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馬頭山羊

石門馬頭山羊

石門馬頭山羊,湖南省石門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馬頭山羊是石門縣人民經過長期選育而形成的一個大型肉用山羊品種,因其頭無角,形似馬頭,所以稱為馬頭山羊。石門馬頭山羊是國家農業部重點推廣的肉用羊品種,以其生長快、繁殖率高、板質量好、屠宰率高、肉質好等指標居中國肉羊之首,在世界肉用山羊中列第四位。

2012年12月18日,石門馬頭山羊被國家質檢總局列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門馬頭山羊
  • 產地名稱:湖南省石門縣
  • 品質特點:生長快、屠宰率高、肉質好
  • 地理標誌: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 批准文號:國家質檢總局2012年第208號公告
  • 批准時間:2012年12月18日
產品特點,品質特性,肉用性能,板皮品質,營養價值,產地環境,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歷史文化,

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馬頭山羊均無角而有髯,頭形似馬,鼻樑較平直,耳大稍向前傾斜,眼大有神。部分羊的領下左、右各有一肉贅。體軀呈長方形,骨骼堅實,結構勻稱,背腰平直。肋骨開張良好,臂部寬大,尻稍傾斜。尾短而上翹。乳房發育較好,有效乳頭二個。四肢粗健端正,蹄質堅實。行走步態如馬,尤其是成年羯羊,行走時頻頻點頭。皮厚而鬆軟,毛色光潤。以純白毛羊為主,雜毛羊極少。有部分羊的背脊很寬俗稱“雙脊羊”,其屠宰率和淨肉率高於“單脊羊”。公羊4月齡後,頭部長出長毛(雄性特徵),並逐步伸長,可遮至跟眶上緣,長久不脫,去勢一月後就會全部脫光,不再復生。
石門馬頭山羊生長於武陵山脈的崇山峻岭之中,因其頭上無角,形似馬頭;又因為它象野馬一樣生活在原生態的山林之中而得名。它們渴飲山澗泉水,飢食林中百草,與鳥獸為伴,在山嶺跳躍。生態、原始、常年的山地運動造就出馬頭山羊特有的品質特性。石門馬頭山羊常年奔跑在山林之中,上下陡崖健步如飛。特殊的生長環境,造就了特有的體型:昂首闊胸,類似野馬,腿細長有力,全身絕無贅肉。
馬頭山羊以其板皮質量高、肉質好、營養價值高而聞名。首先是其肉鮮味美,馬頭山羊羊肉細而緊密,肉色鮮紅,有光澤,有彈性,外表略乾,不粘手,氣味新鮮,膻味小。馬頭山羊羊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等,營養價值很高,深受人們的喜愛,而且羊肉還可被加工成各種各樣的羊肉製品。馬頭山羊的板皮品質良好,張幅大,平均面積可以達到8000平方厘米左右,板皮可以用作各種皮製品的加工;馬頭山羊的羊毛潔白、均勻,也是製造毛筆、毛刷的上等原料。
石門馬頭山羊石門馬頭山羊

肉用性能

石門馬頭山羊是在充足的水資源、特有生態環境和生物資源中生長的有機飼草而生長發育的。因石門馬頭山羊性遲鈍的特性,使得石門馬頭山羊肉腥味小,生長速度快,年增長達35千克以上,體型大,成年羊可達60千克重,屠宰率高,可達56%以上(其他地方品種僅40%);再因生長的過程中脂肪分布均勻,表現出肉質細嫩,均是其他山羊品種無法比擬的。就此石門馬頭山羊已成為羊肉行業的特色產品。

板皮品質

石門馬頭山羊板皮質地柔軟、皮質潔白、韌性強、幅面大,平均每2張面積可達5700厘米,最大可達29000厘米,頸中部至尾根長約84厘米以上,中腰寬約68厘米以上。每張皮可削4—5層。主要以晚秋生產的更好,其板質足狀,皮形完整,皮纖維組織緊密,厚薄均勻,光澤強,油性大,傷殘極小,其成品格的抗強強度大,抗斷強度強,是加工板皮的上好原料。

