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柄胡椒

短柄胡椒

短柄胡椒(學名:Piper stipitiforme Chang ex Tseng)是胡椒科,胡椒屬藤本灌木;莖、枝有膨大的節,揉之有香氣;維管束外面的聯合成環,葉互生,全緣;托葉多少貼生於葉柄上,早落。花單性,雌雄異株,或稀有兩性或雜性,聚集成與葉對生或稀有頂生的穗狀花序,花序通常寬於總花梗的3倍以上;苞片離生,盾狀或杯狀;通常著生於花序軸上,稀著生於子房基部,子房離生或有時嵌生於花序軸中而與其合生,漿果倒卵形,無柄或具長短不等的柄。花期5-8月。

產於雲南西南部(勐海、滄源)。生於山谷密林中,攀援於樹上。海拔800-1340米。模式標本采自雲南勐海。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栽培技術,插條育苗,園地開墾,管理養護,病蟲防治,病害,蟲害,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攀援藤本,除花序軸外余均無毛; 枝有細縱紋,乾時變黑色,上部節間長5-10厘米。葉紙質,有細腺點,橢圓形,長9-13厘米,寬4.5-7厘米,頂端短尖,具小尖頭,基部鈍圓,兩側近相等;葉脈7條,最上1對離基1.5-3厘米從中脈發出,弧形上升達葉片頂部,余者均基出,網狀脈明顯;葉柄長1-2.2厘米;葉鞘短,長為葉柄的1/4或稍過之。
花單性,雌雄異株,聚集成與葉對生的穗狀花序。雄花序未見。雌花序於果期長29-37厘米,直徑達1厘米以上;總花梗略長於葉柄,花序軸密被毛;苞片長圓形,基部稍狹,長4-7毫米,寬1.3-1.8,毫米,腹面貼生於花序軸上,邊緣和頂部分離,盾狀;子房球形,柱頭3-4,披針形。未成熟漿果近球形,具短柄,乾時變黑色,直徑約3毫米,果柄粗短,長1-2毫米。花期5-7月。
近種區別
本種與Piper polysyphorum C. DC.近似,不同之點在於本種為攀援藤本,葉基部鈍圓,葉柄較長,但葉鞘短,長僅為葉柄的1/4左右,花序於果期長29-37厘米,果具柄。

生長環境

生於山谷密林中,攀援於樹上。海拔800-1340米。

分布範圍

產於雲南西南部(勐海、滄源)。

栽培技術

插條育苗

採用優良插條定植,植株生長快,結果早,產量高,壽命長。
優良插條標準為:長度30-40厘米,5-7節;蔓齡4-6個月,粗0.6厘米以上;氣根發達,且都是"生根";插條頂端二節各帶一個分枝和10-15片葉,腋芽發育飽滿;沒有病蟲害和機械損傷。一般按整型的要求割下主蔓,立即按標準切取插條,切口要平滑,防止破裂。插條要邊切邊蘸水,置於陰涼處,準備育苗或直接定植。育苗的苗圃地宜選排水良好、土層深厚的砂質土壤。苗圃四周要挖排水溝,起畦高25厘米,寬1米,畦面要平整。育苗時按行距20厘米開成50°的斜面,在斜面上按株距10厘米排列插條,使氣根緊貼土壤,插條頂端二節露出地面,蓋土後壓緊,隨即淋足水和蔭蔽,蔭蔽度90%%左右。常淋水保濕,直至成活。插條培育一個月左右便可出圃。

