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基能源資源流動過程解析的理論與方法研究》是依託南京師範大學,由趙媛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碳基能源資源流動過程解析的理論與方法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趙媛
- 依託單位:南京師範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碳基能源資源的空間流動和物質流動是人類開發利用能源資源的主要形式,具有典型的縱橫向耦合流動特徵,以其為案例來研究資源流動過程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具有代表性和重要科學價值。為完善對資源流動本質特性與構成的認識,解決現有資源流動研究架構缺乏縱橫向耦合分析機制與方法的問題,本項目提出了資源流動空間譜系的概念,並基於其內涵,分別從空間分析框架、資源代謝分析框架和資源經濟分析框架,構建碳基能源資源流動過程的分析方法,進而探討三者之間的有機整合關係,以實現對碳基能源資源縱橫向耦合流動全過程的深度解析,創新了資源流動過程研究的理論與方法,並為其他具有縱橫向耦合流動特徵的資源流動研究提供借鑑。
結題摘要
按照項目研究目標與內容,如期圓滿地完成了研究任務。主要研究內容及要點如下: (1)探討了碳基能源縱向、橫向流動直接的相互作用與關聯關係,並對其內涵、結構、特性和理論構型等進行了理論解析,並且通過不同方法的比較、歸納、總結和提升,構建了碳基能源資源流動過程解析的方法體系,為本項目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 (2)探索了碳基能源資源流動的空間分布形態,特別是方向性分布規律和分布結構的測度指標與方法,探討所表現出來的方向性特徵,探討了碳基能源資源流動的空間集聚與擴散特徵的測度方法,及其所表現出了的資源流動機制,並開展了針對煤炭、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流動空間特徵的分析。分別運用了威弗-托馬斯組合係數、齊夫定律、重心模型、標準差、變異係數和統計地圖方法等多種方法對能源資源流動特徵及空間演變進行了分析。多種方法的綜合使用,不僅拓展了方法體系,也更加準確的對能源資源的流動進行了分析。 (3)對碳基能源資源流動的資源代謝進行了分析。考察了我國碳基能源資源的層間流向結構及由此形成的資源代謝“營養級”結構,並按照資源產業利用鏈的環節,分層核算碳基能源資源各利用環節上的物質流量和存量,考察了各環節上資源流動節點的空間集聚與擴散特徵。基於複雜網路理論與方法,探討能源資源流動的網路結構及其特徵的衡量指標,並展開實證分析。分別採用了物質流分析、投入產出、社會網路分析法等方法對能源資源流動的特徵進行了解析。 (4)對碳基能源資源流動的資源經濟進行分析。通過剖析碳基能源資源流動的基本影響因素和機制,構建碳基能源資源流動的資源經濟系統模型,以模擬其流動的經濟過程。分別採用了向量自回歸模型、脈衝回響函式、區域投入產出表、ARMA模型等方法對能源資源流動所產生的經濟效應進行了綜合分析。並且採用地理空間分析與數學線性規劃相結合的研究思路與方法,對能源資源的流動線路進行了最佳化的研究。 (5)進行整合分析。對碳基能源資源流動的空間分析、資源代謝分析和資源經濟分析進行整合分析,並探討了流動特徵和發展規律以及內在驅動機制。主要採用了數據包絡分析、耦合模型等方法對能源資源流動進行耦合分析。 綜合來看,項目按計畫如期圓滿地完成了研究任務,特別是對碳基能源流動的空間分布形態和資源經濟方面進行了最為充實的研究。而且結合“一帶一路”巨觀背景,增加了對“絲綢之路經濟帶”石油資源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