營養價值

石門馬頭山羊肉質細嫩,富含蛋白質、礦物質、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含氮物達20%以上,其主要由賴氨酸、精氨酸、組氨酸、絲氨酸等必需胺基酸組成,鈣、磷、鐵、鋅、硒等礦物質含量豐富,維生素B1、B2、B6等含量較高,每100克羊肉含脂肪3克、蛋白質20克、熱量118千卡、碳水化合物2克、鉀108毫克、灰分0.7克、鎂9毫克、鈉92毫克、鐵3.9毫克、鈣12毫克、鋅2.14毫克、磷196毫克、錳0.08毫克、銅0.12毫克、維生素A16毫克、硒6.18毫克、維生素E0.53毫克。
石門馬頭山羊肉質鮮香細嫩,口感不肥膩,尤其是富含硒和各類蛋白質、礦物質、微量元素和維生素。是“肉香濃郁,營養價值高”的優質無公害產品,是養生、健體的健康食品,是居家、宴席生活中的上等佳肴。
據史料記載,《本草綱目》中就將羊肉稱為補元陽益血氣的溫熱補品,可以去濕氣,避寒冷、暖心胃。是助元陽、補精血、療肺虛、益勞損、暖中胃之佳品,是一種優良的溫補強壯劑。而石門馬頭山羊因為常年生活在絕無污染的大山之中,且每天行百里路,吃百種草,所以肉質絕不肥膩。與石門土雞燉吃,成為一道名菜,稱為石門吉(雞)祥(羊),據考證,石門望羊鄉多少長壽老人,多雙胞胎都與當地習慣吃“石門吉祥”這道菜有關係。
石門馬頭山羊與人參同燉也是一道大補的名菜:有記載說“石門馬頭山羊,肉有形之物,能補有形肌肉之氣。故曰補可去弱。人參、羊肉之屬。人參補氣,羊肉補形。風味同羊肉者,皆補血虛,蓋陽生則陰長也”。因此,體質虛弱者,只要食用這道菜,均能達到補氣益血的功效。所以當地人們常說:“如要想長壽,人參燉羊肉”。
石門馬頭山羊石門馬頭山羊

產地環境

石門縣位於在澧水中上游,武陵山脈末端,湖南屋脊壺瓶山雄踞其中。縣境地處中亞熱帶向北亞熱帶過渡的季風濕潤氣候區內,總的氣候特徵為冬夏長、春秋短、四季明、日照足、雨量豐、溫差大等特點。年平均氣溫為16.7℃,年平均日照1581.3小時,無霜期較長,平均為274.9天。年平均降水量1373.8毫米,年平均蒸發量1381.7毫米,年平均風速2.1米/秒。
石門馬頭山羊以山為家,山林中負氧離子含量眾多,亞熱帶灌木和飼草種類十分豐富。這裡山青水秀、氣候宜人、水草豐美,縣域共有草地面積187萬畝,占總面積的31.7%。可利用草場170萬畝,其中連片草場81萬畝。可分為山地草甸類草場、草叢類草場、灌木類草場和疏林草叢類草場。天然牧草種類繁多,可利用的有43科、143種,其載畜量為25.2萬個黃牛單位。同時,產區土壤主要為黃壤、紅壤和黃棕壤,其次有灰白土、紫色土、石灰土、山地草甸土、水稻土和旱耕土。適宜種植玉米、麥類、薯類、豆類、高粱等農作物,每年有農作物秸稈30多萬噸,而且還成功引進了三葉草、皇竹草、象草、蘇丹草、黑麥草、牛鞭草、紫花苜蓿等10多種優質牧草。為石門馬頭山羊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飼草資源,為石門馬頭山羊產肉性能和屠宰率提供了保障。再加上悠久的養羊史,使得石門馬頭山羊聞名全國。
石門縣大部分山地均在一條富硒土壤帶上面,富硒土壤上生長的各種植物均含有不可多得微量元素“硒”。羊肉本就是滋補佳品,天然富硒的羊肉,更是羊肉中的極品。石門馬頭山羊均含有豐富的硒元素。
石門馬頭山羊飲山泉水長大。石門縣全境屬於喀斯特地形,山中地下水豐富,泉眼眾多。清亮、甘冽的泉水,遍布山崗谷地,水質優良,礦物質含量豐富,是天然的礦泉水。優質的水源造就了石門馬頭山羊特別的口感和品質。石門縣域地下水分布極廣,面積達3744.86平方千米,占全縣總面積的95%。是飼草生長上佳氣候環境,培育出石門馬頭山羊特定的生產性能。

