砑

砑,讀作:yà。 形聲。字從石從牙,牙亦聲。“牙”本指動物犬牙。“石”與“牙”聯合起來表示“犬牙形的石頭”。本義:犬牙形的石頭。

引申義:用犬牙形石頭模擬動物磨牙行為來加工皮革、布帛。說明:人類經常看到動物磨牙行為。例如家鼠有磨牙行為,並可以發現被老鼠磨牙過的東西,表面會很光滑。中國古人正是受到家鼠一類動物的磨牙行為啟發,發明了用犬牙形石塊加工皮革布帛的技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砑
  • 拼音:yà  
  • 注音:ㄧㄚˋ
  • 漢字結構:左右結構
筆順編碼,古籍解釋,漢字釋義,

筆順編碼

鄭碼:GHI,
統一碼:U:7811,
GBK:EDBC
筆畫數:9,
部首:石,
筆順編號:132511523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吾駕切《集韻》魚駕切《韻會》《正韻》五駕切,𠀤音訝。碾砑也。《玉篇》光石也。

漢字釋義

[名]
用卵形或弧形的石塊碾壓或摩擦皮革、布帛等,使緊實而光亮:~光。~綾。
[動]
(1) 用卵形或弧形的石塊碾壓或摩擦皮革、布帛等使密實而光亮
次以洛河石棍砑,次摻滑石末,令勻。——《營造法式》
(2) 用砑光機碾壓、摩擦皮革等,使表面密實光亮 。如:把牛皮砑光。
(3) 輕輕地接觸;碰撞。
輪鐵棒,丟了磁杯,望長老脊背上砑了一下。——《西遊記》
(4) 強使對方接受
幾番要砑在小娟處宿歇。——《初刻拍案驚奇》
(4) 有”按壓、印“之意
《木棉譜》一書記載,乾隆時期上海刷印花布的情況時說:“以木板刻作花卉、人物、禽獸,以布蒙板而砑之,用五色刷其砑處,華采如繪,名刷印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