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佛溝花兒會

石佛溝花兒會,甘肅省蘭州市七里河區傳統音樂,甘肅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保護單位為甘肅省蘭州市七里河區文化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佛溝花兒會
  • 遺產級別:省級
  • 遺產類別:傳統音樂
  • 保存單位:甘肅省蘭州市七里河區文化館
歷史淵源,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花兒”是流傳於甘肅、青海、寧夏廣大地區的民歌。根據研究,花兒最早為秦漢時期羌漢民歌結合而為雛形,後經南北朝時期,羌、漢、鮮卑民歌相互影響而趨於成熟,唐中期吐蕃進入河州地區後,通過對各民族的語言同化和音樂融合,最終形成獨特歌唱形式,元明以後,漢、回、土、藏、撒拉、東鄉、保全和部分裕固族的演唱和傳播,使其得到進一步發展。現在已成為廣大民眾共同喜愛的山歌。花兒之名明確出現在史籍中是明成化年間(1465-1487年)曾任河州儒學教授的高弘寫的一首詩“青柳垂絲夾野塘,農夫村女鋤田忙,輕鞭一揮芳徑去,漫聞花兒斷續長。”

社會影響

石佛溝是納涼、旅遊的好去處。總面積6376公頃,屬溫帶高山森林、草甸地貌,園區東連榆中縣興隆山,西接關山森林公園,南與臨洮縣為鄰,四周林海綠濤,蔥蘢青翠,樹木茂密,濃蔭蔽日,每年農曆“六月六”蘭州、臨夏及青海、寧夏周邊的花兒藝人、愛好者自發的齊聚石佛溝,交流、觀摩、賽歌,形成了一個民間傳統盛會。在以“河州花兒”流派為主調,並蓄寧夏花兒、青海花兒為一爐的石佛溝演唱中,有一隻曲令被稱之為“阿乾令”。多為中老年婦女傳唱,曲調原始古樸、高亢婉轉中帶著蒼涼,可稱是花兒的活化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