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背景
《知青之歌》誕生於1969年5月的一個晚上,她的主要詞曲作者叫
任毅。那天任毅他們到江浦縣湯泉公社原五中插隊的初三同學伍某的小村莊,在哪裡他們見到了從南京到新疆插隊的高世隆所作的《塔里木——我的第二故鄉》的歌曲,那低沉、緩慢、思念家鄉的詞曲感染了在場的每一個知青。其中一個知青突然講:“工人有工人的歌,農民有農民的歌,我們知識青年為什麼不能有一首自己的歌曲呢?”由於原曲太短,不足以完全抒發他們的感情,
唐義龍便把續寫的任務叫給了任毅。任毅接受了。深夜時分,同伴們早已酣睡,一種百無聊賴的空虛襲向他的心頭,苦悶和悲哀化做極具誘惑的煽動,他感到熱血沸騰,無法抑制感情的衝動,在昏暗的油燈下,
任毅動筆了... ...很快,一支《知青之歌》在一間低矮的茅草屋理,在昏暗的油燈下誕生了!
就這樣,在百花凋零,萬馬齊喑的年代,一支《知青之歌》竟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在中華大地上迅速的傳播,並驚動了當時的地方政府... ...
原名著作權
註:《知青之歌》原名叫《我的家鄉》,也叫《南京知識青年之歌》。此文編錄的是她的原版,由於流傳之廣,所以在後來的傳唱過程中發生了些變化。此文不再贅述。
專輯曲目
02
揚子江邊 -南京知青
03 煙鍋巴 加班茶 - 川普說唱
04 告別廣州- 廣州知青
05 望斷蓉城 -成都知青
06 瀋陽啊 瀋陽 - 瀋陽知青
07 偷雞謠 -浙江知青
08 我是窮知青省 -上海知青
09 故鄉校園都不見 -北京知青
10 娜娜之歌 -四川知青
11 黃土坡 - 西北知青
12 遙遠的地方 -雲南知青
13 美麗的山城 -重慶知青
14 雪花飄 - 東北知青
15 知青歸來 -武漢知青
社會影響
華西都市報
“原以為日子就這么一天天過去,可是,許多當年伴隨著我們青春歲月的旋律,又在耳邊輕輕地迴響,久久地揮之不去……”昨日,一張名為《知青之歌》的CD出現在
蓉城音像市場上,立刻引起一大批消費者的關注。
沒有大牌製作人挎刀,沒有當紅唱、作人領銜,一張幾乎沒有投入任何宣傳的唱片,居然能在競爭激烈的唱片市場中悄然走紅……近來,非主流唱片《知青之歌》的意外熱銷引起了各大媒體、文藝界人士以及社會學家的普遍關注;而越來越多的人也開始在關注這張唱片的同時,思考促使它熱銷的原因,以及它所代給我們的音樂之外的東西。
作為中國音像出版史上的第一張知青歌曲專集,《知青之歌》近日在全國範圍內低調上市。據有發行關負責人表示,之所以發行這樣的一張唱片,從初衷上講並沒有打算收穫多大的經濟效益,完全是一種將音樂訴諸於精神文化層面的探索性嘗試,而如今《知青之歌》的悄然走紅可以說“純屬意外”,是一個令人驚喜的“雙贏”。記者
李姝知青之歌
以歌聲回顧歷史——《知青之歌》填補了20來的空白 據專家分析,《知青之歌》悄然走紅的原因首先來源於這張唱片的唯一性。
據介紹,改革開放20多年來,有關知青題材的書籍及影視作品可謂層出不窮,而專門知青歌曲的出版,由於蒐集整理取捨方面的種種不便,始終是一個空白。正因如此,四川音像出版社才鍥而不捨,在相關人員長期不懈的努力之下,從全國各地數以千記的知青歌曲中,精心選擇整理出了15首既流傳最廣、最具有地域代表性,以知青原創為主,同時音樂本身又具有鮮明的地方風格的歌曲。在此基礎上,以儘量保有原始風貌、又突出當今時代的審美特性為原則,經過多方磨合、探討和廣泛徵詢意見,歷經半年多的精心打磨,才錄製完成了這張填補空白的《知青之歌》。
以真情牽動人心 ——《之情之歌》見證了3000萬人的人生 據國家統計資料顯示,在上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的10年間,席捲中國大地的知青
上山下鄉運動,總人數近3000萬,牽涉的家庭人口數以億計。擁有如此基數的客群人群,可謂《知青之歌》熱銷的原因之二。
作為一個時代特有的群體,遍布大江南北長城內外的“知青”們,在這段漫長的歲月里曾自編自創了許多歌曲,這些歌曲或辛酸苦澀,或荒誕迷茫,卻也不乏對美的追求和嚮往。如今,當年的知青們絕大多數都已邁入“天命之年”,回味這些仿佛陌生而又似曾相識、耳熟能詳卻有恍如隔世的曲調,顯然不僅僅是一般意義上的“懷舊”,理所當然地包含著對時代進步的忠心讚許,和對今天建設和諧社會的真切擁戴。
以唱片維繫情感 ——《知青之歌》架起了年輕人同父輩溝通的橋樑 另據了解,在《知青之歌》的錄製過程中,許多音像界人士都予以了密切的關注,在不同知識、年齡段人員參加的視聽討論會上,不少當年知青大動感情,給予了肯定的評價。而一些在校大學生視聽後則表示,從不知道古典音樂、民族音樂和現代音樂之外,還有如此令人意想不到的具有那個時代鮮明特色的音樂作品。特別只得一提的是,不少的年輕人紛紛表示:或許《知青之歌》這正是他們與父輩進行溝通了解的一條很好的途徑。
在大跳
忠字舞、大唱語錄歌的年代,一首未經正式發表的歌,卻在所有有知青的地方,悄悄而廣泛地流傳。他們那些被剝奪了上學權利、遠離家鄉、在艱苦的生存環境中掙扎的一代青年,用他們認為屬於自己的《知青之歌》,去緩解精神上的重壓,忘記肉體上的煎熬,抒發對親人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