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培華

石培華

石培華(1969---),貴州長順人,布依族,經濟學博士,研究員,南開大學旅遊與服務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國旅遊研究院副院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培華
  • 民族:布依族
  • 出生地:貴州長順
  • 出生日期:1969
  • 職業:南開大學教授 
  • 代表作品:《注意力經濟》(1999)《書生打天下》(1998)
  • 學歷:博士
簡介,學習及工作經歷,行業貢獻與影響,學術貢獻與影響,實踐工作與影響,相關研究與貢獻,主要社會兼職,主要研究領域為旅遊經濟政策與旅遊規劃,主要教學科研獎勵,主要研究成果主要學術著作,

簡介

曾在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氣象與環境研究所,從事全球氣候變化、區域農業開發、節水灌溉、溫室園藝等領域科研工作。1999年7月開始,任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資源與環境研究室主任(正處級),旅遊經濟研究與規劃中心主任。2000年2月—11月,借調國家發改委地區經濟發展司。2008年6月,任中國旅遊研究院副院長,2011年2月離任。
現代旅遊業發展協同創新中心主任,中國旅遊智庫秘書長、委員;全國旅遊管理專業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全國旅遊職業教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國家旅遊科技創新工程中心主任、國家信息中心旅遊規劃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旅遊改革發展諮詢委員會委員。北京中科景元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歷任中國旅遊研究院副院長(2008-2011,副司長級),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資源環境研究室主任(1999-2008,正處級)、旅遊研究規劃中心主任。主持給類旅遊規劃150餘項目;發表學術論文170餘篇(核心期刊50餘篇),出版著作40餘部。中國旅遊業十一五規劃、十二五規劃專家組長;全國生態文化旅遊規劃專家組長;2004-2010、2011-2015全國紅色旅遊規劃綱要專家組長;全國旅遊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專家組長;國務院關於促進旅遊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執筆人(2014);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執筆人(2009);國務院關於加快建設海南國際旅遊島的意見執筆人;國務院國民旅遊休閒綱要執筆人;全國旅遊規劃管理辦法、評估辦法、旅遊規劃通則專家組長。獲省部級科技獎勵6項。國家旅遊局顧問;中國未來旅遊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資源學會旅遊資源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國土經濟學會學術指導委員會副秘書長、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森林風景資源評審專家委員會委員、國際休閒組織常務理事、國家質量獎評審、國家A級景區評定委員、中國預防醫學會旅行健康專業委會常務理事。

學習及工作經歷

2011.2-至今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導。
2008.6-2011.2中國旅遊研究院副院長(國家旅遊局直屬正局級事業單位,時任院長為國家旅遊局副局長杜江同志),參與創建中國旅遊研究院,從事旅遊研究、規劃、管理工作,負責重要材料起草。
期間,2009.3-2009.4延安幹部管理學院地廳班學習。
1999.7-2008.6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資源環境研究室主任,旅遊研究規劃中心主任;主要從事區域經濟、產業經濟、國土開發、資源經濟、生態環境保護、區域合作等方面的研究與規劃工作,在國家發改委率先組織專業化旅遊研究規劃工作。
期間,2000.3—2001.6借調國家發改委地區經濟司區域處,主要負責國際區域合作、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邊疆發展等工作。
期間,2004.3-2004.6中共中央黨校國家發改委分校學習。
連續被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地區經濟所評為先進。
1996.9-1999.7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原地理所),攻讀人文地理與區域經濟方向,師從毛漢英先生。期間,參與華人地緣結構研究、亞太地緣格局研究、東部沿海產業結構高級化研究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研究,發表論文5篇,出版專著7部。
1994.7-1996.7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氣象研究所,從事全球氣候變化、設施農業、節水農業與農業綜合等領域研究國家重點課題8項,發表學術研究論文近20篇,參與中國以色列節水農業合作。
1991.9-1994.7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生院,節水農業與農業綜合開發方向,獲理學碩士學位。期間參加過3項國家旱地農業重點攻關課題、全國氣候變化對農業影響課題,發表研究論文10餘篇。
1987.9-1991.7南京氣象學院(重點大學),套用氣象專業,優秀畢業生,獲理學學士學位。

