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地區志

石家莊地區志

《石家莊地區志》是石家莊地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家莊地區志
  • 作者:石家莊地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 出版社:文化藝術出版社
  • ISBN:7-5039-1314-2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本志記述了該地區的經濟、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歷史與現狀。

作品目錄

封面
石家莊地區志
著作權頁
圖片
1949年3月,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在西柏坡召開,毛澤東主席在會上講話。
1959年,國務院總理周恩來視察崗南水庫修築工地
l966年,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在束鹿縣王口地震災區動員民眾『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發展生產,重建家園』
1958年,鄧小平同志在石家莊地區視察。
抗日戰爭期間,民眾踴躍參加八路軍
平山縣下盤松村戎冠秀--“子弟兵的母親”
1991年,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接見石家莊地區黨政軍領導和部分老幹部後合影。
1988年6月,國務院總理李鵬視察石家莊地區農業生產情況。
穿越石家莊地區的京深高速公路
石家莊地區長途汽車站
盤山公路
大型水庫
引崗灌渠大渡槽
太行飛瀑
機械化收割小麥
棉花豐收
奶牛飼養
山區養羊
辛集化工廠
滹沱河化肥廠
山鄉小水電站
嶂石岩秀色
原始次生林--漫山林場
飛播造林
民間草編
養魚池
雪花梨
大棚蔬菜
趙州雪梨豐收
名優產品--宮面
具有悠久歷史傳統的『王口煙花』
大理石生產線及大理石產品
女子鉛球亞洲冠軍李梅素
女子百米蝶泳亞洲紀錄保持者、巴塞羅訥奧運會金睥得主錢紅在家鄉行唐縣
民間花會
抗日戰爭靈壽“陳莊戰役”勝利紀念碑。
抗日“爆炸英雄”李混子紀念碑
“天下第一橋”--安濟橋(趙州大石橋)
中國百通名碑之一--元氏封龍山漢白石神君碑
幽居寺塔(盛壽縣)
柏林寺塔(趙縣)
石家莊地區行政區劃圖
序 盧振川
序 王滿秋
序 白潤章
凡例
目錄
中央和國家領導人題詞(名)
概述
大事記
第一編區域建置
第一章區域位置
第二章建置沿革
第三章行政區劃
附:古代置縣
第四章市、縣概況
第二編自然環境
第一章地質
第一節構造及演變
第二節地層
第三節岩石
第四節地震地質
第二章地貌
第一節地貌特徵
第二節地貌分區
第三節山脈
第四節河流
第三章氣候、物候
第一節氣候
第二節物候
第四章水文
第一節地表水
第二節水文地質
第五章土壤
第一節土壤分布
第二節土壤類型
第三節區劃與改良利用
第六章植被
第一節林區分布
第二節草場類型及分布
第七章自然資源
第一節土地資源
第二節水資源
第三節植物資源
第四節野生動物資源
第五節礦產資源
第六節地熱資源
第八章自然災害
第一節氣象災害
第二節地震災害
第三編人口
第一章總量
第二章變化
第三章密度、分布
第四章素質、結構
第一節身體素質
第二節文化素質
第三節職業結構
第五章性別、年齡、婚姻構成
第一節性別
第二節年齡
第三節婚姻狀況
第六章民族
第一節漢族
第二節回族
第三節其他民族
第七章華僑、外籍華人、港澳同胞
第八章計畫生育
第一節節制生育
第二節獎懲政策
第三節婚姻登記
第四編西柏坡
第一章原西柏坡村
第一節概況
第二節中共黨組織的建立和發展
第三節西柏坡的貢獻
第二章黨中央在西柏坡
第一節中央工委到西柏坡
第二節黨中央到西柏坡
第三節中央機關駐地
第三章最後一個農村指揮所
第一節重要會議
第二節重要活動
第三節毛澤東在西柏坡的重要著作
第四章搬遷及重建
第一節搬遷
第二節重建中共中央舊址
第四節柏坡新姿
第五章西柏坡軼事
第五編經濟綜情及管理
