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性黃泥田

砂性黃泥田是一種淹育水稻土土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砂性黃泥田
  • 土壤亞類:淹育水稻土
  • 土壤類型:水稻土
  • 土種編號:10675
土壤描述,主要性狀,生產性能,分布地貌,

土壤描述

1. 歸屬與分布 砂性黃泥田,屬淹育水稻土亞類淺黃砂泥田土屬。分布 在浙江海拔500m以下丘陵緩坡,以溫州市和麗水地區面積最大,其他地、市均 有分布,共有100.8萬畝。 2. 主要性狀 該土種由晶屑凝灰岩風化發育的黃泥砂土和細晶花崗岩風 化發育的砂粘質黃泥(均為黃紅壤),經淹水種稻發育而成為淹育水稻土。其剖 面為Aa—Ap—C型。土體厚度在1m左右,質地以粘壤土為主,但土體中含含有較 多的石英砂,其含量為45%左右,故稱之為砂性黃泥田。土壤剖面自上而下,pH 值和有效陽離子交換量逐步增高。耕層土壤養分含量較為豐富,有機質3.02%, 全氮0.165%(n均為479),全磷含量較低0.046%(n=56),而速效磷含量較高,為10ppm(n=479) ,全鉀含量中等偏高,為2.43%(n=16),速效鉀77ppm(n535);有效微量元素鋅1.36ppm 、銅1.72ppm、銅1.72ppm、鐵130ppm、錳26ppm(n均為68)、硼0.16ppm、鉬為0.13ppm(n 均為5)。 3. 典型剖面 采自寧海縣麻山鄉葉家村,山坡梯田,海拔152m,晶屑凝 灰岩坡積物。年均溫16.2℃,年降水量1601.2mm,無霜期228天,≥10℃的積溫5095 ℃。 Aa層: 0—12cm,暗灰黃色(濕,2.5Y 5/2),粘壤土,屑粒狀結構,較松, 根系密集,膠膜、銹管狀新生體約占土體的7%,pH(H2O)5.8,有機質2.23%。 Ap層: 12—19cm,暗灰黃色(濕,2.5Y 5/2),粉砂質粘壤土,塊狀結構, 稍緊,中量根系,pH(H2O)5.8,有機質1.72%。 C層: 19—100cm,灰棕色(濕,7.5YR 6/2),粘壤土,大塊狀結構,緊實,pH(H2O)6.1。 4. 生產性能綜述 該土種多為梯田,水利設施差,抗旱能力一般為30—50 天,種植制度為肥—稻—稻、麥—稻兩年五熟制。常年糧食畝產500—550kg。 砂性黃泥田耕層疏鬆,通透性能好,但易漏水漏肥。土壤基礎肥力低,有效養 分貧乏,早稻基礎畝產310kg(寧波試驗)。在改良利用上,主要解決水源不足的 矛盾,除改善水利設施外,在熟制中擴大旱雜糧的比重,以避夏秋乾旱。此外 ,增加有機肥的投入,配施磷鉀肥,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

主要性狀

土體厚度在1m左右,質地以粘壤土為主,但土體中含含有較多的石英砂,其含量為45%左右,故稱之為砂性黃泥田。土壤剖面自上而下,pH值和有效陽離子交換量逐步增高。

生產性能

該土種多為梯田,水利設施差,抗旱能力一般為30—50天,種植制度為肥—稻—稻、麥—稻兩年五熟制。常年糧食畝產500—550kg。砂性黃泥田耕層疏鬆,通透性能好,但易漏水漏肥。土壤基礎肥力低,有效養分貧乏,早稻基礎畝產310kg(寧波試驗)。在改良利用上,主要解決水源不足的矛盾,除改善水利設施外,在熟制中擴大旱雜糧的比重,以避夏秋乾旱。此外,增加有機肥的投入,配施磷鉀肥,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

分布地貌

分布在浙江海拔500m以下丘陵緩坡,以溫州市和麗水地區面積最大,其他地、市均有分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