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蠅
- 外文名:stonefly
- 別稱:石螻
- 體徵:體長5-90毫米,體長扁而柔軟
- 種類數:3,497
- 界:動物界
- 門:節肢動物門
- 亞門:六足亞門
- 綱:昆蟲綱
- 亞綱:有翅亞綱
- 目:襀翅目
簡介,生長特點,生活規律,
簡介
石蠅
stonefly
亦叫石螻。襀翅目(Plecoptera)約1,550種昆蟲的統稱。成蟲體長6∼60公釐(0.25∼2.5吋)以上,觸角長,咀嚼口器不發達;膜翅兩對,後翅一般較前翅寬而短,靜止時折成扇狀。翅雖發達,但不善飛行。體灰、黑或褐色,與其環境相稱。生活史尚不十分清楚。產卵數可多達6,000枚左右,成卵塊產入溪流。若蟲似成蟲,但無翅,體壁及腹部有外鰓;取食植物、腐敗的有機質和其他昆蟲。若蟲的壽命1∼4年,成蟲僅活數周。
襀翅目Plecoptera 。成蟲多不取食,少數種類可危害農作物和果樹。稚蟲大多生活在通氣良好的水域中,以水中的蚊類幼蟲、小型動物以及植物碎片、藻類等為食,對維持生態平衡及水體淨化具有一定作用,同時也是一些珍稀魚類的食料。此外,該類昆蟲對水中的化學物質反應較為敏感,可用於監測水資源的污染狀況。
[識別要點] 體長5-90毫米,體長扁而柔軟。頭寬闊,複眼發達,單眼2-3個或無;觸角絲狀;口器咀嚼式。翅膜質,後翅臀區發達,翅脈多,中肘脈間多橫脈,休息時翅摺疊成扇狀,平疊在胸腹部背面。跗節3節。腹部11節,常有絲狀多節的尾須。雌蟲無產卵器。稚蟲似成蟲,觸角與尾須均長而分多節,有氣管鰓。
[種類與分布] 全世界已知16科2300多種,分布在除南極以外的世界各大陸,在海拔5600米的雪山上仍有分布。我國已記載10科313種。
本目的特徵可以總結為:軟體寬頭績翅目,方胸細腹三節跗;前翅中肘多橫脈,尾須絲狀或短突。
生長特點
石蠅它的一生是開始剛由卵孵出的幼蟲沒有翅能夠跳躍。形態和生活習性與成蟲相似,只是身體較小這種形態的昆蟲又叫若蟲逐漸長大,當受到外骨骼的限制不能再長大時,就脫掉原來的外骨胳,這叫蛻皮。若蟲一生要蛻皮5次。由卵孵化到第一次蛻皮,是1齡,以後每蛻皮一次,增加1齡。腹部圓形以後,翅芽顯著。以後,變成成蟲。可見,個體發育過程要經過卵、若蟲、成蟲,像這樣的發育過程,叫做不完全變態。 昆蟲發育到成蟲,並且能夠產生後代的整個個體發育孵化的自土匐匍而出,此時其外形和成蟲很像,只是沒有翅,體色較淡。幼蟲在最初的長得更像成蟲,但頭部和身體不成比 例。到了出翅芽,這是翅芽已很明顯了。若蟲已將老熟再取食數日就會爬到植物上,身體懸垂而下,靜待一段時間,成蟲即羽化而出。後腿的肌肉強勁有力,外骨骼堅硬,頭部腹部以及腿的感受器都可感受觸覺。味覺器內,觸角有嗅覺器官。腹節或前足脛節的基部有鼓膜,主管聽覺。複眼主管視覺,單眼主管感光。後足腿節粗壯沒有集群和遷移的習性,常生活在一個地方,一般分散活動,吃的是植物。昆蟲從卵孵化成若蟲,以後經過羽化就成為成蟲,不經過蛹的階段以卵在土中越冬,初夏由卵孵化為若蟲,若蟲沒有翅膀,其形狀和生活方式和成蟲相似。在每年羽化成成蟲。腹內的卵成熟了,就開始產卵,它一般將卵產在乾燥而地勢稍高的沙瓤中在各類雜草中混生,保持一定濕度和土層疏鬆的場所,有利於的產卵和卵的孵化。一般常見發生於農田與雜草叢生的溝渠相鄰處。成蟲產卵於土內,成塊狀,外被膠囊,以卵塊在土中越冬。
生活規律
石蠅到了出翅,這時翅已很明顯了。若蟲已將老熟再取食數日就會爬到植物,身體懸垂而下,靜待一段時間,成蟲即羽化而出。後腿的肌肉強勁有力,外骨骼堅硬,頭部腹部以及腿的感受器都可感受觸覺。味覺器內,觸角有嗅覺器官。腹節或前足脛節的基部有鼓膜,主管聽覺。複眼主管視覺,單眼主管感光。後足腿節粗壯沒有集群和遷移的習性,常生活在一個地方,一般分散活動,吃的是植物。昆蟲從卵孵化成若蟲,以後經過羽化就成為成蟲,不經過蛹的階段以卵在土中越冬,初夏由卵孵化為若蟲,若蟲沒有翅膀,其形狀和生活方式和成蟲相似。為一年一代。成蟲產卵於土層內,成塊狀,外被膠囊。以卵在土層中越冬。若蟲為5齡。成蟲善飛,若蟲擴散為主。沒有集群和遷移的習性,桑薊馬常生活在一個地方,一般分散活動,吃的是植物。此昆蟲不完全,從卵孵化成若蟲,以後經過羽化就成為成蟲,不經過蛹的階段以卵在土中越冬,第2年初夏由卵孵化為若蟲,若蟲沒有翅膀,而時晴時雨天氣有利於略被薄蠟粉。短於身體有緣於腹部第。腹部腹管圓形尾片圓形繼續生活,可營孤生,其形狀和生活方式和成蟲相似一般在每年羽化成成蟲。有翅生出,產卵越冬。多數種類為同寄主全周期,沒有述木本與草本寄主間的轉移,只在同類寄主植物間轉移。有時有翅遷到剛出土的產生有,向端部漸細,中部或端部有時,多數種類為同寄主感覺圈圓形,罕見橢圓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