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花草(學名:Thunbergia fragrans Roxb.),是爵床科山牽牛屬植物。葉形變異大,從寬卵形至披針形,長4-14厘米,先端漸尖,兩面初被柔毛或短柔毛,後漸稀疏,僅脈上被毛,掌狀脈5。花萼具13枚不等大小齒,無毛;花冠筒長4-7毫米,喉長1.8-2.3厘米,冠檐裂片長約2.6厘米,白色;花絲不等,無毛,花葯披針形。蒴果無毛,徑約1厘米,喙長1.5厘米。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下級分類,
形態特徵
多年生攀緣草本,莖細,被倒硬毛或無毛,有塊根。葉柄纖細,長0.8-4.5厘米,被倒向柔毛;葉形變異很大,徑寬卵形至披針形,長4-14厘米,寬3-7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圓,有時截形至近心形,兩側基部戟形、箭形或具2-3開展的裂片,兩面初被柔毛或短柔毛,後漸稀疏,僅脈上被毛;脈5出。
花通常單生葉腋,花梗長1.5-8.5厘米,被倒向柔毛;小苞片卵形,長1.6-2.4厘米,寬0.8-1.3厘米,急尖,被疏柔毛或短毛;萼具13不等大小齒,無毛;花冠管長4-7毫米,喉長18-23毫米,冠檐裂片倒卵形,先端平截,或多或少成山字形(具3齒的),長約26毫米,寬約22毫米,白色;花絲長9-15毫米和4-11毫米,無毛,花葯披針形,先端藥隔突出成小尖頭,基部義開,一側較長,長4-5毫米;花粉粒圓柱形,散生7微米高的乳狀凸起,直徑45微米;子房無毛;柱頭漏斗狀,外露,花柱無毛,長2.5-3厘米;蒴果無毛,帶有種子部分直徑10毫米,高7毫米,喙長15毫米,基部寬4.5毫米。種子腹面平滑,種臍大。花、果期:6月至翌年2月。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印度、斯里蘭卡、中南半島、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在中國產於四川、雲南、貴州、廣東、香港、海南、廣西、台灣等省區。生於海拔1100-2300米的山坡灌叢中。
下級分類
- 滇南山牽牛(亞種)
與原亞種的區別為葉為披針形,植株下部葉有時較寬成長卵形,全緣。
產雲南南部。海拔850-1800米,生於灌叢或竹叢中。
- 海南山牽牛(亞種)
與原亞種的區別為葉長圓狀卵形至長圓狀披針形,先端鈍,有時圓,基部有時稍戟形,邊緣常皺波狀。
分布於海南及廣東、廣西南部沿海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