歷史淵源

羊是六畜之首,中國已有5000餘年的飼養歷史。石門具有飼養馬頭羊的悠久歷史,據石門縣皂市鎮燕爾洞古人類遺址的動物化石考證,在舊石器時代晚期石門就有羊的養殖活動。早在明朝天順年間(1458—1466年)的《石門縣誌》就有“羊祥也,故吉禮用之,牧曰羧,曰羝,牝曰犄,曰羘……無角曰膧、曰羝,去勢曰羯,子曰羔。性惡濕喜燥。脛骨灰可磨鏡,頭骨可消鐵……”的記載,可見馬頭山羊有文字記載的飼養歷史已有500多年,而實際飼養馬頭山羊的歷史更長。
石門馬頭山羊石門馬頭山羊
石門馬頭山羊是經石門縣勞動人民長期飼養馴化、選育而保留下來的地方品種,其形成歷史悠久。1981年,在湖南省畜牧品種資源普查中,發現了這一特殊羊種,此羊形似馬頭不長角,步態如馬頻點頭而命名為馬頭山羊。此後,石門縣開始馬頭山羊品種保護和復壯,被列入湖南省馬頭山羊選育課題項目縣,先後修建馬頭山羊育種站,建立了以縣級馬頭山羊育種站為核心,育種專業戶、重點戶、責任戶形成了三級選育網,石門縣馬頭山羊種羊生產性能即:繁殖率、生長速度、屠宰率、耐粗飼和數量不斷提升。
1982年,石門馬頭山羊載入《湖南省家畜家禽品種志》。
1992年,石門馬頭山羊被“國際小母牛基金會”推薦為亞洲地區首選肉用山羊品種,被譽為“亞洲第一山羊”,是國家農業部九五期間重點推廣畜禽良種之一,由此石門馬頭山羊之說在業內開始流行。“石門馬頭山羊育種站”被國家農業部畜牧獸醫司評為“全國畜禽品種改良先進單位”。
1999年,石門縣被批准為湖南省“省級草食動物生產基地縣”。
2000年,中國畜牧學會養羊分會在石門縣召開“石門馬頭山羊產業發展戰略研討會”。
2007年,石門馬頭山羊被送到農業部“國家動物遺傳資源基因保護中心”進行活體及基因保護。
從此,石門馬頭山羊從山民散養走上了規模化、集約化、科學化繁育之路。先後湧現出野源、遠親、卓老弟、土家利、山寨旺等數十家馬頭山羊加工企業,建立公司+協會+農戶的產、加、銷一體化經營模式,使石門馬頭山羊形成一根完整產業鏈條,樹立了品牌。
石門馬頭山羊石門馬頭山羊

生產情況

石門馬頭山羊產業的發展,始於20世紀70年代末。
1978年,石門縣被列入全國山羊板皮生產基地縣。
1979年,湖南省財政廳給石門下撥專項資金,計畫部門審批木材,用於扶持和鼓勵養羊事業的發展。同年7月縣畜牧辦、外貿局分配給集體養羊專業肥料89噸,出台外貿收購母羊不得宰殺等一系列養羊利好政策與措施。
1979—1983年間石門馬頭山羊飼養量年均達13萬隻。1983年,三聖公社海洋大隊。將5000多畝草山劃給社員養羊,全大隊飼養山羊就有2260隻,戶平達16.6隻,人均養羊3.5隻。
1995年後,石門縣成立馬頭山羊產業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各鄉鎮也成立了相應機構。縣財政資金中每年撥出80萬元,建立“石門馬頭山羊建設專項資金”。各鄉鎮也相應建立了專項資金。全縣農村信用社系統建立了“養羊戶申請,畜牧站和信用社聯合考察,養羊戶立據,簽訂契約,以羊還貸”的運作機制。先後作出了《開發草山草坡資源,大力發展草食牲畜》、《關於加強農業支柱產業建設的決定》、《把發展山羊生產當做養殖業商品經濟突破口》、《開發草場資源,加速馬頭山羊產業建設進程》、《關於石門馬頭山羊保重補貼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為全縣石門馬頭山羊產業建設的發展提供了政策依據和推動力。
2000年,石門縣被列入國家秸稈養羊示範縣,於2003年通過國家驗收,全面推廣人工種草、飼草作物和飼草加工技術,大力發展種草養羊、秸稈養羊。飼養量從1994年的10萬隻,發展到2010年的55萬隻,增長了4.5倍。成為中國肉羊及其產品優勢區域生產縣。
2013年,石門縣出欄馬頭山羊49.36萬隻,加工馬頭山羊羊肉製品300噸,實現產值4.7億元。

