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栽盆景

石栽盆景起源於唐朝,是將花卉樹木直接栽植於岩石的一種藝術形式,當時尚無盆景一詞,名稱較多,有盆島、盆池等。因其樹石合一、不用花盆、不見泥土,且獨立成景,因而深受皇室寵愛。然而其工藝十分考究,對石料用料也有諸多學問,製作者需要具備高超的藝術造詣,因此歷來只能藏於皇宮和上流社會。自元朝失傳後,後人雖仿其做出附石盆景,但仍不能脫離帶土的花盆,局限性強。石栽盆景從此更加彌足珍貴,難以得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栽盆景
  • 外文名:Stone bonsai
簡介,歷史,唐朝,宋朝,元朝,藝術價值,

簡介

自古以來,人們就將山水之美和品行聯繫在一起,認為超然絕俗的山水美可以和心靈融合,達到一種不受俗世拖累,超凡脫俗的精神境界。儒家《論語》更有“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這句名言

歷史

唐朝

石栽盆景在初唐年間得到王公貴族、文人士子的喜愛。唐太宗李世民著有詩詞歌賦《詠小山》和《小山賦》表達喜愛之情。《小山賦》有:“寸中孤嶂連還斷,尺里重巒欹復正。岫帶柳兮合雙眉,石澄流兮分兩鏡。”“半葉舒而岩暗,一花散而峰明。”另外,初唐傑出畫家閻立本在其《職貢圖》中真實描繪了631年(唐貞觀五年)番邦使者抵達長安,手捧山石、盆景假山、珊瑚石等等貢品進獻唐皇的情景。唐太宗之孫、武則天之子、章懷太子李賢在其墓道中專門描繪了一幅侍女手捧石栽盆景的圖畫。

宋朝

相較唐朝,宋代的石栽盆景有了獨特的發展。其景觀更加雅麗精絕,美輪美奐。盆景山石名家代表人物主要有:宋徽宗、歐陽修、王安石、司馬光、蘇洵、蘇東坡、蘇轍、米芾、文同、梅堯臣、蘇舜欽、黃庭堅、王十朋、朱熹、陸游、范成大、楊萬里、張擇端等人。宋徽宗所作《祥龍石圖》便描繪了在太湖石上栽種花木的情景,並用他獨創的瘦金體題了一首祥龍石詩。王安石的《和州曲敘》中描繪石栽盆景的詩句有“巧與天成未覺殊,國工施手豈須臾。根連滄海蓬萊闊,勢壓黃河砥柱孤。坐上煙嵐生紫翠,影中樓閣見青朱。為山觀水皆良喻,誰向君家識所趨。”王十朋更有文章《岩松記》詳述:“根銜拳石,藏參天覆地之意於盈握間”

元朝

宋代以後,由於元朝遊牧民族入主中原,其統治者與唐宋偏愛詩詞書畫的文雅風格相反,更重視金戈鐵馬的征伐,作為宮廷藝術的石栽盆景一度衰落,由元朝開始,歷經明朝和清朝、民國時代。石栽盆景這類高雅藝術逐步的淡出人們視野。直至1972年陝西乾陵章懷太子李賢墓被打開,石栽盆景這種高雅的盆景山石技術才重新回到人們的視野。

藝術價值

石栽盆景融賞樹、賞石於一體。樹的優美姿態藉助岩石的各種生動造型,兩者合二為一產生美感,是自然美與藝術美的統一。此種美是人類理想的美,是由自然物體(樹與石)經過人的思維產生的一種高度藝術化的具有文化內涵的美。石栽盆景可以展現自然界中“夢筆生花”、“泰山頂上一青松”等典型景色,也可創造出自然界沒有的美景。通過適相栽培技法對樹的根系和樹形枝展做出判斷,選取相匹配的石頭進行加工,產生出的抽象美,被人們稱為生命雕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