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小蛇根草

短小蛇根草

短小蛇根草,中藥名。為茜草科植物短小蛇根草Ophiorrhiza pumila Champ.ex Benth.的全草。分布於福建、廣東、海南、廣西。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常用於感冒發熱,咳嗽,癰疽腫毒,毒蛇咬傷。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短小蛇根草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茜草目
  • :茜草科
  • :蛇根草屬
  • :短小蛇根草
  • 分布區域:福建、廣東、海南、廣西
  • 採收時間:夏、秋季
  •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30g。外用:適量
  • 毒性:無毒
別名,入藥部位,性味,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別名

荷包草、金鎖匙、雞冠草、白丁香、向日癀、金鈴仔草、烏槍頭、山莧菜、小蛇根草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苦,性寒。

功效

清熱解毒。

主治

感冒發熱,咳嗽,癰疽腫毒,毒蛇咬傷。

相關配伍

治百日咳:短小蛇根草15g,馬鞭草、黃獨各9g。水煎服。(《福建藥物志》)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30g。外用:適量,搗敷。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短小蛇根草,又名綠蛇根草。矮小草本,高通常10餘厘米,但有時可達30餘厘米;莖和分枝均稍肉質,乾時灰色或灰黃色,微有縱皺紋,多少被柔毛。葉紙質,卵形、披針形、橢圓形或長圓形,長通常2-5.5厘米,很少達9厘米,寬1-2.5厘米,頂端鈍或圓鈍,基部楔尖,常多少下延,乾時上面灰綠色或深灰褐色,近無毛或散生糙伏毛,下面蒼白,被極密的糙硬毛狀柔毛,或僅上面被毛;中脈在下面闊而扁,側脈每邊5-8條,纖細;葉柄長通常0.5-1.5厘米,被柔毛;托葉早落,未見。花序頂生,多花,總梗長約1厘米,和螺狀的分枝均被短柔毛;花一型,花柱同長;花梗長0.5-1.5毫米,小苞片小而早落或無小苞片;萼小,被短硬毛,管長約1.2毫米,有5直棱,萼裂片近三角形,長約0.6毫米;花冠白色,近管狀,全長約5毫米,外面被短柔毛,冠管基部稍膨脹,裡面喉部有一環白色長毛,花冠裂片卵狀三角形,長1.2-1.5毫米,背面無明顯的棱;雄蕊生冠管中部,花絲長1.5-2毫米,花葯近線形,長約1毫米,伸出管口之外;花柱長3.5-4毫米,被硬毛,柱頭2裂,裂片卵形,長0.8-1毫米,稍粗厚,與花葯近等高。蒴果僧帽狀或略呈倒心狀,長2-2.5毫米,寬6-7毫米,乾時褐黃色,被短硬毛。花期早春。

生長環境

生於林下潮濕的土壤或水邊岩石上。分布於福建、廣東、海南、廣西。

相關論述

《福建藥物志》:“清熱解毒。主治高熱,百日咳,外傷感染,癰,疽,毒蛇咬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