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米莎草

碎米莎草

碎米莎草(拉丁學名:Cyperus iria L.):為單子葉植物綱莎草科莎草屬一年生草本,無根狀莖,具鬚根。稈叢生,細弱或稍粗壯,高8-85厘米,扁三稜形,基部具少數葉,葉短於稈,寬2-5毫米,平張或折合,葉鞘紅棕色或棕紫色。小堅果倒卵形或橢圓形,三稜形,與鱗片等長,褐色,具密的微突起細點。花果期6-10月。

我國大部分地區,朝鮮、日本、越南、印度等地均有分布。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碎米莎草
  • 拉丁學名:Cyperus iria L.
  • 別稱:三方草
  • 二名法:Cyperus iria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單子葉植物綱 Monocotyledoneae
  • :莎草目 Cyperales
  • :莎草科 Cyperaceae
  • 亞科:藨草亞科 Scirpoideae
  • :莎草族 Cypereae
  • :莎草屬 Cyperus
  • 亞屬:莎草亞屬 Subgen. Cyperus
  • :碎米莎草
  • 分布區域:我國大部分地區,朝鮮、日本、越南、印度等地
形態特徵,產地分布,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無根狀莖,具鬚根。稈叢生,細弱或稍粗壯,高8-85厘米,扁三稜形,基部具少數葉,葉短於稈,寬2-5毫米,平張或折合,葉鞘紅棕色或棕紫色。
葉狀苞片3-5枚,下面的2-3枚常較花序長;長側枝聚繖花序復出,很少為簡單的,具4-9個輻射枝,輻射枝最長達12厘米,每個輻射枝具5-10個穗狀花序,或有時更多些;穗狀花序卵形或長圓狀卵形,長1-4厘米,具5-22個小穗;小穗排列鬆散,斜展開,長圓形、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壓扁,長4-10毫米,寬約2毫米,具6-22花;小穗軸上近於無翅;
鱗片排列疏鬆,膜質,寬倒卵形,頂端微缺,具極短的短尖,不突出於鱗片的頂端,背面具龍骨狀突起,緣色,有3-5條脈,兩側呈黃色或麥稈黃色,上端具白色透明的邊;雄蕊3,花絲著生在環形的胼胝體上,花葯短,橢圓形,藥隔不突出於花葯頂端;花柱短,柱頭3。
小堅果倒卵形或橢圓形,三稜形,與鱗片等長,褐色,具密的微突起細點。花果期6-10月。

產地分布

產於中國東北各省、河北、河南、山東、陝西、甘肅、新疆、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雲南、四川、貴州、福建、廣東、廣西、台灣;分布極廣,為一種常見的雜草,生長於田間、山坡、路旁陰濕處。
分布於蘇聯遠東區,朝鮮、日本、越南、印度、伊朗、澳洲、非洲北部以及美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