園地開墾

胡椒園的選擇和規劃
胡椒怕積水,應選緩坡地、排水良好的平地和透水好的土壤種植。椒園面積不宜過大,一般3-5畝為宜。椒園最好為長方形,東西走向,周圍營造防護林或保留原生林帶。椒園應有排水系統,排除積水。椒園四周離防護林2米,離胡椒2.5米,挖大溝,溝寬約100厘米,深80厘米;園內約每隔15株設一條縱溝,寬60厘米,深50厘米;行間設小溝,使互相連通,以利排水,減少水害和病害。
開墾
先劃出防護林帶,接著深耕30厘米,除淨園內樹樁、樹根、雜物等。坡度在5°以下的修大梯田,田面寬6米種二行。坡度有5°以上的修小梯田,種一行。梯田內側挖一條小排水溝。在平地、緩坡地和大梯田,也可採用壟栽,有利於排水和防病。植穴寬80厘米,深60厘米,挖穴時表土和底土分開放置。曝曬一個月後回土,施充分腐熟、乾淨、細碎的有機肥30公斤,過磷酸鈣0.25-0.5公斤,與表土充分混勻踏緊,做成土堆,準備定植。
支柱
提供胡椒攀纏生長的樹叫活支柱。採用的活支柱有刺桐、厚皮樹、牛尾棱、蘋婆樹、檳榔、椰子、鳳梨蜜等。採用活支柱應注意修枝和施肥管理。
還有一種支柱是石柱。一般石柱莖部粗13-15厘米,端部粗10-12厘米,長約3米(包括入土部分70厘米)。且大小比較均勻。石柱靠近地面部分的直徑如小於12厘米則容易被強颱風刮斷。
定植
1.栽植密度和時期。一般株行距2×2.5米。土壤肥沃可用2×3米,瘦瘠地可用2×2米。定植在春秋兩季較為適宜。定植宜在陰天和晴天的下午進行。土壤濕度過大時不宜定植。
2.定植方法。定植方向應與梯田的走向一致。定植時距柱20厘米,挖穴深30厘米,坡面成50°斜面,並壓實。種單苗時,種苗對著柱放置;種雙苗時,種苗對著柱呈"八字"形放置。每條種苗上端1-2節露出土面,種苗根繫緊貼斜面,分布均勻,自然伸展,隨即蓋土壓緊,在種苗兩側施腐熟的在機肥5公斤,然後再回土做成中間呈鍋底形的土堆,蓋草、遮蔭和淋足定根水。蔭蔽度80%%-90%%為宜。植後1-2天淋水一次,成活後淋水可逐漸減少。定植一年內都要保持蔭蔽,切勿讓太陽曬壞椒頭,引起幼苗死亡。植後如有死株,要及時補種。椒苗抽出新蔓時,要及時栽支柱。此外,要注意鬆土、除草、施肥和綁蔓。

