉。反思當年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大部分“趕集”開礬塑店的人看到的僅僅是礬塑作品受到的歡迎以及其背後的利潤,但是他們的參差不齊的手藝卻“砸壞”了礬塑的“招牌”,影響了礬塑 的形象。作為礬塑的正宗傳人,劉祖珍和劉祖瑋兄弟並沒有參與到那次“開店熱”中來。但是,開店熱後的冷淡卻實實在在在地打擊了他們從事礬塑的信心。老大劉祖珍的子女都會製作礬塑,但是現在都基本不做了。老二劉祖瑋偶爾還在家中接幾個朋友熟人訂做礬塑的生意,他在外工作的女兒卻已經不會做了。
“年輕人都不喜歡了,礬塑雖然材料投入很低,但是時間耗費太多了,單純依靠礬塑來生活是不太可能的,只能形成大規模批量生產。但是,批量生產的前提是有銷量和市場。現在礬塑的市場基本沒有打開,以前知道礬塑的的人很多,但現在的年輕人已經沒有幾個知道了。”劉祖瑋很痛心,“我倒是想過找幾個徒弟,只要條件好、願意學,我可以免費教,可現在哪裡還有人來學這門手藝啊!”

原料明礬簡介

十二水合硫酸鋁鉀(Alum) ,又稱:明礬、白礬、鉀礬、鉀鋁礬、鉀明礬,是含有結晶水的硫酸鉀和硫酸鋁的復鹽。無色立方晶體,外表常呈八面體,或與立方體、菱形十二面體形成聚形,有時以{111}面附於容器壁上而形似六方板狀,屬於α型明礬類復鹽,有玻璃光澤。密度1.757g/cm3,熔點92.5℃。64.5℃時失去9個分子結晶水,200℃時失去12個分子結晶水,溶於水,不溶於乙醇。明礬性味酸澀,寒,有毒。故有抗菌作用、收斂作用等,可用做中藥。明礬還可用於製備鋁鹽、發酵粉、油漆、鞣料、澄清劑、媒染劑、造紙、防水劑等。

學名

十二水合硫酸鋁鉀(Alum)

CAS

7784-24-9

分子式

KAl(SO4)2·12H2O(有時亦可寫作K2SO4·Al2(SO4)3·24H2O )

英文命名

Aluminium potassium sulfate dodecahydrate

相關傳說

古時候,在雲南省有個苦孩子叫白凡,和爹爹住在一間破草屋裡。他們的草房外有株很高的樹。每當夏季,這棵樹都會開出黃色的小花,花落了,就會長出黑色的果實。
白凡很喜歡這樹,這棵樹也以其樹蔭盡心盡力守護著這破草房,使它免受風吹雨打和日曬。有一天,白凡夢見這棵大樹變成英偉的王子。他自稱訶黎勒,本是來自遙遠的南方,現在要回去,“我們朋友一場,我要走了,臨走前送你這些東西留念,記住,需要時給你老爹吃。”
白凡驚醒,屋前的大樹不見了,遺下一包大樹的果實,還有一包無色透明、閃亮的晶體。不久,該地發生了流行病,老人都腹瀉不止。白凡的老爹亦不例外,他把王子留下的兩包東西煨燒成灰,再細搗細篩成散,用粥調和,餵給老爹吃。老爹的腹瀉止住了,白凡又將藥分給其它老人,治好他們的腹瀉毛病。從此,用這兩種東西製藥的方法就傳開了。
人們因而將那包種子稱為“訶黎勒”,晶體則稱為白礬。
另外,明礬亦是當年明月的冬粉的稱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