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哲鎮所在地是中華民族文化發祥地之一,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擁有豐富的
歷史文化遺產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精衛填海的美麗神話就與石哲鎮發鳩山密不可分,而堯帝長子丹朱在石哲鎮岳陽村(古稱樂陽)建立基業,長子古城又名東樂陽城。西燕皇帝幕容永曾建都岳陽,後遷都至長子,其死後又葬於今石哲鎮晉容村(古稱墓穴村,後改名墓學村,前些年才改成晉容村)。
石哲鎮歷史悠久,早在明清兩代,這裡就有大小商號店鋪幾十家,成為長子西部山區農副土特產的集散中心和貨物交易中心。石哲鎮的集市貿易,歷來相當可觀,特別每逢廟會更是熱鬧非凡,當時沁水、安澤和長子西部山區農民,把到石哲趕集做為一件最大的樂事。
石哲鎮山川秀麗,物產豐富,西南環山,東北平川,素有米糧川之稱,現為長子縣糧食、烤菸基地之一。石哲鎮擁有豐富的煤、鐵等礦產資源,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
石哲鎮境內的名勝古蹟十分豐富,這裡有誕生精衛填海美麗神話的發鳩山,有美麗的精衛湖,還有千年古剎太和宮、靈湫寺等。太和宮位於發鳩山麓方山溝村,靈湫寺位於石哲鎮房頭村。流經境內的濁漳河發源於發鳩山,已有數千年的歷史,是長治第一大河。
石哲鎮作為上黨古代文明的搖籃,在漫漫五千年人類歷史中歷盡滄商。從石器時代石哲大地上就有人類活動,他們對上黨地區的社會文明,做出了偉大的歷史貢獻。 “長子炒餅”色鮮味美,歷史悠久,是長子縣特有的名吃,而石哲鎮炒餅是名吃中的名吃,有一句古話就說“天下炒餅數長子,長子炒餅數石哲”。石哲的炒餅達到色香味俱佳的地步,歷來有名,外地人品嘗之後,紛紛讚不絕口。石哲的小米等土特產也很有名。
石哲鎮黨委、政府圍繞三大目標,實施六大戰略,建成了以呂村、西漢為中心的大棚產業園區,以晉義為中心的中藥材、小雜糧種植區,以岳陽為中心的烤菸種植區,牛、羊、土雞、中華鱉、水產養殖等小區也在全鎮範圍內成規模發展,全鎮農業生產條件和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石哲文化旅遊事業也隨著時代的發展更上新的台階。眾多的石哲民眾自發組織起來,組建各式文藝隊伍,一批優秀的文藝節目應運而生,在縣組織的文藝比賽中多次獲獎。
長子縣轄鎮。1958年設石哲鎮公社,1984年建鎮。位於縣境西部,距縣府10公里。面積29.5平方公里,人口1.1萬。長(子)橫(水)公路過境。轄西漢、呂村、權家莊、馬家峪、柳溝、石哲西、石哲東、賈嶺、上三莊、紅星莊、羊神溝、慕學、莊樂、西河莊、石家莊、邢家莊、下莊17個村委會。農業主產玉米、小麥。
石哲鎮是一個純農業鄉鎮,依託鎮域實際,發揮山區優勢,逐步培育和發展成種植業、養殖業、乾果經濟林三大農業優勢產業
形成了“東蔬菜、西烤菸、南藥材”三大農業特色基礎。
傳統的種植業以玉米、大豆、穀子為主,耕地面積1963年為18656畝, 1984年18309畝,2000年為29278畝
進入21世紀以來常用耕地面積為50958畝,人均耕地面積1963年為1.32畝,1984年為1.71畝,2000年為2.71畝, 2010年為2.4畝。
糧食總產量1963年為2188.87噸,1984年為4375.75噸,2000年為6923噸,2010年為10666噸。果蔬以梨、核桃、尖椒為主
經濟林面積2010年達2000畝,藥材種植面積達3000畝,烤菸種植面積穩定在2000畝左右。
全鎮依靠東部帶動西部,拓展新型農作物種植,促進科技園區建設,最佳化農業產業結構,設施農業取得重大突破,
2010年, 新規劃建設50畝以上“生貴式”大棚園區10個總計650畝,全鎮設施蔬菜種植面積達2480畝,全鎮蔬菜種植面積發展到5500餘畝。
作為長子縣著名的林業大鎮,林業以植樹造林、退耕還林為主,全鎮林業面積2010年達18.5萬畝。
同時畜牧業得到較快發展,截至2010年底,全鎮豬存欄14600頭,牛存欄1900頭,羊存欄8102隻,籠養雞存欄50萬隻,水產養殖發展到400畝,規範養殖戶達60家,總產值達5000萬元。
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軟硬環境的改善,第三產業得到迅速發展。
石哲集鎮餐飲、物流等商業發展尤為迅速,旅遊業開發也有了重大進展。
(1)在1999年縣重修發鳩山南崖宮基礎上,2009年,利用豐厚的文化底蘊,豐富的自然人文資源,積極進行鎮域旅遊開發。
依託南崖宮、跑馬坪、避風台、九窯十八洞等豐富旅遊資源,積極進行發鳩山旅遊景區開發。
於2008年重修了良坪村靈峰寺,於2009年3月到9月修築了發鳩山旅遊棧道和六百六十六級登山台階,修路過程中,由於條件所限,無法使用現代機械設備,修路隊伍就靠雙手和鐵撬、鐵錘、鑿子等簡陋的手工工具開展工作,硬是在山中開闢出了一條道路。
於2009年9月到10月,乘著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東風,動員全鎮幹部,修整了老方山環山路兩條約17公里。