管理養護

施肥管理
(1)幼齡椒施肥,應以含氮較多的水肥為主,配合有機肥和少量化肥,貫徹勤施薄施,生長旺季多施的原則。春季施有機肥和磷肥。每株施腐熟的牛糞堆肥30公斤,過磷酸鈣0.5公斤,並結合施肥時進行擴穴改土。在植株兩旁和椒頭正面輪流穴施。初次肥穴在椒頭一方,穴內壁離椒頭60厘米,使肥穴和植穴連通。肥穴寬30厘米,長80-100厘米,深70厘米。施肥時選將表土回穴至一半,然後下肥,將表土和肥料充分混勻,回土時要壓緊,並稍高出地面,以防肥穴積水。擴穴改土應在植株封頂放花前完成。
(2)生長正常期,每隔20-30天施水肥一次。水肥由人畜糞尿和綠葉漚制而成。一齡椒每次每株施2-3公斤。如果水肥濃度低,每擔可加複合肥0.2公斤。水肥一般在植株正面和兩旁輪換溝施。在每次割蔓前施一次質量較好的水肥和每株加強複合肥0.1公斤,以促進植株生長。冬季一般不宜施速效氮肥。應施鉀肥和複合肥。每株0.1公斤,也可施火燒土,每株10-15公斤,以提高植株抗寒能力。
(3)結果樹施肥:應根據胡椒開花結果的各個物候期對養分的需求進行。一般每個結果周期施肥4-5次。每株施肥量大致為:牛糞或堆肥30-40公斤,餅肥1公斤,水肥40-50公斤,尿素0.2-0.3公斤,過磷酸鈣1.5公斤,氯化鉀0.4公斤,複合肥1公斤。
整型修剪
中國主要植椒區,一般採用留蔓6-8條,剪蔓4-5次的整型方法,植後2-3年封頂投產,產量較高。
中小椒抽生新蔓時,多餘的芽和蔓要及時切除。結果椒頂部樹冠過大和枝條過密時,必須把頂部的老弱枝和徒長枝剪除,外圍過長的枝短截,保持樹冠上下平衡,大小一致和通風透光,使其充分利用光能和減少病害的發生。
綁蔓、摘花
中小椒及時綁蔓,能使氣根發達和牢固地吸附於支柱上,在新蔓長出3-4節時,每隔10-15天綁蔓一次。用柔軟的麻皮在蔓的節下將幾條主蔓分布均勻地綁於支柱上,儘量使主蔓每節都緊貼於支柱上。在換柱的方向,主蔓間的距離要寬些,便於以後更換支柱,結果椒每年綁蔓1-2次,每隔50-60厘米用塑膠繩綁一道。
胡椒一年四季都可開花結果。中小椒必須摘花,才能使植株正常生長。二齡植株,冠幅達120厘米以上時,可保留植株下部花穗,讓其結果,但要加強施肥管理,才能保證植株正常生長。結果椒,在海南省一般留春花,濕度較低的地區,一般留春花、夏花。其他季節抽生的花穗,一律摘除。
胡椒怕積水。在雨季,必須及時做好椒園的排水工作。在乾旱季節應及時灌水。最好採用噴灌,起畦栽培的,也可進行溝灌。溝灌水位不能超過壟溝的2/3,讓其慢慢滲透。一般不宜採用淹灌,防止水害和病害傳播。

