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昇平四年(360),修建花藪寺,規模宏大,環境幽美。嘉慶年間重修,民國時辦新式學堂占用,神像損毀。夾山寺,又名靈泉禪院,唐為普慈寺,宋為靈泉寺,距縣城東南12公里,規模宏大,曾有9級正殿。唐懿宗、宋神宗、元世祖下旨修葺,故有“三朝御修”之說。清末民初,因兵荒馬亂,多遭破壞,建國初期僅存三殿。“文化大革命”中毀壞兩殿,現存大雄寶殿及部分廂房。夾山寺是唐代善會祖師講法之所,自唐至明700多年中為澧水流域的佛教文化中心。宋代園悟禪師曾著《碧岩錄》,世稱“禪門天下第一書”,在東南亞及日本、朝鮮等國均有較大影響。1959年和1983年,由省人民政府先後兩次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日本駒澤大學佛教史跡訪華團到夾山寺題有“山河跋涉好姻緣,靈縱今觀夾山寺”的條幅。1984年,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為夾山寺大雄寶殿親筆題書“大雄寶殿”匾額。民國末年,境內有寺廟100餘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