第一章發展概況
第一節總產值
第二節工農業比重
第三節國民收入
第二章計畫管理
第一節管理體制
第二節管理內容和範圍
第三節計畫編制和實施
第一節市場管理
第二節企業登記管理
第三節商標、廣告、經濟契約管理
第四節個體工商業管理
第五節打擊投機違法活動
第四章審計
第六編農業
第一章農村生產關係變革
第一節封建土地制度
第二節減租減息
第三節土地改革
第四節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第五節農村經濟體制改革
第二章農業區劃
第三章農作物
第一節糧食作物
第二節經濟作物
第四章農田建設
第一節改沙治鹼
第二節方田梯田建設
第五章農技農藝
第一節耕作制度
第二節良種繁育、引進與推廣
第三節栽培技術
第四節植物保護
第六章機構、科研
第一節農業機構
第二節科研成果
第七章農機具
第一節動力機械
第二節作業機具
第三節經營管理
第四節農機科技
第七編水利
第一章水利區劃
第一節劃區原則和命名
第二節三級區劃簡述
第二章水利工程
第一節水庫
第二節溝渠
第三節海河工程
第四節水井
第五節協作工程
第三章綜合治理
第一節水土保持
第二節興修小水利
第三節補充地下水、節水
第八編林牧漁副
第一章林業
第一節林業區劃
第二節林業資源
第三節植樹造林
第四節果桑
第五節林場苗圃
第六節林業科技
第七節經營管理
第八節古大珍稀樹木
第二章畜牧業
第一節畜禽
第二節飼養
第三節畜種改良
第四節防疫滅病
第五節機構
第三章漁業
第一節水產養殖
第二節苗種生產
第三節捕撈
第四節管理機構
第四章家庭副業
第一節主要項目
第二節經營情況
第三節產值和收入
第九編工業
第一章機械工業
第一節發展概況
第二節行業結構
第三節企業選介
第二章電子工業
第一節概況
第二節企業簡介
第三章輕工業
第一節一輕工業
第二節二輕工業
第四章紡織工業
第一節發展沿革
第二節行業
第三節重點廠簡介
第五章化學工業
第一節發展概況
第二節化工企業和化工產品
第六章建材工業
第一節發展歷程
第二節生產門類
第七章煤炭冶金工業
第一節煤炭工業
第二節冶金工業
第三節金礦
第八章醫藥工業
第十編鄉鎮企業
第一章發展歷程
第一節初期狀況
第二節集體化階段
第三節新時期
第二章產業結構
第一節工業
第二節農業企業
第三節建築業
第四節交通運輸業
第五節商業飲食業
第六節服務業
第三章經營管理
第一節管理體制
第二節財務管理
第三節質量管理
第四章機構與服務
第一節管理機構
第二節服務體系
第三節安全生產及環境保護
第十一編交通郵電
第一章交通
第一節公路
第二節公路運輸
第三節鐵路
第四節水路
第五節管理機構
第二章郵電
第一節郵政
第二節電信
第三節郵電管理
第十二編能源
第一章電力
第一節電網建設
第二節小水電建設
第三節電力管理和使用
第二章煤炭新能源
第一節煤炭
第二節新能源
第三章節能管理
第十三編城鄉建設
第一章城鎮建設
第一節房屋建築
第二節道路、照明
第三節供水、排水
第四節衛生設施、綠化
第二章鄉村建設
第一節房屋
第二節道路、照明
第三節供水
第四節棚圈建設
第三章環境保護
第一節環境生態
第二節環境污染與治理
第三節環境監測
第四章建築施工
第一節建築管理機構
第二節建築隊伍
第三節建築設計與施工
第五章城建管理
第一節管理機構
第二節房產管理
第十四編商業
第一章商業結構
第一節私營和個體商業
第二節國營商業
第三節供銷合作商業
第四節集市貿易
第二章糧油
第一節糧食購銷
第二節油脂購銷
第三節糧油調運
第四節飼料
第三章棉麻
第一節棉花
第二節麻類
第四章生產資料採購供應
第一節物資供應
第二節農用物資
第五章日用百貨採購供應
第一節百貨
第二節五交化
第六章土特產採購供應
第一節乾鮮果品
第二節茶葉
第三節畜產
第四節烤菸
第七章副食品採購供應
第一節肉類
第二節禽蛋
第三節酒
第四節糖
第五節小食品
第八章飲食服務
第一節飲食業
第二節旅店業
第三節沐浴業
第四節照相業
第五節理髮業
第九章外貿
第一節出口商品
第二節貨源組織
第三節基地建設
第四節出口商品包裝
第五節對外經濟技術合作
第十章物價
第一節國民黨統治區
第二節解放區
第三節建國後物價情況
第十五編財政金融
第一章財政
第一節財政收支
第二節預算資金管理
第三節企業財務管理
第四節財務監督
第二章稅務
第一節稅制