行業貢獻與影響

對國家旅遊發展相關決策有影響力、有權威性的旅遊專家之一。執筆起草國家關於旅遊發展方面的重要檔案、辦法、標準規劃、30餘項。主要有:《全國旅遊規劃管理辦法》、《全國旅遊規劃實施評估導則》、《旅遊規劃通則》(修訂)專家組長、執筆人;《中國旅遊十一五發展規劃》、《中國旅遊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專家組長、統稿執筆人。《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執筆人;《國務院關於推進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的若干意見》執筆人;《2004-2010全國紅色旅遊規劃綱要》、《2011-1015全國紅色旅遊規劃剛要》專家組長、執筆人;《國民旅遊休閒綱要》專家組長、執筆人;參與起草《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法》。作為專家組長主持編制《全國旅遊基礎設施十二五建設規劃及項目庫建設》、《粵港澳區域旅遊合作發展綱要》、《關於利用自有住宅開展相關旅遊經營活動的管理辦法》、《海南國際旅遊島規劃綱要》、《北部灣旅遊區發展規劃》、《天津濱海新區:中國旅遊產業園建設規劃》、《全國中部及西北片區紅色旅遊發展規劃》、《全國鄉村旅遊示範點標準》、《全國鄉村旅遊發展綱要》、《全國旅遊十二五人才發展規劃》、《國家科技中長期發展規劃——旅遊、文化子專題規劃》、《德天中越跨國旅遊合作區規劃方案》、《中國旅遊就業目標體系與戰略措施研究》、《中國南海旅遊發展戰略研究》、《科普旅遊示範點標準及推廣計畫》、《旅遊業在建設小康社會和和諧社會中的綜合功能研究》、《紅色旅遊專題研究》、《國民旅遊休閒綱要前期研究》、《成都天府新區旅遊產業發展規劃》、《黔中旅遊區發展總體規劃》、《丹陽創建國家旅遊產業創新發展試驗區總體規劃》、《廣東南海國家旅遊產業集聚區總體規劃及一二期修建性詳細規劃》、《全國森林旅遊示範區標準》、《關於大力發展旅遊業促進就業的指導意見》、《關於進一步促進紅色旅遊健康持續發展的意見》、《國家旅遊局國家文物局關於加強文物保護促進文物旅遊可持續發展的意見》、《文化部國家旅遊局關於促進文化與旅遊結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全國政協旅遊扶貧調研》、《國家14個部委旅遊資源保護調研》、《全國古鎮古村落保護調研》、《河北沿海旅遊發展規劃》、《旅遊綜合改革試點城市跟蹤研究》、《紅色旅遊宣傳推廣創新研究》、《滇黔桂石漠化片區旅遊規劃》等。作為國家旅遊局專家組長或執筆人,起草15餘個省市自治區旅遊調研報告。離開國家旅遊局後還每年參加全國旅遊工作會,主持國家AAAAA級景區評審、旅遊規劃資質單位評審、主持旅遊重點課題規劃。作為專家組長主持評審160多個國家AAAAA級景區中50餘個,主持評審國家旅遊規劃設計甲級資質單位30餘家;主持國家重大旅遊規劃評審40餘項;參與評審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國家質量強市、創建國家品牌示範區等80餘項;做旅遊學術報告100餘場。

