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
Eunicidae,
多毛綱磯沙蠶目的1科。體長圓柱形,稍扁,後端尖細,多環節;頭部卵圓形或雙葉型,具 1、3或5個後頭觸手;顎齒髮達,常具2~5對上顎齒片(其中右側第3、4對上顎齒片癒合)。
疣足單葉型,只具背須和剛毛葉,常具鰓;有復型鐮狀、刺狀和簡單型的刷狀、毛狀、鉤狀等剛毛。
棲息地
磯沙蠶科動物 常分布於
熱帶和
亞熱帶,是多毛類中種類較多的類群之一(約7屬250餘種),有些種個體大,如
磯沙蠶體長可達2米左右,多具鮮艷的虹彩、
穴居在石灰質岩石或
珊瑚礁中,常出來捕食,形如蛇;生活在
太平洋薩摩亞群島和熱帶
大西洋的綠磯沙蠶,生殖時充滿雌、雄性生殖產物的體後段斷裂後群集於海面,排放生殖產物,其群集時間往往與
月相有關,在
太平洋諸島海域總是在10或11月下弦月的三天裡
群浮,在熱帶
大西洋則在6或7月。此時,可被大群的
海鳥和
魚、
蝦聚集吞食,當地人亦捕撈食用,其營養極為豐富;又如三大洋暖水中廣布的岩蟲(見彩圖),在
中國渤海、
黃海、
東海和
南海潮間帶和潮下帶常見,
穴居於石塊間的泥沙中,個體大,體扁而結實、再生力頑強,個體碎斷後不易腐爛,上鉤緊密,是優良的釣餌,俗稱
扁食。
相關
在整理台灣海峽底棲多毛類標本過程中,我們發現了隸屬磯沙蠶科(Eunicidae)的一新屬和一新種。共有3個標本。現報導如下。 一、新屬的主要特徵及其與近似屬的主要區別 磯沙蠶科是環節動物多毛綱重要科之一,迄今已報導7屬。其中具5條觸手、具觸鬚和具亞足刺鉤狀剛毛的只有磯沙蠶屬:(Eunice)和特磯沙蠶屬(Eunipkysa)。
磯沙蠶科和歐努菲蟲科是多毛類的兩個常見類群,種類豐富,數量眾多,分布廣泛,棲息環境和生活習性多樣,在分類學研究中受到重點關注。我國對磯沙蠶科和歐努菲蟲科的研究較少,迄今尚未開展較為全面的分類學研究,對其種類組成和地理分布尚不明了。基於中國科學院海洋生物標本館的館藏標本以及近年來通過“中國近海海洋科學考察開放共享航次”和“海南島及西沙群島海岸帶生物資源考察”新採集的標本,我們對磯沙蠶科和歐努菲蟲科做了較系統的分類學研究,記述磯沙蠶科6屬32種,包括3個已發表新種和8個新記錄種;歐努菲蟲科8屬21種,包括9個新記錄種。本研究結合大量的文獻資料,對所涉階元的研究概況做了總結,對各屬種的分類學性狀做了描述,對各物種的特徵性結構做了拍照和繪圖,對各類群的地理分布和棲息環境做了歸納和整理。在此基礎上,我們進一步討論了相似屬種間的形態差異以及在分類學上存在的一些問題,制訂了各分類階元的檢索表,糾正了過去的錯誤鑑定和記錄,清理一些相關種屬的同物異名。分類學研究結果表明中國海記錄的潮間帶優勢種智利巢沙蠶Diopatrachiliensis Quatrefages,1865實際上是日本巢沙蠶D. sugokai Izuka,1907;過去被鑑定為蜈蚣歐努菲蟲Onuphis geophiliformis (Moore,1903)的黃海優勢種,其標本大多屬於四齒歐努菲蟲O. tetradentata Imajima,1986。地理分布研究的初步結果表明,磯沙蠶科在我國黃渤海分布2屬3種,東海5屬17種,南海6屬30種,其中15種生活在香港、海南、西沙群島、南沙群島等地的珊瑚礁淺水區。14種在我國僅分布於南海,屬於明顯的熱帶暖水種。部分種擴散至亞熱帶,少數廣溫性種甚至擴散至北溫帶。歐努菲蟲科在渤海共3屬4種,黃海2屬8種,東海5屬11種,南海6屬13種。其分布類型較複雜,不少種的分布僅局限於南海,在區系組成中屬於熱帶和亞熱帶成分。另外某些種在我國僅分布在黃渤海,屬於北溫帶冷水種。本研究為我國海洋生物多樣性研究補充了新的內容,為今後動物志的編寫以及系統發育、底棲生態、生物資源保護、海洋環境評估等研究提供了第一手的基礎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