第二節稅種及分類
第三節稽徵管理
第四節農業稅
第三章金融
第一節通用貨幣
第二節金融機構
第三節貨幣流通
第四節工商信貸
第五節城鎮儲蓄
第六節農村金融
第七節外匯
第八節基本建設資金管理
第九節保險業務
第十節公債與國庫券
第十六編土特名產
第一章工業產品
第二章農副產品
第三章林果產品
第四章食品
第五章藥材
第十七編中共石家莊地方組織
第一章創建和發展
第一節創建
第二節發展
第二章組織機構
第一節地(特)委
第二節縣委
第三節區(工)委
第四節鄉(鎮)黨委
第五節黨支部
第六節黨組
第三章黨員
第四章制度
第五章黨校
第六章整黨整風
第七章社會宣傳
第一節一、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社會宣傳
第二節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的社會宣傳
第三節建國後的社會宣傳
第八章統一戰線
第九章紀律檢查
第十章一、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黨領導的重大鬥爭
第十一章戰爭年代城市工作和敵工工作
第十二章建國後地委重大經濟戰略舉措
第十八編政權政協
第一章人民代表大會
第一節地區人大工作委員會
第二節縣級人民代表大會
第二章人民政府
第一節專(行)署
第二節縣(市)政府
第三節區公所
第四節鄉(鎮、人民公社)政府(管委會)
第五節村公所(生產大隊、村民委員會)
附一:清代官署
附二:民國政權
第三章政務概略
第四章政協
第十九編黨派群團
第一章工人組織
第一節平漢鐵路總工會正定分會
第二節工人抗日救國會和工會
第三節河北省總工會石家莊地區辦事處
第二章青少年組織
第一節學生組織
第二節共青團和青年抗日救國會
第三節少年兒童組織
第三章婦女組織
第一節北嶽四分區婦救會
第二節冀中六分區婦救會
第三節石家莊專區婦聯
第四章農民組織
第一節早期農民組織
第二節農民抗日救國會
第三節貧下中農協會
第五章抗日救國聯合會
第六章文藝工作者聯合會
第一節文化界抗日救國會
第二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第七章工商組織
第一節商會
第二節工商聯合會
第八章科學技術協會
第十章歸國華僑聯合會
第十一章地區地方志學會
第十二章其他社會團體
第十三章中國國民黨石家莊地方組織
第二十編勞動人事
第一章幹部
第一節幹部結構
第二節幹部來源
第三節幹部管理
第二章工人
第一節工人隊伍
第二節工人錄用
第三節工人調配
第三章工資
第一節供給制
第二節工資制
第三節獎金
第四章勞保福利
第一節勞動保險
第二節勞動保護
第五章勞動就業
第一節知識青年上山下鄉
第二節城鎮待業人員安置
第六章老齡工作
第一節離退休幹部管理
第二節退休退職職工管理
第三節對農村老年人照顧
第二十一編外事、僑務、旅遊
第一章外事
第一節外事機構
第二節涉外活動
第三節援外
第二章僑務
第三章旅遊
第一節旅遊開發
第二節旅遊點建設
第二十二編公安司法
第一章公安
第一節機構沿革
第二節清匪反霸鎮反
第三節改造“四類分子”
第四節取締封建會道門
第五節治安管理
第六節偵破工作
第七節戶籍管理
第八節武警
第九節看守、勞改
第二章檢察
第一節機構沿革
第二節刑事檢察
第三節法紀檢察
第四節經濟檢察
第五節監所檢察
第六節控告申訴檢察
第七節社會改造檢察
第三章審判
第一節機構
第二節刑事審判
第三節民事審判
第四節經濟審判
第五節申訴複查
第六節審判制度
第四章司法行政
第一節機構沿革
第二節宣傳教育
第三節人民調解
第四節公證管理
第五節律師工作
第二十三編軍事
第一章地方武裝、機構
第一節古代武裝
第二節民國武裝
第三節人民武裝
第二章民兵、人防
第一節組織
第二節訓練
第三節裝備
第四節民兵活動
第五節堡壘戶
第六節人民防空
第三章兵役制度
第一節舊兵制
第二節志願兵
第三節義務兵
第四節義務兵與志願兵相結合
第五節預備役制度
第四章駐軍
第一節古代駐軍
第二節民國時期軍閥及國民黨駐軍
第三節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人民軍隊駐防
第五章兵事
第一節歷史戰跡
第二節農民起義
第三節抗日戰爭
第四節解放戰爭