病蟲防治

病害

胡椒病害有胡椒疽病、胡椒細菌性葉斑病、胡椒花葉病、胡椒枯萎病、胡椒根結線蟲病,次要病害有炭瘟病、根腐病(紅根腐病、褐根腐病、紫根腐病)等。
1、胡椒瘟病
胡椒瘟病亦稱胡椒基腐病、速衰病、黑水病,是世界胡椒種植區最重要的胡椒病害。1926年在印度桑德臘曼首次發現,以後在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高棉和南美與非洲的一些國家相繼發生。在馬來西亞的沙撈越多次發生大流行,造成胡椒大量減產和重病椒園被迫荒棄。我國海南省1960年首次大面積流行胡椒瘟病,摧毀了大片胡椒園;到1969年胡椒麵積才恢復,但1970~1972年又遭胡椒瘟病為害,78%的胡椒園又被此病摧毀,給我國胡椒生產造成了嚴重損失。此病在廣東、雲南、廣西的胡椒種植區也有發生。
症狀表現:胡椒植株的根系、主蔓基部、枝蔓、葉、花、果都受侵害。後期,外表皮變黑、腐爛、脫落,從腐爛的木質部流出黑色液體(黑水病因此得名)。主蔓基部染病腐爛的植株,整個葉蓬變得無光澤,葉色暗淡,呈失水狀,葉片凋萎和脫落。如天氣乾熱,這類病株可在幾天之內驟然青枯,最後和嫩蔓一起轉為黑色,枯死的嫩蔓可一節一節地脫落。
流行規律:胡椒瘟病的流行與胡椒園的土壤類型、地形地勢、栽培措施及當年的降雨情況有密切關係。一般土壤粘重、排水不良或低洼積水處發病早、病害重;反之土壤沙質、排水良好的病害輕。椒園集中,又無防護林,或換柱綁蔓時扭傷椒頭,或雨天在病園除草,或不及時清除病株和噴藥預防的胡椒園,在多雨年份,特別在颱風多的年份常易發生流行。每年3~4月份開始在少數植株上發病,8~11月是瘟病流行時期。
防治方法:
①選址建園:新建胡椒園要搞好土地規劃和農田基本建設。即選擇透水性好和易排水的土地種胡椒;胡椒園不宜過於集中,每個胡椒園面積以3~5畝為宜,四周種好防護林;園內要修好梯田或等高起畦,挖好環園排水溝和行間小排水溝,防止病菌借流水傳播;低平地段築土墩種椒。
②使用無病種苗:不在病園剪蔓作插條材料,並且應在無病的地塊育苗。
③加強撫育管理:除草、施肥應在晴天進行,並注意不傷椒頭和根系;適當修剪貼近地面的枝蔓,降低椒頭濕度和減少下層葉片染病;及時培土使椒頭高出地面,防止椒頭積水和病菌隨流水侵害椒頭;及時清除園內的枯枝落葉和病、死的胡椒頭;不偏施氮肥;椒園行間種植覆蓋植物或用乾草作死覆蓋,以減少病菌流水傳播和下雨時濺散傳播。
④及時掌握病情,做好病區隔離:病害流行季節,特別是颱風雨期,要派專人檢查各園病情,一旦發現病株應及時施藥防治,並封鎖和隔離病區,禁止人畜進入,病區用過的農具不要帶到無病園。田間管理時要先無病園,後病園。雨天土壤濕潤時停止在病園除草、施肥等農事活動,以減少人為傳播。
⑤發病初期應對發病中心區(株)及周圍植株噴施1%波爾多液,或40%三乙膦酸鋁可濕性粉劑100倍液,並且用1%硫酸銅溶液或1%波爾多液噴灑病區的行間土壤。及時挖除病死植株,運出園外燒毀,病穴土壤要挖開暴曬或淋灌1%硫酸銅溶液消毒。
2、胡椒細菌性葉斑病
胡椒細菌性葉斑病是胡椒種植區的重要病害之一。1962年在我國海南省的一些胡椒園開始零星發生,1966年後此病逐漸普遍和嚴重。70年代初在海南省萬寧縣大面積流行,重病植株葉片落光,枝蔓乾枯而失去生產能力,直至整株死亡。在一個重病農場,36個胡椒園的病株率73.8%,死株率35.5%,減產50%,給胡椒生產造成嚴重經濟損失。
症狀表現:此病在各齡胡椒園均有發生。以大、中胡椒發病較多,葉、枝、蔓、花序和果穗均受害,主要侵害老熟葉片。葉片染病初期產生水漬狀病斑,幾天后變成紫褐色、圓形或多角形病斑。病斑擴大,或多個病斑匯合成1個灰白色大病斑。病健交界處有1條紫褐色分界線,邊緣有一黃色暈圈。在潮濕條件下葉背面病斑上出現細菌溢膿,乾後變成一層明膠狀的膜。枝蔓受害時病菌多從節間或傷口侵入,呈不規則形紫色病斑,剖開病枝可見導管變色。果穗染病初現紫褐色圓形病斑,後整個果穗變黑。葉、枝、花、果重病時均易脫落,而只剩下光禿的主蔓,最終主蔓也變乾、枯死。本病原細菌除為害胡椒外,還侵染萎葉、蒟、假蒟等胡椒科植物。
流行規律:在1年中,旱季雨水少,相對濕度低,田間只有零星病葉;雨季開始雨水增多,相對濕度高,露水大時,大量出現新病斑。病斑擴展迅速,一般在1次較大降雨過程後1個月左右會出現1個發病高峰,如出現短時期乾旱,新侵染的病葉明顯減少,病情下降,表現為1年內有多個發病峰期。降雨和高溫度是本病發生流行的主要條件,特別是颱風雨的襲擊給胡椒植株造成的大量損傷有利於病原細菌的傳播和侵入,如果風后又遇到連續降雨,本病就會積流行。在土壤粘重、排水不良、株行距過密、空氣濕度高的胡椒園容易發病。在沒有防護林的胡椒園,特別在迎風面的植株發病嚴重。
