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井村(廣東省東莞市東城街道石井社區轄自然村)

石井村(廣東省東莞市東城街道石井社區轄自然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8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石井村,隸屬於廣東省東莞市東城街道石井社區,位於東莞市東城街道東部,距離街道辦事處約2.3千米,屬東城街道石井社區管轄。東接水流坑村,西連平地山村,北鄰蓢基湖村。2015年末,石井村戶籍人口689人。

明朝時期,石井村屬東莞縣文順鄉第二都。1999年,屬石井行政村。2002年,屬東城街道石井社區。

2015年,石井村以物業租賃為主,有企業12家,私人個體工商戶100多家,集體廠房配套設施9.76萬平方米,經營總收入達1497萬元。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工資性收入、房屋出租、商業經營、集體經濟分紅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井村
  • 行政區類別:自然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東莞市東城街道石井社區
  • 地理位置東城街道東部
  • 電話區號:0769
  • 人口數量:689 人(截至2015年末戶籍人口)
  • 車牌代碼:粵S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人口,經濟,社會事業,文體事業,基礎設施,交通運輸,歷史文化,地方特產,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明朝時期,石井村屬東莞縣文順鄉第二都。
清朝時期,屬捕廳。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屬第七區六鳳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屬第五區六鳳鄉。
1963年,屬附城人民公社石井大隊。
1983年,屬東莞市附城區石井鄉。
1987年,屬東莞市附城街道石井管理區。
1999年,屬石井行政村。
2002年,屬東城街道石井社區。

行政區劃

石井村為廣東省東莞市東城街道石井社區轄自然村,行政區劃代碼沿用石井社區行政區劃代碼為441900003017。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石井村,位於東莞市東城街道東部,距離街道辦事處約2.3千米,屬東城街道石井社區管轄。東接水流坑村,西連平地山村,北鄰蓢基湖村
石井村

地形地貌

石井村地處丘陵地帶,平均海拔較低。

人口

2015年末,石井村戶籍人口689人,其中男345人,女344人;80歲以上20人,最年長者91歲(女)。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19人。

經濟

石井村傳統種植花生、木薯、甘蔗、芋、菸葉、黃麻、豆類等作物,盛產木瓜、橙柑橘等水果,兼飼養豬、牛、羊、狗、貓、兔、雞、鵝、鴨等牲畜和家禽。2015年,石井村以物業租賃為主,有企業12家,私人個體工商戶100多家,集體廠房配套設施9.76萬平方米,經營總收入達1497萬元。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工資性收入、房屋出租、商業經營、集體經濟分紅等。

社會事業

文體事業

2015年末,石井村有籃球場1個,生活小區1個。

基礎設施

1964年,石井村通電,1987年通電話,1990年全村村道實現水泥硬底,1993年通自來水,2000年通網際網路。

交通運輸

石井村有鄉道東升路從村經過。

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石井村因村前有一口用石塊築成的水井,泉水從石縫間流出,村立於井旁,故取此名。
  • 本地方言
石井村村民均為漢族,廣府民系,使用粵方言東莞東城話。
  • 文物古蹟
石井村村內有宋皇姑墓。該墓位於石井社區獅子嶺,為宋皇室宗親之女趙氏之墓,建於南宋淳祐六年(1246年)。坐東北向西南,分布面積約230平方米。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明隆慶四年(1570年)、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1988年重修。墓地為灰沙水泥結構墓表,三級拜台,墓南側建有一個五角尖頂樓閣宗姬亭,墓前立華表一對,墓右側立紅砂岩雕馬跪像。宗姬亭有楹聯:封稅院於南陽荷承妣德,結佳城於東莞蕃衍宗枝。歷史上,皇姑墓多次被盜,珍貴文物盡失,墓內有紅石通道一條,上蓋已倒塌,可見墓室砌磚。墓面破壞嚴重,墓廓是用白泥燒制的小磚砌築,高1.6米,每塊小磚長32厘米,寬16厘米。收集到明隆慶四年(1570年)宋皇姑趙氏墓碑一塊,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鄧氏祖母趙氏墓志銘和殘碑各一塊,存於東莞市博物館。1988年,皇姑墓由派居香港錦田、萬江區盧鳥鸛渦村、附城區光明村、虎門鎮懷德村等地的皇姑後代鄧氏族人捐資15萬元重修,並新建宗姬亭1座。重修後的皇姑墓擴建為一墓一亭組合建築,墓長22米,寬8.8米,占地面積193.6平方米。宗姬亭呈六角形,高8米,邊長4.1米,占地面積33平方米,頂部鑲砌黃色琉璃瓦,古色古香。每年農曆九月,石井村鄧姓村民聯合香港粉嶺、長安鎮懷德、鳳崗鎮雁田、萬江區膺攜窩、東城古塘壘等村宗親分期分批到皇姑墓祭祖。
石井村(廣東省東莞市東城街道石井社區轄自然村)
皇姑墓

地方特產

石井村特色傳統食品主要有粽、艾角、油角、魚籠、松糕、炒米餅等。

榮譽稱號

1992年,石井村被東莞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評為文明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