於2010年鋪設了方山溝村至食堂3公里油路,修砌了方山溝村太和宮門前石階,重新修砌了房頭村靈湫廟前四星池。至此,一個基本成型的發鳩山旅遊景區已經呈現於大家面前。
同時依託精衛湖(申村水庫)豐富水力資源,積極開發精衛湖旅遊景區,翻修了精衛湖人工吊橋,進行了水系林綠化建設。
還依託兩都村東豐富山林資源,積極開發了兩都村聖源生態旅遊觀光項目。
(2)依託長臨公路、古杜線(古興村——沁水縣杜村)等道路,利用豐富的車流量、
客流量和旅遊業發展,建成了一大批農村購物超市和農資便民連鎖店,商貿流通業收入不斷增加,
有力促進了經濟結構的持續最佳化。
與發鳩山息息相關的神話傳說有“精衛填海”、“崔珏斷虎”,相傳彭祖曾在山上種花種藥,鎮內岳陽村又稱西嶽陽(西樂陽),相傳是堯王長子丹朱建業之地。
鎮內有“八音會”8家,鼓書隊6支,秧歌隊23支。
當地民眾十分熱愛體育運動,曾多次參加縣裡組織的
農民運動會,並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2010年在鎮內良坪村成功舉辦了第一屆“益東杯”籃球比賽。
環境與資源
石哲鎮地處發鳩山山麓,三面環山,東部地勢平坦,土質肥沃,西部、南部、北部呈半山半丘陵地貌,森林茂密,濁漳河南源頭起始於發鳩山下房頭村,流經鎮域南部,注入精衛湖(申村水庫)。
地下有豐富的天然氣、煤、鋁等資源。年平均氣溫9.1℃,平均年降雨量590mm左右。
交通
該鎮交通便利,長臨公路橫貫東西,古杜線(石哲鎮古興村至安澤縣杜村)斜插安澤縣,是長子縣西部的重要門戶。
人口數據
常住人口28890人(2017年)。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社會狀況
集鎮情況
2010年,全鎮46個行政村全部達到通公路、通水、通電、通有線電視,網際網路用戶達1000餘戶,2000年至2010年全鎮共完成街巷硬化450公里。石哲集鎮設有派出所、供銷社、衛生院、土地所、獸醫站、長子四中、石哲聯校、東村國小、法庭及網通、移動、加油站、正大超市、正大藥房,完成街巷硬化12.5公里,全面完成集中供水。
教育
轄區內有長子四中(石哲中學)、岳陽中學寄宿制國中2所,寄宿制國小3所,普通國小5所,有學生數1900人。開設有幼稚園7所,共有學生510人。2009年至2010年進行了5所中國小校校舍安全加固改造工程,確保了師生教學安全。鎮政府自2009年每年為入學大學新生髮放助學金2萬元以上,極大調動了學齡青少年上學熱情。
衛生醫療
鎮內有中心衛生院1所,衛生院2所,醫護人員33人,病床40張,設有急診、內科、外科、骨科、兒科、中醫科、中西醫結合科、牙科、口腔、化驗室、B超、心電、放射科,能開展骨科、普外、兒科、中醫科的常規手術。全鎮建成新農村醫療衛生所48所,並已全部投入使用。全鎮共有醫護人員90餘人,形成了較為健全的醫療預防保健系統。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覆蓋率達到100%,計畫免疫兒童衛生保健普及率達98.2%。
名勝古蹟
在我國歷史上,兩晉南北朝時期,鮮卑族慕容氏從東北遼寧一帶日漸興起,先後建立前燕、後燕和西燕。西燕時,慕容永曾在長子設都,稱帝9年。死後即葬於慕容村的丘寺嶺下,現存陵墓遺蹟一處。
在今慕容村有慕容永陵墓被破壞後殘存遺址一處,是一個東西長約為20多米,南北長約為30多米,深約5米多的大坑,因其地形低洼,每年夏天雨季來臨,大水即注入其中,奇怪的是,這裡即使再大的水也即流即失,不會存水,這個永不存水的坑,就是陵墓被破壞後留下來的。
現有兩件物品,經有關專家鑑定為慕容永陵墓遺物。一件是石門,一件是石柱,這兩件遺物均被安在慕容村東的一所小廟裡,據傳那所小廟就是用慕容永陵墓挖出來的東西建築起來的。
2008年10月,長子縣人民政府在慕容永陵墓遺址建亭立壁並立碑,為傳承歷史文脈,弘揚古都文化,寫下了重重的一筆,慕容永陵墓遺址見證了歷史的永恆。
發鳩山是歷史上最早有文字記載的山巒之一,主峰老方山海拔1646.8米,比東嶽泰山要高出100多米,是長子縣最高峰。山上有南崖宮、九窯十八洞等名勝古蹟,山下有靈湫寺、太和宮、靈峰寺等景點。
房頭村靈湫廟相傳是女娃享食之所,也是長子八景之一“漳源瀉碧”所在地,濁漳河南源從這裡發源自西向東貫穿縣境中部,是長子縣的母親河,中途建有精衛湖(申村水庫),是石哲轄區內水利樞紐。
岳陽村有樂陽縣城遺址、廣化寺,西龍頭村有西龍頭遺址,房頭村有元代石雕香爐,李家莊村有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中共長子縣委會舊址,南溝河村有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連金熬烈士故居。
名優特產
鎮內有“明孩炒餅”、石哲氽湯、石哲乾卷等傳統名食,有晉義黃梨、核桃、優質小米、方山松莪等名優特產,每年春夏季節,發鳩山上漫山的連翹也是特產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