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鈴兒草(碗豆七)

藤鈴兒草

碗豆七一般指本詞條

藤鈴兒草(學名:Dactylicapnos scandens(D.Don.)Hutch.)屬罌粟科紫金龍屬植物,多年生草質藤本。主要產於北溫帶,多集中分布於地中海氣候區或草原沙漠乾旱地區,少數產美洲延至熱帶,具有藥用價值。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藤鈴兒草
根粗壯, 木質,圓柱形,粗達5厘米,多分枝,乾時外皮呈茶褐色,木栓質,有斜向溝紋。
莖長3-4米,攀援向上,綠色,有時微帶紫色,有縱溝,具多分枝。葉片三回三出複葉,輪廓三角形或卵形,第二或第三回小葉變成卷鬚;葉柄長4-5厘米;小葉卵形,長0.5-3.5厘米,寬0.4-2厘米,先端急尖、鈍或圓,具小尖頭,基部楔形,兩側不對稱,表面綠色,有時微帶紫色,背面具白粉,全緣,基出脈5-8,在背面較明顯。總狀花序具(2-) 7-10 (-14)花;苞片線狀披針形,長3-6毫米,寬約1毫米,漸尖,全緣。萼片卵狀披針形,長2-3毫米,寬1-2毫米,全緣,早落;花瓣黃色至白色,先端粉紅色或淡紫紅色,外面2枚長1.7-2厘米,中部寬4-6毫米,先端向兩側叉開,又開部分長3-4毫米,基部囊狀心形,囊長2-3毫米,裡面具1長約4毫米的鉤狀蜜腺體,裡面2花瓣長1.3-1.8厘米,花瓣片寬約3毫米,先端具長約2毫米的圓突,爪長0.9-1.3厘米,具長約1毫米的雞冠狀突起;雄蕊束長1-1.5厘米,花葯長圓形,長約1毫米;子房圓錐形,長約8毫米,粗約2毫米,花柱圓柱形,長約7毫米,向上漸狹,柱頭近四方形,具4個乳突,胚珠多數。蒴果卵形或長圓狀狹卵形,長1-2.5厘米,寬0.7-1厘米,生時綠色,成熟時紫紅色,漿果狀,具宿存花柱。種子圓形至腎形,長1.2-2毫米,黑色,具光澤;外種皮具乳突。花期7-10月,果期9-12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100-3000米的林下、山坡、石縫或水溝邊、低凹草地、溝谷。

分布範圍

產四川西南部(冕寧)、雲南西北部(德欽)、西部、中部至東南部,廣西西部和西藏東南部,不丹、錫金、尼泊爾及印度阿薩姆、緬甸中部和中南半島東部均有分布。

主要價值

【藥用部位】
藤鈴兒草的根。
【成份】
藤鈴兒草的根含右旋紫堇定(corydine),右旋海罌粟鹼(glaucine)。
【功能主治】
鎮痛;止血;降血壓。主神經性頭痛;牙痛;胃痛;風濕關節痛等各種痛證;跌打損傷;外傷出血;產後出血不止;崩漏下血及高血壓病。
①《雲南中草藥》:"止血,清熱消炎,麻醉鎮痛。治高血壓,外傷出血,跌打損傷,骨折。"
②《雲南思茅中草藥選》:"止血收斂,舒筋絡,止痛。治神經性頭痛,牙痛,關節痛,胃痛,痧症。" ③《雲南中草藥選》:"止血。治血崩,婦女產後流血過多。"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2-3g;或切片用開水泡服,3-5g;研粉沖服,0.5-1.5g;或泡酒服。外用:適量,研粉撒敷患
紫金龍 根紫金龍 根
處。
【選方】
①治高血壓:紫金龍七分,竹茹三錢,水煎服。(《雲南中草藥》)
②治各種疼痛,跌打損傷,紅白帶,高血壓:紫金龍研末,每用三至四分,開水吞服,日服三次。(《雲南中草藥選》)
③治內傷出血:紫金龍粉每日三次,每次七分,開水送服。(《全展選編·內科》)
【宜忌】
①《雲南思茅中草藥選》:"孕婦忌服。"
②《雲南中草藥選》:"服藥時忌食豆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