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瑩橋村

石瑩橋村,位於中山市五桂山街道南側,距街道辦事處4.6千米。該村屬低山丘陵地帶,西南為低山,東南為丘陵田地。較大山嶺有村西雲逕山脈及其餘脈的銀坑、標當坑、芋子排等,其餘山崗小丘多分布在革命烈士碑東北或西北面。村內有橫窩口水庫、船底窩水庫等。交通方便,省道S268線、鄉道城桂公路從村旁穿過,臨近廣珠西線高速及廣珠城際鐵路南朗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瑩橋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中山市五桂山街道
  • 地理位置:中山市五桂山街道南側
歷史由來,人口民族,經濟發展,民居建築,

歷史由來

該村始建於清康熙年間,相傳最早一批移民從江西漂流南下,先居今廣東五華縣,至清康熙年間又從五華縣遷至石瑩橋。當時村前小溪旁有棵石松樹,斜倒村對岸搭成便橋,行人經此出入村中而將其命名為“石松橋”,雍正年間改名石瑩橋村。

人口民族

2015年末,該村有戶籍人口120人,非戶籍外來人口約120人。村民以古姓為主,均為漢族,屬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經濟發展

傳統經營以農業為主,主要種植水稻、蔬菜、瓜果等,並以飼養雞、鴨、豬等為副業。時有部分村民上山採集山貨,或做一些閒散零工等。該村現以發展工商業為主導,村內廠房多租給企業從事工業生產,村民多數從事商貿、工業生產、餐飲、旅遊服務等行業。

民居建築

村內現存古氏宗祠,始建於清道光年間,重修於光緒年間,占地面積360平方米,布局為上三間、下三間,中間天井,兩邊走廊。
該村建有石瑩橋文化中心,是抗日民主政權中山縣行政督導處舊址。曾有其祿、鵬秀、閣秀三間古公祠,舊時三間祠堂結構一致,硬山頂,前後為磚木結構,祠堂兩旁為偏殿,屬兩進三間布局,即中間為父輩其祿古公祠,左右兩間為子輩祠,占地面積1650平方米,建築面積1080平方米。門前有一大空地和池塘。1945年,督導處被日軍燒毀。2005年,村民又在祠堂位置建起文化中心。
石瑩橋北面的跳石橋邊,立有革命烈士紀念碑。該碑立於1993年,是為紀念抗日戰爭時期在此地英勇就義的16名游擊隊員而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