學術貢獻與影響

有開創性研究、有學術貢獻的旅遊學者之一。發表各類學術論文170餘篇(核心期刊50餘篇),出版著作30餘部,獲省部級科技獎勵6項,連續被國家旅遊局表彰。在旅遊研究學術方面主要有四個方面貢獻:一是主持《中國旅遊大辭典》(國家旅遊局重大基礎理論課題)科研組織和編纂工作,是我國推出的第一部旅遊類綜合性工具書(200多萬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旅遊科學大辭典;主持完成出版《中國旅遊研究三十年》(200多萬字,國家旅遊局課題),是目前旅遊領域最為系統的學術梳理和成果集成。二是主持國家科技中長期發展規劃中的旅遊科技子課題,主持編寫了國家科技旅遊示範標準,出版了第一本研究旅遊低碳發展和節能減排的專著成果《旅遊業節能減排與低碳發展:政策技術體系與實踐工作指南》,第一本研究旅遊科技創新的專著《現代旅遊業的科技支撐與創新體系建設》。三是主持了國家旅遊局委託的《紅色旅遊專題研究》課題,提出的研究報告得到中央領導批示轉化為國家紅色旅遊工程。作為專家組長,執筆起草《2004-2010全國紅色旅遊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全國紅色旅遊發展規劃綱要》。並出版了專著《紅色旅遊發展研究》,發表了論文10餘篇,是我國紅色旅遊研究最早、最系統和權威的專家,被評為紅色旅遊年度人物。四是主持開展《中國旅遊就業目標體系與戰略措施研究》,首次提出旅遊就業相關概念界定和測算方法及數據。

