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橋鑿紙

石橋鑿紙蔣明飛和石橋鑿紙是指分布在溫嶺市石橋頭鎮的度甲頭和後林兩個村的一種隸屬於民間剪紙藝術的鑿紙工藝,已列入溫嶺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雖然屬於剪紙一類,但又不同於普通剪紙,石橋鑿紙是用特製的刀具即鑿子來刻鑿人物、花鳥、山水等刻紙作品,作品一次成型可達30至50幅之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橋鑿紙
  • 本質:鑿紙工藝
  • 內容:人物、花鳥、山水
  • 數量:30至50幅
發展歷史,石橋鑿紙藝術,鑿紙技藝代表人,價值,欣賞價值,經濟價值,製作技藝,鑿紙技藝的主要特徵,鑿紙的方法分兩類,

發展歷史

石橋鑿紙藝術

石橋鑿紙藝術在石橋頭街已有近300年歷史。自清康熙年間以來,石橋頭街就有元宵迎燈之習俗,那時家家戶戶門前都要張掛各式各樣的彩燈,那些雪燈、繡球燈、郎頭燈等,都是以精美絕倫的鑿紙作品為主體的。尤其是王氏大花燈,燈體糊裱需要大量的鑿紙作品。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夜,人們就要張掛彩燈,夜幕降臨時,燈內的燭光,把燈體上鮮明秀麗的喜鵲含梅、龍鳳呈祥、桂貝、喜腳、大十字、小十字、銅鈿眼、還有各式人物、動物等鑿紙作品照映得栩栩如生。
石橋頭鎮地處溫嶺東南沿海,屬於半山區。石橋頭立街於清乾隆年間,逢農曆四、八為集市日,舊時系城南地區的主要貿易點。由於石橋頭街元宵迎燈活動歷史悠久,所以迎燈和燈彩製作成了當地民俗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鑿紙技藝亦隨之流傳至今。

鑿紙技藝代表人

在石橋頭鎮會鑿紙技藝的人有蔣明飛、陳春水、蔣照直、蔣左米、蔣友冬等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傳承人是蔣明飛。蔣明飛的鑿紙技藝是家傳至今,從他太公輩起,已有150多年歷史,度甲頭村的傳承譜係為:第一代蔣家官;第二代蔣香位;第三代蔣雲林;第四代蔣明飛。
但是,由於多種因素,石橋鑿紙也接近瀕危邊緣。本來鑿紙的傳承人就不多,而且大多年事已高,加上鑿紙技藝也比較難學,年輕人又不願去學。所以,如果不重視有效的保護,石橋鑿紙這一門技藝就有滅絕的可能。為此,石橋頭當地政府及文化站等部門,採取一系列措施,包括經常性組織開展一些民間文化活動,積極為傳承人提供展示技藝的平台,舉辦一年一度的元宵燈會,扶植和獎勵有關傳承人等等,為保護石橋鑿紙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作出有益的探索。

價值

欣賞價值

其具有一定的藝術欣賞價值,由其是小十字和銅錢眼等圖案,的確精緻,接近細紋剪紙的效果。

經濟價值

其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每年燈季,鑿紙的經濟收入也是相當可觀的。

製作技藝

鑿紙技藝的主要特徵

是和剪紙藝術有著較大的區別,所用刀具也完全不同,剪紙是以剪刀為主要工具,而鑿紙工具則是以圓口刀、方口刀和小鑽頭為主,其方法是把紙以30張或50張為一疊,放在杏樹或桕子樹材質的木板塊上進行操作。

鑿紙的方法分兩類

一類是先畫稿,後按畫稿鑿,主要是人物、動物、花鳥等作品。另一類是無畫稿默手鑿,完全憑藉藝人的頭腦邊構思圖案邊開鑿,主要是桂貝、喜腳、大十字、小十字等圖案。祖傳的基本鑿法是:先從周邊下刀,然後逐步往裡,鑿刀與木板及板上的紙張必須成九十度角,不能相差半分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