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嘴山椒鳥指名亞種

短嘴山椒鳥指名亞種

短嘴山椒鳥指名亞種(學名Pericrocotus brevirostris brevirostris)。分布於尼泊爾、錫金、不丹、孟加拉、印度以及中國大陸西藏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喜馬拉雅山脈地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短嘴山椒鳥指名亞種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鳥綱
  • 亞綱:今鳥亞綱
  • :雀形目
  • :山椒鳥科
  • :山椒鳥屬
  • :短嘴山椒鳥種
  • 亞種:短嘴山椒鳥指名亞種
  • 命名人及年代:Vigors,1830
外形特徵,棲息環境,分布範圍,生活習性,繁殖方式,保護級別,

外形特徵

短尾山椒鳥指名亞種(Pericrocotus brevirostris brevirostris)雄鳥額、頭頂、頭側、臉、頰、頦、喉、頸等整個頭部以及背、肩均黑色具金屬光澤。腰和尾上覆羽朱紅色,兩翅黑色,除第一至第四枚初級飛羽外,其餘飛羽基部具朱紅色寬斑,翅上覆羽亦為黑色,大覆羽具朱紅色端斑,與飛羽勸騙汗基部的紅色共同形成項才恥紅色翼斑。中央尾羽黑色,次一對中央尾羽亦為黑色,端部內外翈均為紅色,形成一大的紅色楔狀端斑,越往兩側尾羽,端部紅斑越大,而基部黑斑越小。頦、喉及上胸黑色,且與頭、背黑色融為一體,其餘下體朱紅色,翼緣紅色,翼下覆羽淺紅色。雌鳥前額和頭頂前部深黃色,尤以額基較深,前頭較淺。頭頂、後頸一直到背、肩暗污灰色微沾綠色,腰和尾上覆羽黃詢埋主色或橄欖黃色。兩翅和尾與雄鳥同色、但其上的紅色被黃色取代。頰和耳羽黃色,後部轉淺灰。下體自頦至尾下覆羽鮮紅色,胸部略深,翼緣和翼下覆羽黃色。 虹膜褐色,船鴉腳只嘴、腳黑色。
大小量度:體重♂15-20g,♀15-25g;體長♂165-192mm,♀167-194mm;嘴峰♂10-12mm,♀10-12mm;翅♂83.5-89mm,♀81-89mm;尾♂92-106mm,♀87-107mm;跗蹠♂14.5-16.5mm,♀11-15.5mm。

棲息環境

短尾山椒鳥華南亞種棲息在海拔1000-2500m 的山地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和針葉林等各類森林中,尤以常綠闊葉林和混交林及林緣疏林地帶較常見。夏季棲息在山中上部地區,冬季多下到山中下部、山腳及緊鄰的山腳平原疏林地帶。

分布範圍

分布於尼泊爾、錫金、不丹、孟加拉、印度以及中國大陸西藏等地。

生活習性

遷徙:在中國為夏候鳥,每年3月末4月初開始遷來中國繁殖,9-10月離開繁殖地南遷。
食性:殼閥舟享主要以昆蟲為食,偶爾吃少量種子與果實等植物性食物。
習性:常成對或成歸陵小群活動在高大的樹冠層,有時亦集成30-40隻的大群。活動時常分散開來,彼此用叫聲保持聯繫,如群中有一隻鳥飛到一定距離外的新樹上活動後,其他鳥亦陸續伴隨飛走。性活潑,不怕人,天氣晴朗時活動頻繁,陰雨天較少活動。

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營巢於樹木側枝上。巢由細枝、草莖、草根、纖維等材料構成,外壁還用蛛網粘以苔蘚和地懂章束衣,使巢和營巢樹幹顏色一致而不易被發現。巢的結構較為精巧緻密,巢為淺杯狀。每窩產卵2-4枚。卵為鈍卵圓形,白色、稍綴有皮黃色或綠色,被有紅褐色斑點和斑紋,卵的大小為18.6-21mm×13-15.9mm。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