防治方法:
①搞好胡椒園規劃和基本建設 椒園不要過分集中,面積3~5畝為宜,四周種好防護林,挖好椒園內外的排水溝。
②種植無病苗 嚴禁從病區引進種苗,培育和種植無病胡椒苗。
③定期查病,及時消滅中心病株 雨季到來前應將園內感染細菌葉斑病的病葉全部摘除並集中燒毀,下雨後要及時檢查,發現病株,及時摘除病葉,並用1%波爾多液或40%三乙膦酸鋁(乙磷鋁)可濕性粉劑100倍液噴射病株及其鄰近植株,病株的地面要同時噴藥消毒,連續噴施幾次。對重病植株病葉太多、人工摘除困難的,可噴施1%硫酸銅液促使整株葉片脫落,然後增施肥料、適當遮蔭,使期恢復生長。有些落葉嚴重,頂端枝蔓裸露的重病株,也可將上部枝蔓全部切除,留下1/2植株,然後增施肥料和加強撫管。在流行期對發病椒園可定期噴施波爾多液或乙磷鋁藥液,10~14天1次,連噴幾次。
3、胡椒枯萎病
胡椒枯萎病又名慢性萎蔫病、慢性衰退病、黃化病,是僅次於胡椒瘟病的一種重要病害。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在印度尼西亞的邦加島發生嚴重的黃化(枯萎)病,損失胡椒2200萬株,損失率90%。印度因枯萎病損失10%的胡椒植株,圭西那損失30%,在馬來西亞、汶萊也造成嚴重損失。在巴西由腐皮鐮刀菌引起的胡椒枯萎病比胡椒瘟病造成的損失更嚴重,是巴西胡椒生產中的第一大病害。近十年來,在我國海南省的文昌、瓊海、萬寧、儋州、瓊中、白沙、樂東等縣市和廣東省湛江地區的一些胡椒園,也先後發生了胡椒枯萎病,多數是在結果的胡椒園發生,其分布地區比胡椒瘟病更廣泛,其造成的胡椒植株的損失一般達5%~15%,並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症狀表現:染病植株的一般表現是葉子褪綠、變黃、生勢不旺、植株矮縮,嚴重時整株呈萎蔫、衰退狀。病株的地上部份,開始是部分葉片失去光澤,逐漸變黃,隨後出現大多數葉片變黃;部分黃葉萎蔫、下垂、脫落、嫩枝回枯,花穗乾縮;最終整株萎蔫、死亡。病株的地下部份,先是小根變色、腐爛,或靠近地表的太多、人工摘除困難的,可噴施1%硫酸銅液促使整株葉片脫落,然後增施莖基部略微變色,維管束開始變褐色;進而是側根變黑、壞死;嚴重病株莖基部和主根腐爛、死亡,潮濕時在莖基部長出粉紅色霉狀物。胡椒枯萎病與胡椒瘟病的區別在:有的胡椒瘟病株雖然也出現黃葉、萎蔫症狀,但整株死亡迅速。而胡椒枯萎病從部分葉子變黃、萎蔫到整株死亡常持續半年到幾年時間。有的枯萎病植株表現地上部一半枯死、而另一半仍存活,呈緩慢的衰退症狀。胡椒瘟病株多半發生在離地面上下20厘米範圍的主蔓上,接近染病地下主蔓處的根系染病、變黑、腐爛,逐漸向根系擴展,此時下層根系尚未受害;而胡椒枯萎病最先傳染病是小根,以後逐漸向上蔓延。
流行規律:氣候及土壤因素均會影響病害發生。高溫、乾乾濕濕的氣候有利於本病的侵染和擴展。土壤PH在6以下,沙土或沙壤土,肥力低,排水不良,土壤結構疏鬆,下層土滲透性差以及線蟲發生數量較多的田塊,均有利於本病的發生。
防治方法:
①注意選擇植地,做好胡椒園排灌系統,既防土壤漬水、也防土壤乾旱。
②選用無病健苗種植。
③合理施肥、施足基肥,增施有機肥,不偏施化肥。栽種時的底肥、特別是火燒土不要與根系接觸;追肥時要用腐爛的有機肥以免發生肥害。
④線蟲數量多的胡椒園應施用殺線蟲劑,減少線蟲傷根、降低枯萎病發生率。
⑤對枯萎病初發病株噴施和淋灌“滅菌靈”1:250倍液,每隔7-10天一次,連用3次。或淋灌40%多菌靈與福美雙1:1:500倍液。
4、胡椒根腐病
症狀表現:染病植株的地上部呈現生長停滯,葉片失綠、黃萎、脫落,嚴重時整株死亡。病株的根部(地下蔓和根)的表面有菌索、菌膜。根據受害根部的菌索、菌膜的顏色和形態特徵可區分為紅根腐病、褐根腐病和紫根腐病。
紅根腐病:受傳染的根部,表面粘有一層泥沙,用水洗濕根部和洗去泥沙後,可以看到根表有層紅色至棗紅色菌膜。
褐根腐病:病根表面粘著泥沙,凸凹不平、不易洗脫,其間有鐵鏽色絨狀菌絲體和黑褐色薄而脆的菌膜,削去皮層,在木質部有蜂窩狀褐紋。
紫根腐病:在主蔓基部,常見有紫色鬆軟如海綿狀的菌膜(子實體)緊貼著,病根表面不粘泥沙,但有密集的深紫色菌索覆蓋著。
防治方法:
①開墾胡椒地時,要徹底清除染病的樹頭和樹根。
②不宜採用易感病樹種(如木麻黃、台灣相思、厚皮樹、鳳凰木等)作胡椒支柱或防護林樹種。如用木支柱,應剝去樹皮,埋入地下部分要用火燒使其炭化,或用煤焦油塗刷,最好採用石柱或鋼筋水泥柱。用過的舊支柱柱要經過處理再使用。
③病株處理。小心將病株椒頭周圍的土壤挖開,用小刀颳去病部、曝曬2-3天或塗敷殺菌劑,填回新表土。重病樹刮治處理後要適當修剪地上部的枝蔓和葉片。

