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一年生小草本,無毛,常叢生。莖肉質,帶紅色,纖細,高3-20厘米,粗1-2毫米,下部裸露,節間疏長,上部節間較密,不分枝或有少數分枝。葉膜質,常集生於莖和枝的頂部,同對的近等大,菱狀圓形,稀扁圓狀菱形或三角狀卵形,長3.5-18毫米,寬3-16毫米,先端鈍,稀近銳尖,基部常楔形或寬楔形,稀近圓形,邊緣全緣或波狀,稀上部有不明顯的鈍齒,兩面生紫褐色斑點,尤其在下面更明顯,鐘乳體條形,長約0.4毫米,常近橫向排列,在上面明顯,基出脈3條,在近先端邊緣處消失,二級脈不明顯;葉柄纖細,長3-20毫米;托葉很小,三角形。
雌雄同株,雌花序與雄花序常同生於葉腋,或分別單生於葉腋,有時雌雄花混生;聚傘花序密集成頭狀,雄花序長3-10毫米,其中花序梗長1.5-7毫米;雌花序長2-6毫米,花序梗長1-4毫米,或近無。雄花具梗,淡黃色,在芽時長約0.8毫米;花被片4,卵形,外面近先端無短角狀突起;雄蕊4;退化雌蕊不明顯。雌花具短梗,淡綠色;花被片2,不等大,腹生的一枚較大,近船形或倒卵狀長圓形,在果時增厚,與果近等長或稍短,外面有條形鐘乳體,背生的一枚膜質,三角狀卵形,長僅為前者的1/5;退化雄蕊長圓形,長及果的約1/2,不育雌花的較發達,帶狀,比果稍短。
瘦果,卵形,頂端稍歪斜,長約0.5毫米,熟時黃褐色,光滑。花期4-7月,果期7-8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200-950米的山坡石縫陰濕處或長苔蘚的石上。
分布範圍
分布於遼寧、內蒙古東部、河北、河南、安徽、江西、湖南、夏威夷群島、加拉帕戈斯群島、爪哇、朝鮮和俄羅斯西伯利亞東部。
主要價值
本種為藥用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