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土豆,實名恐龍蛋化石,它發現於河南西峽縣趙營水庫東南面,有五座灌木叢生、外形酷似古代大型草食恐龍的山坡,當地人稱之為“恐龍山”。 在該地表下高度密集地埋藏著數量驚人的恐龍蛋化石,從發掘的情況看,西峽盆地的恐龍蛋化石有6科9屬13種。這是大自然賜於人類的稀世珍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恐龍蛋化石
- 別名:石土豆
- 發現地:河南西峽縣趙營水庫東南面
- 發現數量:十餘萬枚
簡介,分布範圍,發現歷史,產生原因,保護狀況,
簡介
石土豆
石土豆,實名恐龍蛋化石,發現於河南西峽縣趙營水庫東南面。在當地人稱之為“恐龍山”地表下高度密集地埋藏著數量驚人的恐龍蛋化石,僅陽城鄉趙營村附近的淺山區,方圓5公里的範圍內,人們發現十餘萬枚、二十幾個種類恐龍蛋化石。
截止:2013年,中國已發現恐龍蛋化石有8科12屬25種,而恐龍山出土的恐龍蛋化石就有6科9屬13種,占總數的1/2,占世界總數的1/3。因此,這個發現讓這片綿延的山丘成了名副其實的“恐龍山”。
分布範圍
這片被稱為“恐龍山”的淺山區,在當地延綿至西萍、丹水、陽城、任溝等鄉鎮。事實上,恐龍蛋化石在當地的埋藏與發現並不僅限於這片淺山區。
據河南西峽縣文物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主任謝洪亮介紹,西峽從東到西,從南到北,尤其是沿312國道,兩側的紅色土層中間,都發現有恐龍蛋化石。大概,面積,在1500平方公里左右。
發現歷史
石土豆
早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西峽縣西萍、丹水、陽城等地的村民就發現,紅色的土壤中隨著雨水的沖刷,時常會出現一塊圓形或橢圓形的石球,一些還成窩出現。當地村民將他們稱之為“石膽”或“魚膽”。
樊永慶是較早發現這些“石膽”或“魚膽”的村民之一,在當地文物部門挖掘之前,他負責看管,如今,樊永慶發現的這窩恐龍蛋化石,已成為西峽恐龍遺蹟園的“鎮館之寶”。
產生原因
河南西峽縣文物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主任謝洪亮:從西峽,這個,盆地,這個地質、環境這些狀況看,白惡紀時代,這應該是,氣候比較炎熱,雨量比較充沛,植被也比較豐盛,河流縱橫,非常適宜恐龍在這裡產卵和生活。
考古人員發現,在1993年到1995年期間,西峽盆地基本上沒有發現恐龍骨骼化石,但卻發現了大量的恐龍蛋化石出現,而在中國四川自貢地區,卻發現了相當多的恐龍骨骼化石,卻沒有發現一枚恐龍蛋化石。專家由此推斷,恐龍與候鳥一樣,是在繁殖季節往返很遠到此繁衍生息。
眾多的恐龍蛋化石的發現,證明在數千萬年前這裡吸引了幾百公里之外的恐龍前來繁殖,從而成為恐龍賴以生存、繁衍的棲息地。
保護狀況
河南西峽縣劉營村村民樊永慶說,恐龍蛋剛被發現之時,並未出現盜挖現象,當地村民甚至把它們做為建築材料砌在牆上。村民對恐龍蛋化石的瘋狂盜挖源自一個傳說,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當地有人曾在南陽市地質隊任職,離職返鄉後發現,恐龍蛋化石有止血作用,於是,坊間傳說,這些“石膽”或“魚膽”是藥材,可以賣錢。村民對恐龍蛋化石的認識便由此開始,並開始瘋狂盜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