蟲害

常見的胡椒害蟲有粉蚧、盲蝽、蚜蟲和刺蛾,給胡椒生產造成一定損失。
1、長尾粉蚧
該蟲為害胡椒葉片及剛抽出的嫩梢,被害葉片長大後其上有持久的裉綠斑,幼小果實被害後停止生長、最後脫落。
防治方法:①噴灑0.1%-0.3%樂果藥液;②保護和利用癭蚊、飄蟲等天敵。
2、桔腺刺粉蚧及臀紋粉蚧
這兩種粉蚧為害胡椒嫩梢和果穗。
防治方法:①清除胡椒園內及周邊的野生寄生刺桐,也不用刺桐作支柱;②噴射40%樂果500倍液。
3、根粉蚧
該蟲危害胡椒的根部,它的若蟲和雌成蟲生活於胡椒根部,胡椒植株受害後輕則生勢衰退、造成減產,重則爛根整株死亡。
防治方法:將對二氯苯撒埋入植株根旁離土表5厘米的土中有一定防效。
4、桔二叉蚜
桔二叉蚜又名茶二叉蚜,除為害胡椒外,還為害茶、咖啡、可可、腰果、香蕉、鳳梨等多種作物。其成蟲、若蟲均吸食胡椒的嫩梢、嫩葉及果的汁液,造成葉片捲曲、皺縮,嫩梢枯死,並誘發煤煙病。
防治方法:①桔二叉蚜有多種重要天敵,應很好地加以保護和利用。②在冬春大量發生前或初發生時,噴施40%硫酸菸鹼800-1000倍液,加入0.3%的肥皂可增加防效。在蚜蟲大發生,可噴施2.5%功夫乳油5000-7000倍液,24%滅多威(萬靈)水劑1000-2000倍液,或40%樂果乳油1000倍液。

主要價值

胡椒是一種原產於印度的重要香辛作物,又名古月、黑川、白川。它既是一種常用的調味品,也具有一定藥性。胡椒性溫熱,能散寒。胡椒有防腐抑菌的作用,而且它可以解魚蝦肉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