實踐工作與影響

主持旅遊規劃數量最多、類型最豐富的專家之一。主持各級、給類旅遊規劃150餘項目。主持省級和重大區域旅遊規劃30餘項:《山西省旅遊業十一五發展規劃》(2005-1015);《遼寧省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2008-2020年);《廣西自治區旅遊業發展戰略規劃》(2010-2020);《青海省旅遊業十二五發展規劃》(2010-2015);《貴州省旅遊業十二五發展規劃》(2010-2015);《海南省旅遊業十二五規劃》;《長江三峽國際旅遊目的地發展控制性規劃》(2005-2015年);《西藏自治區旅遊基礎設施建設規劃》(2006-2015);《貴州長徵文化旅遊發展規劃》(2005-2015);《四川省紅色旅遊發展規劃》(2005-2015);《湖北鄂西生態旅遊圈發展總體規劃》(2008-2020);《2011-2015貴州紅色旅遊建設規劃》;《舟山群島新區旅遊產業發展規劃》;《海南島國民休閒體系規劃》;《廣西旅遊發展戰略規劃》等。
主持重點旅遊區和旅遊城市規劃90餘項,《爽爽貴陽旅遊休閒度假勝地規劃》(2012-2020)、《天府新區旅遊發展總體規劃》(2010-2020)、《三亞海洋旅遊規劃》(2012-2020)、《三亞郵輪旅遊發展規劃》(2012-2020)、《三亞低空旅遊發展規劃》(2012-2020)、《黔東南旅遊目的地建設規劃》(2010-2020);《黔東南旅遊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哈爾濱旅遊發展十二五規劃》;《哈爾濱松花江旅遊帶建設規劃》(2010-2015);《桂林建設世界旅遊城市概念規劃》;《桂林兩江四湖旅遊產品整合策劃》;《哈爾濱鄉村旅遊建設規劃》(2010-2015)、《平遙世界遺產旅遊目的地規劃》(2007-2020);《焦作市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2010-2020);《海口市旅遊發展戰略規劃》(2012-2020);《黔南州旅遊發展總體規劃》(2014-2025);《杭州生建設活品質之城旅遊專項規劃》(2007-2010)、《杭州西溪濕地創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建設方案》;《蓬萊創建國家旅遊度假區規劃》(2012-2020);《蓬萊鄉村旅遊建設規劃》;《貴安國際休閒度假區規劃》;《山西寧武縣蘆芽山景區詳細規劃施工圖設計》;《江蘇連雲港雲台山風景名勝區綜合規劃設計》(2012-2020);《廣西花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左江景區旅遊開發總體規劃》;《武隆天坑三橋-龍水峽地縫旅遊區總體規劃及修建性詳細規劃》;《貴州習水縣飛鴿、天鵝湖、丁山壩景區修建性詳細規劃》;《煙臺養馬島旅遊度假區總體規劃與修建性詳細規劃》;《遼寧盤錦濕地休閒度假新城總體規劃》;《湖北宜昌市戶外運動旅遊規劃》;《長白山仙人橋溫泉旅遊度假區概念性規劃》、《高句麗世界文化遺產旅遊地保護與利用概念規劃》;《茅台國際旅遊名鎮整體策劃》;《河南林州市紅旗渠·太行大峽谷綜合規劃設計》;《河南省三門峽市盧氏縣旅遊發展規劃》;《花溪創建國家旅遊度假區建設規劃》;《青岩古鎮—十里河灘創建國家AAAAA級景區建設規劃》;《貴陽開陽建設旅遊休閒度假勝地系列規劃》;《欒川建設伏牛山休閒度假勝地規劃》、《老君山國家AAAAA級景區修建性規劃》等。
紮根實踐、真正有成功作品的實戰派旅遊專家。親力親為、深耕實踐,提出了旅遊一體化的規劃設計模式,按照一攬子交鑰匙旅遊規劃設計模式,成功服務打造了我國幾個熱點旅遊目的地。(1)河南焦作市雲台山。跟蹤近10年,從策劃、規劃設計、建築設計及施工圖設計,前後共承擔了焦作市、雲台山各種關鍵性的旅遊規劃設計,主持編制了《雲台山世界地質公園旅遊目的地一體化規劃設計》、《雲台山世界地質公園旅遊總體規劃》、《雲台山世界地質公園深度開發及重要節點修建性詳細規劃》、《雲台山旅遊深度開發規劃百家岩景區詳細規劃》、《雲台山旅遊深度開發規劃方莊鎮(雲台鎮)旅遊服務基地規劃》、《雲台山旅遊深度開發規劃青龍峽風景名勝區概念性規劃》、《雲台山地質公園小寨溝快餐中心設計方案》、《雲台山智慧旅遊方案》、《雲台山旅遊行銷方案》、《雲台山遊覽體系的最佳化提升建設方案》、《雲台山旅遊度假區規劃》、《雲台西區旅遊發展規劃》、《雲台山旅遊產業集聚區發展規劃》、《河南省修武縣旅遊發展規劃》、《焦作市神農山旅遊建設性規劃》、《青天河旅遊創建國家5A級景區提升規劃》、《焦作市旅遊產業“十二五”規劃》、《焦作建設國際旅遊城市的概念規劃與提升方案》等18個規劃,將規劃與實踐工作緊密結合,與當地合作,成果打造了一個旅遊發展的傳奇,成為全國發展最快、影響力最大的新興旅遊目的地,成為國家局局長工作聯繫點。(2)湖北宜昌。跟蹤8年,先後承擔了《宜昌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長江三峽國際旅遊目的地發展與控制性規劃》、《宜昌三峽國家級旅遊度假區規劃》、《宜昌市戶外運動專項規劃》、《長江三峽旅遊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發展規劃》、《宜昌建設休閒度假城市戰略研究報告》、《三峽人家創建國家5A級景區提升規劃》、《秭歸旅遊區發展規劃》、《屈原故里原鄉村生態旅遊區建設性詳細規劃》、《昭君旅遊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湖北興山縣旅遊發展規劃》、《曉峰旅遊區資源整體與深度開發規劃》、《三峽大壩旅遊區創建5A級景區提升規劃》、《三峽自駕車精品示範線及自駕車營地建設規劃》、《宜昌市江南旅遊新區概念規劃》、《南洋國際話裡有話名鎮建設性詳細規劃》等三峽地區16個規劃,成功的將宜昌市打造成為世界著名旅遊目的地。(3)山西平遙、五台山。跟蹤3-5年,先後承擔了《平遙旅遊目的地建設規劃》、《五台山旅遊目的地建設規劃》規劃,並配套跟蹤服務,成果的將平遙、五台山打造成為著名的旅遊目的地。(4)欒川、杭州、桂林。進入以上地區的旅遊發展二次創業,為構建新的旅遊目的地,先後承擔了欒川的《河南省老君山5A景區提升發展總體策劃與規劃》、《青雲休閒養生谷總體規劃設計》、《河南省欒川縣旅遊創新發展綜合規劃》、《鄉村旅遊提檔升級方案》、《山地休閒度假實驗區規劃》等規劃,並承擔了杭州、桂林兩大世界級旅遊目的地城市的《桂林兩江四湖提升規劃》、《城市旅遊發展專項規劃》、《杭州品質生活旅遊專項規劃》等。通過成功的跟蹤實踐,有了自己的作品,深度參與到旅遊策劃、規劃、施工圖設計、服務質量管理等各個環節,是真正的有著豐富經驗的實戰派旅遊專家,同時為全國40餘個省市自治區和重點城市旅遊發展擔任顧問。

