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茴香子,中藥名。為傘形科植物硬阿魏Ferula bungeana Kitag.的種子。分布於東北、華北及陝西、甘肅、寧夏、河南等地。具有理氣健胃之功效。常用於脘腹脹痛,消化不良。
基本介紹
- 別名:沙前胡籽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傘形目
- 科:傘形科
- 屬:阿魏屬
- 種:硬阿魏
- 分布區域:東北、華北、陝西、甘肅、寧夏、河南
- 中文學名:砂茴香子
- 採收時間:8-9月果實成熟時採收
- 用量:內服:研末,1-3g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種子。
性味
味辛、甘,性平。
歸經
歸肺經。
功效
理氣健胃
主治
用於脘腹脹痛,消化不良。
相關配伍
治消化不良,急、慢性胃炎:沙前鬍子、公丁香、廣木香、鎖陽等分。研細末,每服1.5-3g,日服2-3次,飯前服。(《沙漠地區藥用植物》)
用法用量
內服:研末,1-3g。
採集加工
8-9月果實成熟時採收,曬乾。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植株密被短柔毛。根圓柱形,粗約8mm,根頸殘存枯萎的棕黃色葉鞘纖維。莖單一,有分枝,蒼白色,從下部向上分枝成傘房狀。基生葉蓮座形,柄基部擴展成鞘;葉片輪廓廣卵形至三角形,二至三回羽狀全裂,末回裂片長橢圓形或廣橢圓形,再羽狀深裂,小裂片楔形至倒卵形,長1-3mm,寬1-2mm,常3裂,先端細尖,被密集短柔毛,灰藍色;莖生葉少,一至二回羽狀全裂;上部葉片簡化成披針形葉鞘。復傘形花序生於莖、枝和小枝頂端,直徑4-12cm;總苞片缺或1-3,錐形;傘輻4-15;小傘形花序有花5-12;小總苞片3-5,線狀披針形;萼齒卵形;花瓣黃色,廣橢圓形,先端內彎;花柱基扁圓錐形,花柱延長,柱頭增粗。分生果廣橢圓形,果棱突起,長10-15mm,寬3-6mm,每棱槽中有油管1,合生面油管2。花期5-6月,果期6-7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固定沙丘、沙地、戈壁灘沖溝、旱田、路邊以及礫石質山坡上。分布於東北、華北及陝西、甘肅、寧夏、河南等地。
相關論述
《沙漠地區藥用植物》:“理氣健胃。治消化不良,急慢性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