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米蕨葉馬先蒿

碎米蕨葉馬先蒿

碎米蕨葉馬先蒿(學名:Pedicularis cheilanthifolia)為列當科馬先蒿屬的植物。產於我國甘肅西部、青海、新疆,西藏北部或許也有,亦見中亞的其他地方。生於海拔2,150-4,900米的河灘、水溝等水分充足之處;亦見於陰坡樺木林、草坡中。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變種,

形態特徵

植株
低矮或相當高升,高5-30厘米,乾時略略變黑。

  

  

  

  

  

  
根莖很粗,被有少數麟片;根多少變粗而肉質,略為紡錘形,在較小的植株中有時較細,長可達10厘米以上,粗可達10毫米;莖單出直立,或成叢而多達十餘條,不分枝,暗綠色,有4條深溝紋,溝中有成行之毛,節2-4枚,節間最長者可達8厘米。
葉基出者宿存,有長柄,叢生,柄長達3-4厘米,莖葉4枚輪生,中部一輪最大,柄僅長5-20毫米;葉片線狀披針形,羽狀全裂,長0.75-4厘米,寬2.5-8毫米,裂片8-12對,卵狀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長3-4毫米,寬1-2毫米,羽狀淺裂,小裂片2-3對,有重齒,或僅有銳鋸齒,齒常有胼胝。
花序一般亞頭狀,在一年生植株中有時花僅一輪,但大多多少伸長,長者達10厘米,下部花輪有時疏遠;苞片葉狀,下部者與花等長;花梗僅偶在下部花中存在;萼長圓狀鐘形,脈上有密毛,前方開裂至1/3處,長8-9毫米,寬3.5毫米,齒5枚,後方1枚三角形全緣,較膨大有鋸齒的後側方兩枚狹1倍,而與有齒的前側方2枚等寬;花冠自紫紅色一直退至鈍白色(作者由活植物中觀察),管在花初放時幾伸直,後約在基部以上4毫米處幾以直角向前膝屈,上段向前方擴大,長達11-14毫米,下唇稍寬過於長,長8毫米,寬10毫米,裂片圓形而等寬,盔長10毫米,花盛開時作鐮狀弓曲,稍自管的上段仰起,但不久即在中部向前作膝狀屈曲,端幾無喙或有極短的圓錐形喙;雄蕊花絲著生於管內約等於子房中部的地方,僅基部有微毛,上部無毛;花柱伸出。
蒴果披針狀三角形,銳尖而長,長達16毫米,寬5.5毫米,下部為宿萼所包;種子卵圓形,基部顯有種阜,色淺而有明顯之網紋,長2毫米。
花果期
花期6-8,果期7-9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2,150-4,900米的河灘、水溝等水分充足之處;亦見於陰坡樺木林、草坡中。

分布範圍

產於我國甘肅西部、青海、新疆,西藏北部或許也有,亦見中亞的其他地方。

主要價值

祛濕止痛,強心安神。
花序
苦,寒。利尿消腫,滋補。

變種

  1. 碎米蕨葉馬先蒿碎米蕨葉亞種等唇變種
    這一變種的不同,在其花為黃色;下唇長約10毫米,寬12毫米,因此約與盔等長。
    產我國甘肅東部及西南部,青海東北部。生境與上面一變種同。
  2. 碎米蕨葉馬先蒿斯文氏亞種
    這一亞種的不同,在於其盔常有紫斑,但也有時會全部紫色而與前一亞種相同,下唇有紫斑或紫線條;葉的裂片較寬,並有較多的胼胝;萼齒稍較長。
    分布西喜馬拉雅中部,我國西藏西部有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