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湖兒童保育會

保育院(兒童保育會浙江分會第一兒童保育院),成立於1938年,它是抗日戰爭初期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的產物,是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在婦女兒童工作中的一個範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碧湖兒童保育會
  • 地點:浙江
  • 收容難童:3萬多名
  • 成立時間 :1938年
簡介,浙江分會,情懷,

簡介

碧湖兒童保育會全國收容了3萬多名難童。浙江兩個保育院先後收容了一千幾百名難童,在抗日戰爭中為保護婦女兒童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浙江分會

抗戰時期的兒童保育會浙江分會第一兒童保育院坐落在原麗水縣碧湖鎮南邊,它的正前方有一條寬闊的甌江,流經麗水、青田、溫州,奔向東海。碧湖渡口對面是南山腳下的南山車站和南山渡口,是麗水雲和、麗水松陽公路的交匯點。甌江上當時沒有橋,車輛貨物、行人全靠渡船過江,交通十分繁忙。渡口附近的江邊,是保育院師生洗衣服、擦身洗澡和休息的好地方。傍晚時江邊到處蕩漾著保育院師生吟唱的抗戰歌聲。有時師生們還搭上渡船去南山玩。
距離碧湖渡口500米左右,上一個緩坡就是保育院的大門,是一座用松樹皮板包起來的“∩”形大門。“戰時兒童保育會浙江分會第一保育院”的醒目院牌掛在大門邊。當時浙南一帶的人們,大多知道碧湖有個第一兒童保育院。
一進院門,就是一個大花壇,裡面種著多種鮮艷的花卉。大門右邊沿圍牆蓋了一排平房,兒童報社、教師辦公室就設在那裡。花壇北邊是山字形的教室。基教班、職教班按中隊編制。各年級有教室。花壇左邊是一個大操場。每天數百名保育生在此參加升旗和做操等體育鍛鍊,還要唱《保育院歌》。操場的西北邊是碧湖天后宮的院子。天后宮的大門前蓋了一座“L”形的排房,是7歲以下的幼兒班教室和寢室。院子前面有欄桿圍著,不讓幼兒出去。老師上唱遊課時,常常可以聽到稚嫩的歌聲。教室旁邊就是保育院的後門,可以通向北邊的碧湖鎮。
天后宮是保育院的後勤基地、總務股的大本營,也是禮堂所在地。禮堂北邊小院住著嚴金明、葉庭筠、張耀華、何微等老師。禮堂前左右兩邊廂房是糧倉和工場。大門兩側是辦公室。禮堂後面院子裡長著一株大樟樹,樹冠幾乎覆蓋整個院子,樹幹粗壯,五六個人圍不攏。院子南北兩側各有一排房子,南邊緊貼操場的廚房,北側是農場農具儲藏室。從大門正北往裡走,就是天后宮的後院東北兩側,是一片梨園和菜地。再往裡走,有保育生和教師的兩處宿舍,大部分教師住在這裡,是林家祠堂改建成的。
操場牆外隔一條通往碧湖鎮的街道,有一片柏樹林圍繞著住宅,就是李家應院長和她妹妹李家誠等人住的地方。住宅北面有些房子成了院辦工場。 山字形教室東牆外,隔著一條道,是院醫務室,有門診部、住院部。離保育院幾里地外,還有幾個農場,其中甌江邊上的中央洲農場為最大。以後在南山車站向東一站地,有個叫松坑口的地方,還建立過第一兒童保育院松坑口分部,金箬年、金崇煥、董幗英、陳麗珠、唐紹、程景澄等幾位老師在那裡工作過。
全國保育院領導機構和各部的負責人中,半數以上是中共黨員和各方面的進步人士。17名常務理事中,有鄧穎超、雷孟君、安娥、沈茲九、孟慶樹、劉清揚、史良、李德全、郭秀全等進步人士,各省保育分會和保育院中,這個比重就更大。浙江第二保育院院長戚錚音,第一保育院副院長嚴金明都是共產黨員。以他們為核心,團結廣大教職員工和保育生,成為黨領導下的統一戰線的一個進步集體。
李家應院長出生於名門,是當時浙東省政府秘書長李立民的長女。剛大學畢業就擔任了浙江分會理事兼第一保育院院長,是一位愛國知識分子,有一顆慈母般的愛心。在共產黨員的團結和影響下,她維護國共兩黨團結合作、抗日救國,一貫支持並保護院進步力量,依靠他們做好保育院的各項工作。碧湖兒童保育院先後有近20名共產黨員在那裡工作過,還有不少進步青年。這是地下黨組織的精心安排,也得到李院長的認可和支持,她這樣做是需要勇氣和魄力的。在關鍵時刻分清是非,正確對待人與事,說明她的進步傾向。

情懷

浙江分會第一保育院曾經有過一段輝煌的歷史。院裡實行陶行知先生倡導的一套嶄新的戰時生活教育。以山野田間為課堂,學文化知識,教唱革命歌曲,繪製各種宣傳畫,閱讀進步書刊,激發保育生自覺一邊學習,一邊勞動。實行“小先生制”,以高年級學生,幫教低年級學生。成績優秀的學生可以“跳級”讀書;成績不好的可以留到下年級重讀。師生去附近各村辦民校,開展抗日宣傳活動。廣大師生得到鍛鍊提高,許多師生走革命道路。這一切都是與李家應院長和許多進步教師在十分艱苦的條件下忘我工作分不開的。我們不能忘懷革命搖籃戰時兒童保育院的一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