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洞,1997年廢止的地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硝洞
- 所屬區域:浙江省
- 羅馬字母拼寫:Xiāodòng
- 廢止年份:1997年
硝洞,1997年廢止的地名。
硝洞坡,以居民點所處地理特徵得名。因地處一山坡,坡坎上有一墩,墩中有一山洞,過去有人熬硝,故名硝洞坡。地名含義 “硝”指通過加工成硫磺,“洞”指山洞,“坡”指山坡傾斜的山面。歷史沿革 1950年屬長陽縣第六區枝龍鄉青龍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屬漁峽口公社枝柘坪管理區一心大隊八生產隊;1961年...
硝洞 硝洞,1997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村居硝洞硬碰硬,故以洞名名村。歷史沿革 石門屬村,因與石門相鄰,人口較少。
勐省農克硝洞遺址,位於雲南省臨滄市滄源佤族自治縣(勐董鎮)勐省鄉境內,賀猛河東岸,海拔1195米。當地百姓稱之為硝洞,該洞洞口朝東北,洞口至岩壁呈斜坡狀。大部分地層已被當地百姓挖肥料和“龍骨”(龍骨為脊椎動物化石)時破壞,部分地段尚保留原生地層,含石製品、燒骨、炭屑及化石,文化層厚約2米。簡介 ...
硝洞槽 硝洞槽是重慶市的地名,根據其所處地理位置及地理實體而得名。地名含義 因該農村居民聚落地處山槽內,境內有一山洞,早年在洞內制過火藥,故而得名。歷史沿革 解放前得名,現已消失。
硝洞坪是重慶市的地名,此地名以地理實體形態特徵命名。地勢較平,附近有一山洞內產硝鹽,故名“硝洞坪”。地名含義 “硝洞”指產硝鹽的洞,“坪”指地勢平坦之地。歷史沿革 明及清前期屬臘壁司管轄,清乾隆元年(1736)建縣後屬聚倫鄉孝原里管轄。1946年屬申溪鄉管轄,1947年屬革舊鄉9保管轄。1950年改保甲...
硝洞溝 硝洞溝是陝西省的地名,以地理環境命名。歷史沿革 清順治年間,有村民遷居於此,取名硝洞溝。1972年村民因生活不便遷居西溝。地名含義 因此溝內有一個山洞,洞內土質含硝量較 大而得名。
硝洞坎 硝洞坎是重慶市的地名,因地理實體而得名。地名含義 據說以前這裡就有很多小洞子,故名。歷史沿革 該地現已拆遷,地名廢棄不再使 用。
老硝孔 老硝孔是貴州省地名,廢止於2003年,因洞穴而得名。歷史沿革 1984年建組,2003年合村並組消失。地名含義 此地有一個年代久遠的硝洞。
硝洞塆 硝洞塆是重慶市的地名,根據地理實體而得名。地名含義 因此塆早年有熬硝的洞子,後逐漸形成農村居民聚落,故名硝洞塆。歷史沿革 解放後得名,由於經濟的發展,人口的遷徙,退耕還林等因素的影響,此地名已 消失。
老君山硝洞遺址,位於四川省江油市重華鎮藏王寨老君山區域。老君山,因傳太上老君曾在此山的老君洞內煉丹而得名,老君山區域由嚴家岩、大坪山、魔芋山、藏王寨山、寨子山、賀家山、梨樹坪峰等山峰組成。山嶺南北延綿21公里、東西14公里,面積300餘平方公里,形成規模巨大的古硝洞遺址群。老君山硝洞遺址擁有大興洞、...
硝洞岩 硝洞岩是重慶市地名,根據地理實體特徵得名。地名含義 該居民點附近有一個產硝石的岩洞,故名。歷史沿革 原屬城郊鄉亭子村。2001年隨城郊鄉併入漢葭鎮。2011年撤銷漢葭鎮,設立漢葭街道,隨隸之。現已無人居住。
硝洞村隸屬於小百戶鎮炒鐵村委會 ,屬於半山區。位於小百戶鎮南邊,距離炒鐵村委會2.5 公里,距離小百戶 鎮7.5公里。國土面積25畝,海拔1890米,年平均氣溫14 ℃,年降水量1000毫米,適宜種植經濟林果樹等農作物。有耕地720畝,其中人均耕地.94畝;有林地6150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174戶,有鄉村人口...
大硝洞古代煉硝遺址位於六盤水市鐘山區月照鄉小屯村,在省級風景區阿勒河景區內。形成於清康熙年間。洞口面臨大河(烏江上游主流),高出河面約150米。洞穴為一個巨大的洞廳,全長在900米以上,平均寬約為100米,平均高60米左右。西洞口為進口,寬約150米,高50米左右。東洞口為出口,寬約100米,高30米左右...
大硝洞 大硝洞是重慶市的地名,以地理實體特徵得名。地名含義 因此處有一大山洞,洞中多硝石,故名。歷史沿革 解放前得名。
硝洞村隸屬於務德鎮嘎姑村委會,屬於山區。位於 務德鎮西北邊,距離村委會5公里,距離鎮政府16公里。國土面積0.83平方公里,海拔1700米,年平均氣溫16 ℃,年降水量980毫米,適宜種植玉米等農作物。村情概況 有耕地153.61畝,其中人均耕地2.56畝;有林地986畝。全村轄0個村民小組,有農戶18戶,有鄉村人口60人...
