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脫鉤

碳排放脫鉤

脫鉤(decoupling)理論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提出的形容阻斷經濟成長與資源消耗或環境污染之間聯繫的基本理論。碳排放脫鉤是經濟成長與溫室氣體排放之間關係不斷弱化乃至消失的理想化過程,即實現經濟成長基礎上,逐漸降低能源消費量。

碳排放的經濟成長彈性就是碳排放脫鉤情況,因此彈性成為衡量各地區低碳狀況的主要工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碳排放脫鉤
  • 外文名:Carbon emission decoupling
碳排放脫鉤是指CO2排放量的變化與經濟成長之間關係問題。當實現經濟成長的同時,CO2排放量增速為負或者小於經濟增速可視為脫鉤,其實質是度量經濟成長是否以資源消耗和環境破壞為代價。碳排放脫鉤是經濟成長與溫室氣體排放之間關係不斷弱化乃至消失的理想化過程,即實現經濟成長基礎上,逐漸降低能源消費量。碳排放的經濟成長彈性就是碳排放脫鉤情況,因此彈性成為衡量各地區低碳狀況的主要工具。
過去百年間,伴隨全球工業化進程全面鋪開,化石燃料消耗量增加,溫室氣體排放量放大,造成了以全球氣候變暖等為標誌的環境災難。針對氣候變暖的挑戰,國際社會達成《京都議定書》約束溫室氣體排放。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堅持經濟低碳清潔發展,減緩氣候變化對經濟與社會的巨大影響,因此提高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就成為中國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命題。人類的經濟成長與物質消耗之間的關係處於典型的“負脫鉤”狀態,即二者關係非常緊密。尤其是20世紀後半葉以來,人類經濟成長極大地依賴於物質消耗,因而導致很多不可再生的能源面臨極度緊缺,同時高污染物排放嚴重破壞了自然生態環境。
脫鉤(decoupling)理論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提出的形容阻斷經濟成長與資源消耗或環境污染之間聯繫的基本理論,20世紀末,OECD將脫鉤概念引入到農業政策研究,並逐步拓展到環境等領域。以“脫鉤”這一術語表示二者關係的阻斷,即使得經濟成長與資源消耗或環境污染脫鉤,實現二者脫鉤發展。根據環境庫茲涅茨曲線(EKC)假說,經濟的增長一般帶來環境壓力和資源消耗的增大,但當採取一些有效的政策和新的技術時,可能會以較低的環境壓力和資源消耗換來同樣甚至更加快速的經濟成長,這個過程被稱為脫鉤。脫鉤可以進一步劃分為弱脫鉤、強脫鉤和衰退性脫鉤;負脫鉤劃分為擴張性負脫鉤、強負脫鉤、弱負脫鉤。其中強脫鉤是實現經濟低碳化發展的最理想態;相應地強負脫鉤為最不利狀態。當經濟總量保持持續增長(ΔGDP>0)時,能源碳排放的GDP彈性越小,脫鉤越顯著,即脫鉤程度越高。
經合組織國家對“脫鉤”理論及其套用的研究十分重視,將脫鉤的概念分為相對脫鉤和絕對脫鉤。當能源變數增長率為正但小於經濟產出增長率時,稱為“相對脫鉤”。然而,“絕對脫鉤”據說發生在能源使用增長率為零或負數,經濟產出增長率為正值的時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