礚

中國漢字【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礚
  • 拼音:kē
  • 筆畫:18
  • 部首:石
國語,拼音部首,同音字,筆順寫法,漢字編碼,基本字義,古籍解釋,

國語

礚:[kē]

拼音部首

礚字的筆畫:18 畫
礚字的部首:石
礚字的拼音:kē

同音字

恪 軻 炣 柯 棵 榼 樖 牱 犐 牁 敤 氪 珂 愙 科 稞 鈳 錁 瞌 疴 碦 磕 礚 窠 蚵 蝌 緙 翗 艐 軻 課 醘 趷 鈳 錁 刻 髁 頦 顆 騍 頦 顆 衉 勀 勊 克 課 萪 薖 可 嗑 騍 客 娔 岢 嵙 渇 渴 溘 緙 坷 堁

筆順寫法

礚字的書寫筆順:1325|1122|1215|425

漢字編碼

五筆編碼(86):DAFL
五筆編碼(98):DAFL
鄭碼:GEZL
倉頡:MRTGT
四角:14612
統一: U+791A
Unicode:CJK

基本字義

◎ 古同“磕”,象聲詞:“憚涌湍之~~兮,聽波聲之洶洶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集韻》同磕。《說文》硠礚,石聲。
下礚,地名。《北史·李璨傳》宋將張永沈攸之等先屯下礚。
葉去例切,音器。《司馬相如·子虛賦》礧石相擊,硠硠礚礚。葉上會下外。
葉口盍切,音榼。《揚雄·羽獵賦》𩦿駍駖礚。葉上轕下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