硝洞村隸屬於大水井鄉大栗樹村委會,屬於山區。位於大水井鄉西邊,距離村委會2.5公里,距離大水井鄉5.8公里。國土面積有0.98平方公里,海拔1710米,年平均氣溫15℃,年降水量1700毫米,適宜種植油菜、生薑、玉米等農作物。村情概況 有耕地210畝,其中人均耕地2.2畝;有林地869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28...
硝洞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麗江市寧蒗彝族自治縣紅橋鄉鎮大水溝村委會 ,屬於山區。位於紅橋鄉北邊,距離村委會10 公里,距離鄉37公里。國土面積5.7平方公里,海拔2700米,年平均氣溫13 ℃,年降水量1100毫米,適宜種植豆類、署類等農作物。有耕地1380畝,其中人均耕地4畝;有林地6970畝。全村有農戶81戶,有鄉村人口...
硝洞灣 硝洞灣是貴州省地名,根據所處地理位置和地理實體而得名。地名含義 因該農村居民聚落地處山灣,且此地原有一洞有人在洞內制硝,故而得名。歷史沿革 1949年前得名,後因交通不便,地處荒山,此地現已無人居住。
硝洞村隸屬於雲南省文山州丘北縣雙龍營鎮平坦行政村,屬於山區。位於雙龍營鎮北邊,距離村委會3 公里,距離鎮政府26公里。國土面積0.89平方公里,海拔1450米,年平均氣溫17.1 ℃,年降水量1274.5毫米,適宜種植小麥、玉米、油菜、蔬菜、水果等農作物。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從事第一產業人數87人。該村的主要產業為...
硝洞村村民委員會是重慶市地名,根據境內地理實體及職責得名。地名含義 由於境內有一較大的硝洞,故名硝洞村。因需處理本村民眾自治事務,進行自我管理、自我提升、自我服務、自我監督,故設立硝洞村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1981年演變為硝洞大隊,隸屬里仁公社。1983年改大隊為村,隸屬里仁鄉。2003年合村並組時...
峭洞屯 峭洞屯,屯地地處大山,有多處硝石洞,以前人們經常到該地生產硝,故名“硝洞”,後誤寫為“峭洞”的地名。地名含義 有多處硝石洞,以前人們經常到該地生產硝,故名。歷史沿革 清朝中期,楊氏到此開墾居住,民國初年遷走。現無人居住。
黃丹喀斯特溶洞群,位於樂山市沐川縣黃丹鎮境內,距樂山約100公里,距沐川縣城約60公里,景區面積約5平方公里,在黃丹省級森林公園裡。區內有兩條喀斯特峽谷,兩溝呈“U”形,溝內植被完整,鳥語花香,絕壁飛瀑,引人入勝。景區內散布著“陰風洞”、“涼風洞”、“硝洞”、“四方洞”、“龍宮洞”、“水簾洞”等...
漁泉硝洞 榔坪鎮有一個鐘乳石密布的奇妙溶洞,被當地人稱為硝洞,洞內有各種獸形怪石、珊瑚狀鐘乳石,石筍、石柱、石塔數以千計;鵝管、石珍珠以百萬計;地上隨處可見石盆、球樁和連片“梯田”。硝洞是典型的複式結構,共分為上、中、下3層,硝洞居中層,往下有水洞,深不可測,能行走的有300米;上洞也是...
1974年,在對珙縣麻塘壩“僰人懸棺”的首次發掘清理中,四川省博物館的考古工作人員對麻塘壩東西兩側20多座山岩的岩畫進行臨摹,先後在“棺材鋪”、“獅子岩”、“大洞”、“九盞燈”、“豬圈門”、“麻磨山”、“硝洞”、“鄧家岩”、“三仙洞”等處,臨摹下了大量“僰人岩畫”。這些岩畫經過整理問世後,很快...
於是第二天邀約棋友來這裡博弈消遣,不時把隨帶物品放入洞中( 硝洞溝 )深藏其間,多日棋局迷戀不捨,誤了公事,激怒了玉皇大帝,便差人前來推了棋局,斷了水路,堵了洞口。從此掃了仙人之雅興。所以三十二梁棋局變亂,龍尾山和紅雲台老將之位,而今歷歷在目,有天生紅雲台之說七十二包則是仙童在一旁學棋...
奢都 奢都是雲南省的地名,該地名來源於所處地理位置。地名含義 奢:硝土,都:洞,因位於硝洞旁故名。歷史沿革 該地名已經成為歷史地 名。
大硝洞 大硝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質形成的溶洞,因當地百姓在洞中熬硝制火藥,故稱為“大硝洞”。大硝洞也是當地老百姓躲避戰亂的地方,洞口小,洞內開闊,可容納上萬人。陸游洞 陸游洞位於巫峽西口與大寧河交匯處的長江北岸,距巫山縣城2.5千米。由清水、金竹、玉林3個古洞組成。洞內鐘乳石千姿百態,有形似犀牛伏臥...
敵寇做夢也沒想到,寨內的村民把游擊隊員接入神硝洞內躲藏起來,保護我游擊隊員的生命。寨門東側約5米處,有一塊高1.3米,寬0.75米,厚0.09米的石碑,碑文記載了壯族村民建造山寨的歷史。石碑正中有一直徑4厘米的圓形槍痕,是日本侵略者在合山地區留下的罪證。夢幻神硝洞 寨山由四座主峰組成,每座主峰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