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屏會館

石屏會館

石屏會館始建於清乾隆年間,至今兩百多年歷史。民國十年(公元1921年)由當時石屏在昆明的行商者和學生倡議,石屏在昆同鄉會發動社會各界人士集谷捐資,由雲南唯一狀元袁嘉穀先生和知名人士張芷江先生直接組織重建,主要目的是照顧石屏在昆明讀書的無住房學生和旅遊、行商之人住宿及商貿集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石屏會館
  • 地理位置:昆明市翠湖南路
  • 占地面積:1660平米
  • 始建於:清乾隆年間
介紹,歷史,相關景點,交通,美食,

介紹

“石屏會館”坐落於昆明市翠湖南路中和巷二十四號,依山(五華山)傍水(翠湖),居高臨下,氣勢宏偉,規模宏大,是現今昆明唯一一個保存完整的清代外地在昆建造的會館。

歷史

石屏會館始建於清乾隆年間,至今兩百多年歷史。民國十年(公元1921年)由當時石屏在昆明的行商者和學生倡議,石屏在昆同鄉會發動社會各界人士集谷捐資,由雲南唯一狀元袁嘉穀先生和知名人士張芷江先生直接組織重建,主要目的是照顧石屏在昆明讀書的無住房學生和旅遊、行商之人住宿及商貿集會。  石屏現代很多有影響的專家學者都曾在會館內住過,並留下了珍貴的墨跡,如袁嘉穀先生親筆手書題寫的“石屏會館”四個石刻大字,原清代道光年間雲南總督林則徐題寫的“三島淳風”匾;以及清朝乾隆年間舉人,屏邑著名學者朱奕簪題寫的對聯等,都具有較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也是石屏近代以來對外活動及經濟交流的見證。
石屏會館因其重要的歷史地位和較高的藝術價值,被列入第一批“昆明文化遺產保護建築”的保護範圍及列入五華區文物保護單位。
石屏會館古建築群占地1660平米,坐南朝北,為一進三院,四合五天井,二層土木結構的民居建築,布局嚴謹,院落之間連線緊密,二層院與院之間採用“走馬轉角樓”的形式,整個建築廳堂高大,裝飾精湛,尤其是雕刻部分玲瓏剔透,線條流暢,刀工精細,形象生動,雕花格子門、窗均為貼金,圖案亮麗完美,顯現出石屏獨特的藝術內涵及歷史文化淵源。
2004年第二次修復後的石屏會館,在完整的保存石屏會館始建風貌的基礎上精雕細刻,使其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

相關景點

如今的石屏會館儼然是一處鬧市中的 “桃花源”。會館坐南朝北,為一進三院、四合五天井的二層土木結構清代民居。老宅的整體布局嚴謹規整,院落之間連線緊密,二層院與院之間採用“走馬轉角樓”的傳統建築工藝,體現了當時滇東南地區能工巧匠高超的建築技藝和審美水平。會館的裝飾布置巧妙精湛,雕花的格子門,玲瓏剔透的窗戶,線條流暢,刀工精細,為老宅平添了幾分古樸雅致的魅力。觸目所及,均為貼金的建築藝術處理方法,可謂富麗堂皇。
石屏會館內,石桌、石凳、綠藤、古樹,顯得格外清幽;館內保存有林則徐所題的“三島淳風”牌匾,門柱上懸掛著袁嘉穀所書的“雲根文采”楹聯;牆上的許多名人字畫,則是200多年來雲南省各地經濟文化交流活動的見證,非但有著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更為石屏會館增添了幾許高雅的文化氣息。石屏會館的魅力還不僅限於此,更令人驚喜的是,在這樣一個歷史悠久古色古香的老宅里,居然還可以品嘗到地道的雲南美食。

交通

石屏會館位於翠湖南路中和巷24號,市內可乘100、33路公車到翠湖南路下車,或從人民中路省人才市場旁轉至中和巷即可;也可乘計程車前往,8元起步。

美食

石屏風味菜中的五味人生
中國八大菜系,洋洋數百佳肴,每一派系都有其長,川菜辣,魯菜酸,浙菜甜,粵菜鮮,似乎已經成為這些菜式的標誌性味道。身處滇南山水間自成一格的石屏風味菜,你卻不能用其中任何一種味道概括之。
石屏菜酸甜苦辣,單獨來講,其滋味多甚為純粹;吃的時候,又往往是各味菜餚互相搭配互補的。這就象是源遠流長的深厚的石屏文化,三言兩語絕對難以表達。又象是漫漫人生道路,五味雜陳,足可回味一生。
特別推薦
館內美食--石屏豆腐,其獨特的風味在雲南全省享有盛名;此外如狀元乾巴條、龍穿風翅、科舉山珍卷、全榜題名等,都是值得一試的特色美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