相關研究與貢獻

是跨界融合、善於創新的學者。在其他領也參與執筆起草了多個國家檔案。參與執筆起草《第四次中央西藏工作座談會檔案》(2003年);《中央關於加快發展和穩定新疆的意見》(2004年);《西部大開發戰略規劃》(2000年);《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推進長江三角洲地區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意見》(國發2008【30】號);《促進長江三峽經濟經濟社會發展的意見》(2005年);《興邊富民行動計畫》(2003年)等多項國務院檔案。參與了國家攻關課題全球氣候變化對農業影響、區域農業綜合開發、旱地農業、設施園藝等科研課題10餘項目和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項目區域經濟發展規劃、30餘項目區域城市發展規劃及生態環境研究課題。長期致力於研究新經濟,出版我國第一本《注意力經濟》叢書,以及《中國新經濟戰略與對策》、《美國新經濟走向評析》、《新經濟時代的財富區域化》、《書生打天下:知識經濟時代的新遊戲與新規則》、《解讀各國新經濟政策》、《新經濟條件下的朝陽產業》、《新經濟與中國的數位化》等一批新經濟叢書。跟蹤研究旅遊業創新發展,主持國家旅遊綜合改革試點城市跟蹤研究;主持海南國際旅遊島規劃綱要(國務院批覆);主持天津濱海新區中國旅遊產業園規劃(國家旅遊局批准唯一國家旅遊產業園);主持丹陽國家旅遊創新發展試驗市規劃(國家授牌的唯一創新發展實驗市);主持編制南海國家旅遊產業集聚區規劃(國家唯一旅遊產業集聚區);主持八達嶺文化旅遊產業創新發展區規劃、棋盤山文化旅遊創新區規劃(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執筆起草國務院關於關於支持貴州發展的意見,首次提出建設文化旅遊創新區。

主要社會兼職

國家森林公園評審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A級景區評定專家;中國國土經濟學會學術指導委員會副秘書長;聯合國開發計畫署旅遊專家;青海、山西、貴州等省旅遊發展顧問;新疆自治區及兵團旅遊顧問;黃山市、杭州市、太原市等30餘個市發展顧問。

主要研究領域為旅遊經濟政策與旅遊規劃

主持了國家級、省市和重點景區規劃和研究項目60餘項,發表相關領域學術研究論文130餘篇,出版學術著作30餘部。論文領域涉及:區域經濟、旅遊、資源環境、經濟管理、新經濟、農業、氣象等領域。

主要教學科研獎勵

獲中國科技進步三等獎1次;國家農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1次;國家發改委科技二等獎1次、三等獎2次;國家發改委青年研究論文三等獎1次。

主要研究成果主要學術著作

《注意力經濟》(1999)
《書生打天下》(1998)
《新經濟叢書》(1998)
《中國旅遊就業目標體系與保障措施研究》(2002)
《紅色旅遊專題研究》(200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