產品榮譽

1992年,石門馬頭山羊被國際小母牛基金會推薦為亞洲地區首選肉用山羊品種。
2012年12月18日,石門馬頭山羊被國家質檢總局列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石門馬頭山羊產地範圍為湖南省石門縣南北鎮、東山峰管理區、壺瓶山鎮、所街鄉、雁池鄉、磨市鎮、白雲鄉、新關鎮、皂市鎮、新鋪鄉、三聖鄉、太平鎮、維新鎮、子良鄉、蒙泉鎮、夾山鎮、羅坪鄉17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種
馬頭山羊。
二、生長環境
石門馬頭山石門馬頭山
產地範圍內海拔42.5米至2098.7米的山丘地形,以禾本科、豆科、菊科等牧草為主的天然草地。以渫水、道水、澧水、沱水流域的山澗溪流為水源。
三、飼養條件
1.養殖方式:舍飼與放牧相結合,以放牧為主,補飼為輔。
2.圈舍要求:羊舍建成吊腳樓式羊舍,距地面1.2米至1.5米。羊只面積0.6至2米/只。羊欄每間10米至15米,隔欄高1.5米以上。
3.飼養管理:按種公羊、產仔母羊、育肥羊實行分群飼養,分類管理。
(1)羔羊飼養管理:保證羔羊及時吃上初乳,吃好常奶。提早補料,10日齡後投餵幼嫩、青乾草,15日齡後補飼精料,在精料中加入0.5%的食鹽及鈣、磷和微量元素。哺乳期為2個月。
(2)育成羊飼養管理:選擇體重不低於20千克的健康公羊或羯羊,採用放牧加補飼的混合育肥方式,按1隻羊1千克至2千克乾草和0.2千克至0.3千克混合精料補飼。一般一天餵2至3次,也可夜間加餵1次。
(3)出欄:商品羊12至18月齡、體重不低於30千克經檢疫合格後方可出欄。
4.環境、安全要求:飼養環境、疫情疫病的防治與控制必須執行國家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四、屠宰加工
1.絕食待宰:空腹24小時,儘量減少羊的應激反應。
2.浸燙褪毛:在水溫65℃左右燙毛鍋中翻動浸燙3至5分鐘,置於褪毛凳上,手工推毛。
3.冷卻保鮮:將胴體在0℃至4℃低溫乾淨無污染的環境下排酸24至48小時。
4.速凍保存:速凍間溫度-25℃以下,速凍時間48小時,肉中心溫度達-15℃。
五、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
(1)活體羊:被毛以純白為主,允許有3%以內的雜毛。公、母羊均無角而有髯,頭形似馬頭,鼻樑平直,耳大稍向前斜,眼大有神。體軀呈長方形,骨骼堅實,結構勻稱,背腰平直,肋骨開張良好,臂部寬大,尻稍傾斜,尾短而上翹。
(2)羊肉:肉色鮮紅且均勻,有光澤,肉細而緊密,有彈性,外表略乾,不粘手,氣味新鮮,膻味小。
2.理化指標:
指標
含量
水分(%)
51.84—74.72
粗蛋白質(%)
≥13.16
粗脂肪(%)
≤3.81
3.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石門馬頭山羊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湖南省石門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湖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國家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石門馬頭山羊的法定檢測機構由湖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指定。

歷史文化

風俗文化
中華民族5000年的文化,羊的文化幾乎都在伴隨始終,可以說,從人類開始馴養動物的那一天起,羊就因其溫順的個性,鮮美的肉質和滋補的功能而成為人類的朋友。漢代許慎釋"羊"字說:"美,甘也。從羊從大。"明末清初屈大均在《廣東新語》中說:"東南少羊而多魚,邊海之民有不知羊味者,西北多羊而少魚,其民亦然。二者少而得兼,故字以'魚'、'羊'為'鮮'。"西漢大儒董仲舒有云:"羊,祥也,故吉禮用之。"
羊最通俗或民間化的象徵意義便是“吉祥”,至少從漢代開始,羊就與吉祥聯繫在一起,漢代瓦當、銅鏡等銘刻中多見“宜侯王大吉羊(祥)”銘文,吉祥有時直接寫成“吉羊”。
在石門縣民間就有"送羊"的歲時風俗,給最好的親戚朋友送“豬羊”是最隆重的禮節。以羊作聘禮,是取其吉祥之意,而石門馬頭山羊更有馬到成功、美滿幸福之意。
民間傳說
在石門縣中部,有一個名叫望羊的鄉鎮,到過這裡的人都知道,這裡地少山多,素有“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家園”的說法,因此生活在這裡的人十分貧窮,這裡的男人很難娶到媳婦。山上有戶人家,住著母子兩人,兒子快四十歲了都找不到對象,母親為此天天去廟裡面燒香拜佛。一次在她去燒香的路上,忽然聽見有人叫她“姆媽”,循聲找去,看見一隻小羊被一隻狼咬住正在掙扎,母親奮不顧身撲過去趕走了狼,把小羊抱回家,給她療傷,餵她東西吃。到了晚上,小羊不見了,屋裡多了一個美麗的少女。母親非常高興,想讓她當自己的兒媳婦,但是少女一到白天就會變成羊,老母親想怎么樣才能讓她不變成羊呢?過了很久,母親終於發現一個秘密,少女變回羊之前,每次都會先將兩隻角戴上。一天,母親把這兩隻角藏了起來,少女在天亮時找不到角,急的咩咩直叫,等到天大亮時,少女變成了沒有角的羊,羊衝出家門跑到山上,到處去尋找自己的角,再也變不成少女了,母親後悔莫及,每天站在山頭上望著這隻羊,並開始精心飼養她。於是,石門就有了沒有角的山羊,人們叫她馬頭山羊,這裡也有了一個名字叫望羊,望羊的人開始養羊致富,男人終於能夠娶上媳婦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