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群兒戲於庭,一兒登瓮,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瓮,破之,水迸,兒得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破瓮救友
- 外文名:To broken jar to rescue friends
- 發生年代:宋朝
- 相關人物:司馬光
- 發生地:河南光山
- 文章類型:文言文
- 別名:破瓮救人
- 拼音:pò wèng jiù yǒu
關於司馬光,原文,譯文,課外知識,注釋,備考訓練,故事道理,
關於司馬光
原文
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旨。自是書不釋手,至不知饑渴寒暑。群兒戲於庭,一兒登瓮,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瓮破之,水迸,兒得活。
《宋史·司馬光傳》
譯文
司馬光7歲時,已經像成人一樣莊重。聽人講《左氏春秋》,特別喜歡,了解其大意後回來以後講給家人聽。從那以後,他對《左氏春秋》喜歡得愛不釋手,甚至忘記饑渴和寒暑。司馬光和一群小孩子在庭院裡面玩,一個小孩站在大瓮上面,失足跌落瓮中被水淹沒,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只有司馬光拿石頭砸開了瓮,水從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瓮並非缸,很多解釋成“司馬光砸缸”,實為瓮,瓮屬於陶器,器物收口,內部深,孩童落入容易被淹沒,而缸是明中期以後才有,屬於瓷器,敞口,淺,落入不會淹沒。
課外知識
司馬光深受其父影響,自幼便聰敏好學。據史書記載,司馬光非常喜歡讀《左傳》,常常"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七歲時,他便能夠熟練地背誦《左傳》,並且能把二百多年的歷史梗概講述得清清楚楚,可見他自幼便對歷史懷有十分濃厚的興趣.
此外,還有一件事使小司馬光名滿九州。有一次,他跟小夥伴們在後院裡玩耍。院子裡有一口大水缸,有個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廠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沒頂了。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嚇得邊哭邊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來,被淹在水裡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馬光遇事沉著冷靜,從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樣。這就是流傳至今"司馬光砸缸"的故事。這件偶然的事件使小司馬光出了名,東京和洛陽有人把這件事畫成圖畫,廣泛流傳。
注釋
(1)選自《宋史·司馬光傳》。
(3)【凜然】嚴肅莊重的樣子。
(4)【《左氏春秋》】又稱《左傳》,相傳是春秋時期左丘明編撰的一部史書。
(5)【大指】大意,主要意思。指,通“旨”。
(6)【自是】自此,從此。
(7)【釋】放下。
(8)【瓮】(weng)口小腹大的一種容器。
(9)【棄去】逃走。
(10)【迸】湧出。
(11)【退】回家。
(12)【了】了解。
(13)【於】在。
(14)【聞】聽、聽到。“聞”在文言文中主要有6種意思①聽,聽到 如本文中的“聞講《左氏春秋》”。②聽說,知道③報告上級④用鼻子嗅。⑥聲望,威望。如《傷仲永》中的“不能稱前時之聞。
(15) 【破】打開,打破。
備考訓練
1.試用“╱”為下面句子劃分停頓,劃三處。
群兒戲於庭一兒登瓮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
2.解釋下列句中加粗詞的意思。
(1)凜然如成人( ) (2)即了其大指( )
(3)群兒戲於庭( ) (4)足跌沒水中( )
3.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
(2)光持石擊瓮破之,水迸,兒得活。
4.讀完《破瓮救友》,談談你從幼年司馬光身上所獲得的啟示。
參考答案
1.群兒戲於庭╱一兒登瓮╱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2.(1)好像;如同(2)懂得,明白(3)玩(4)沉沒,淹沒 3.(1)從此,他書本不離手,如饑似渴的讀書,以至於忘記饑渴冷熱。(2)司馬光拿起石頭擊破水缸,水湧出來,小孩得救了。4.①面對問題,我們要打破常規,尋找解決方法。②困難面前既要機智,又要採取果斷的行動。
故事道理
告訴了我們做事一定要沉著、冷靜,同時也要向司馬光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