第二十四編民政、信訪
第一章基層選舉
第二章優待撫恤
第一節優待
第二節國家補助
第三節撫恤
第三章社會福利
第一節鰥寡孤獨供養
第二節殘疾人安置
第三節生產教養
第四節收容遣送
第四章賑濟救災
第一節生產救災
第二節社會救濟
第三節扶貧
第五章信訪
第二十五編文化藝術
第一章文化機構、設施
第一節文化館、站、俱樂部
第二節圖書館、室
第三節太行畫院
第四節出版發行
第五節電影發行放映
第六節地、縣(市)演出公司
第七節劇團、曲藝隊
第八節劇場、影劇院
第九節地區文物管理所
第十節檔案館
第二章文學作品
第三章戲劇曲藝
第一節戲劇
第二節曲藝
第四章音樂舞蹈
第一節音樂
第二節舞蹈
第五章美術、書法、篆刻、攝影
第一節美術
第二節書法
第三節篆刻
第四節攝影攝像
第六章民間藝術
第一節民間音樂
第二節民間舞蹈
第三節民間美術
第四節工藝美術
第五節民間戲曲
第七章報刊
第一節建國前報紙
第二節建國後報紙
第三節刊物
第八章廣播、電視
第一節有線廣播
第二節無線廣播
第三節電視
第四節管理機構
第九章地方志、地名
第一節地方志
第二節地名
第十章文物勝跡
第一節革命文物遺址
第二節古遺址
第三節古墓葬
第四節古建築
第五節館藏文物
第六節石窟、碑記、墓誌、刻石
第二十六編衛生、體育
第一章衛生
第一節醫療機構
第二節醫療設備
第三節醫療隊伍
第四節防疫滅病
第五節婦幼保健
第六節醫療制度
第七節醫學研究
第八節管理機構
第二章體育
第一節體育機構、隊伍
第二節民眾體育
第三節競技體育
第四節體育訓練及人才培養
第五節體育競賽
第六節體育設施
第七節體育經費
附錄:一、民間傳統體育
二、健身活動
三、棋類活動
第二十七編教育、科技
第一章教育
第一節學前教育
第二節國小教育
第三節中學教育
第四節中等專業教育
第五節高等教育
第六節職業教育
第七節成人教育
第八節教師隊伍
第九節教育行政
第十節教育經費
第十一節勤工儉學
第二章科技
第一節科技機構
第二節科技隊伍
第三節科技管理
第四節科學普及
第五節計量
第六節地震測報
第七節氣象
第八節科技成果
第二十八編民情
第一章風俗
第一節衣食住行
第二節民間節日
第三節婚喪嫁娶
第四節禁忌
第五節雜俗
第六節民間禮節
第七節陋俗
第八節社會新風
第二章宗教
第一節天主教
第二節基督教
第三節伊斯蘭教
第四節佛教
第五節道教
第三章姓氏
第四章方言
第一節語音
第二節常用方言字彙、辭彙
第三節語法
第四節標音舉例
第二十九編人物
第一章人物傳
樂毅
劉琨
魏收
李春
魏徵
李嶠
張興
李陽冰
李吉甫
劉禹錫
曹彬
宋敏求
王好古
李冶
尚文
趙南星
傅維鱗
白天月
李清平
高克謙
解學海
宋文華
韓慶元
郝夢齡
朱誠
周建屏
宋振恆
何崑山
張振安
何福林
楊嶺梅
劉永福
徐領弟
李洛太 李慶華
李劍飛
申榮花
陳元龍
趙振亞
翟司升
馬玉堂
梁振英
張六子
李漢英
王伯章
孫鳳嵐
張志學
黃錦章
孔孟
謝雙瑞
劉登會
韓增豐
要政
楊美亭
邸國華
康血光
王先臣
張欽
孟聞末
於勝珍
李混子
邊章五
宋孟明
傅貫一
杜書清
李獻瑞
劉洪濤
栗再溫
曹拔萃
何連榮
王亢之
任治安
王向辰
邵同根
王昭
李謹亭
林遐
丁果仙
張增堂
賀志伊
姜憲周
崔民生
王葆真
王雅波
聶大省
何基灃
孫敬之
張樹義
杜慶梅
陳挹芬
位容
喬香婷
孔憲武
劉禮欣
傅明
王增恩
王三欣
賈文學
任率英
劉艷坡
戎冠秀
任桂林
王佑民
第二章人物錄
第一節烈士英名錄
第二節人物錄
一全國先進人物名錄
二省、軍級以上幹部名錄
三在台灣人士名錄
志補
第一章大事記
第二章經濟
第三章政治
余記
重大事故
(一)交通事故
(二)火災事故
(三)中毒事故
(四)爆炸事故
(五)工傷事故
(六)觸電事故
(七)其它事故
地、市合併後地方志機構
(一)石家莊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二)石家莊市地方志辦公室
編纂始末
後記
石家莊地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石家莊地區地方志辦公室
《石家莊地區志》編輯人員
資料采編單位
總纂責編人員
終審人員
校對人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