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與勝:基於軍事認識論方法論價值論視角》內容簡介:在實際戰爭進程中的認識主體,對於自身在戰爭活動中的位置也是已被規定的。他在演員和觀眾的雙重角色中,更多的是以演員的身份,從他在戰爭的特定關係出發,作為認識的角度。因此,不容易超脫實際地位的限制,從多角度、多方面、多層次考察戰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知與勝:基於軍事認識論方法論價值論視角
- 出版社:國防大學出版社
- 頁數:342頁
- 開本:32
- 品牌:國防大學出版社
- 作者:顏曉峰
- 出版日期:2010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62618072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知與勝:基於軍事認識論方法論價值論視角》由國防大學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顏曉峰,國防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所所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辦公室主任,研究員,哲學博士,校學術委員會委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學術帶頭人,博士生導師。中國歷史唯物主義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特約研究員,軍事科學院軍隊政治工作研究中心特邀高級研究員。獲全軍愛軍精武標兵,第一、二屆全軍政治理論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國防大學劉伯承科研成果一等獎。出版《創新論》、《誠信與文明》、《知識創新:實踐的詮釋》等專著,主編《現代科技革命與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研究》、《發展觀的歷史進程》(上、下)等著作。
圖書目錄
第一編
一軍事指揮員的重要認識工具
(一)軍事活動的本質性和普遍性規律
(二)把握軍事全局、駕馭軍事規律的思維方式
(三)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軍事哲學
(四)熟悉戰史、學好哲學、面向時代、開拓創新
二軍事哲學的實例、概念和形式
(一)軍事哲學的實例分析
(二)軍事哲學的概念規定
(三)軍事哲學的表現形式
三和平發展合作潮流中的戰爭價值
(一)價值和戰爭價值
(二)戰爭仍然是實現政治目的的有效手段和維護和平的必要條件
(三)信息化戰爭形態拓展了戰爭的價值
四 國家文化的競爭與較量
(一)從國家文化看戰略心理戰
(二)國家文化:以民族精神為精髓,以意識形態為標誌
(三)國家文化:一種戰略資源和戰略武器
(四)國家文化戰略競爭的特點與規律一
(五)用我們的先進武器和先進文化,築成我們新的長城
五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系統動力
(一)外部動力與內部動力的互動
(二)打贏戰爭動力與遏制戰爭動力的共存
(三)頂層動力與各層動力的結合
第二編
六南昌起義的歷史昭示
(一)槍桿子裡面出政權,軍隊是國家安全的忠誠衛士
(二)軍隊必須堅決服務於黨的政治路線,為完成黨的歷史使命提供堅強保證
(三)沒有一個人民的軍隊,便沒有人民的一切
(四)必須建設一支新型的強大的人民軍隊,才能不辱使命、不負重託
七始終堅持我軍聽黨指揮服務人民英勇善戰的優良傳統
(一)從歷史和時代高度提出的軍隊建設的重要要求
(二)履行我軍歷史使命的根本保證
(三)關鍵是要以科學發展觀指導軍隊建設
八培育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方面
(一)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在需要
(二)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新的拓展
(三)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生動示範
(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經驗
九把好中求快作為軍隊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
根本著眼點
(一)以科學發展觀指導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新認識新要求
(二)牢牢把握國防和軍隊建設好中求快的主要著力點
(三)努力形成促進好中求快的體制機制保障
十努力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又好又快發展
(一)融入國家現代化戰略全局,與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
(二)注重全面建設,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相統一
(三)堅持以人為本,推動軍隊建設與促進官兵全面發展相一致
(四)走中國特色精兵之路,速度質量效益相協調
十一使命在軍隊建設中的引領作用
(一)使命是價值體現,軍隊因履行使命而彰顯意義
(二)使命是目標指向,軍隊因履行使命而聚焦中心
(三)使命是精神動力,軍隊因履行使命而共同奮鬥
(四)使命是能力標準,軍隊因履行使命而不斷創新
十二履行我軍新的歷史使命的精神動力和作風保證
(一)領導幹部的重要素質
(二)精神動力和作風保證
(三)激勵機制和信息機制
(四)重點方向和實際檢驗
第三編
十三孫子“知彼”思想
(一)彼難知
(二)彼可知
十四 中國革命戰爭和軍事鬥爭的認識規律
(一)從戰爭學習戰爭
(二)把握中國革命戰爭和軍事鬥爭的特殊規律
(三)發揮戰爭中的自覺的能動性
(四)善於進行戰略思維
(五)推進軍事理論創新
十五從“實驗的”戰爭學習戰爭
(一)著眼時代特點和歷史發展
(二)真實性:戰爭模擬實驗的生命
(三)新的綜合與新的轉變
(四)未完成的課題
十六戰爭形態與認識變革
(一)歷史上的戰爭形態與認識變革
(二)信息化戰爭的認識變革
(三)增強打贏信息化戰爭的認識能力
十七探索軍事認識系統的複雜性
(一)緒論
(二)軍事對抗主體的相互認識
(三)反認識:敵方客體的主體性
(四)信息戰爭與認識中介
(五)軍事認識主體的二重性
(六)軍事認識系統的非控制性與可控制性
(七)認識的戰爭中軍事認識系統的進化
(八)結論
十八軍事價值與軍事真理的統一
(一)軍事價值與軍事真理的差別
(二)軍事價值與軍事真理的聯繫
(三)對軍事自由的追求
十九軍事理論創新問題
(一)新的歷史使命呼喚軍事理論創新
(二)把握軍事理論創新的標準及特點
(三)掌握理論創新的科學思維方法
(四)加強軍事理論創新的自主性
二十軍事認識的幾點思考
(一)人的活動對軍事未來的適應與改變
(二)信息化戰爭的制勝之道
(三)政治理論教員學習高科技知識很有必要
後記
一軍事指揮員的重要認識工具
(一)軍事活動的本質性和普遍性規律
(二)把握軍事全局、駕馭軍事規律的思維方式
(三)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軍事哲學
(四)熟悉戰史、學好哲學、面向時代、開拓創新
二軍事哲學的實例、概念和形式
(一)軍事哲學的實例分析
(二)軍事哲學的概念規定
(三)軍事哲學的表現形式
三和平發展合作潮流中的戰爭價值
(一)價值和戰爭價值
(二)戰爭仍然是實現政治目的的有效手段和維護和平的必要條件
(三)信息化戰爭形態拓展了戰爭的價值
四 國家文化的競爭與較量
(一)從國家文化看戰略心理戰
(二)國家文化:以民族精神為精髓,以意識形態為標誌
(三)國家文化:一種戰略資源和戰略武器
(四)國家文化戰略競爭的特點與規律一
(五)用我們的先進武器和先進文化,築成我們新的長城
五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系統動力
(一)外部動力與內部動力的互動
(二)打贏戰爭動力與遏制戰爭動力的共存
(三)頂層動力與各層動力的結合
第二編
六南昌起義的歷史昭示
(一)槍桿子裡面出政權,軍隊是國家安全的忠誠衛士
(二)軍隊必須堅決服務於黨的政治路線,為完成黨的歷史使命提供堅強保證
(三)沒有一個人民的軍隊,便沒有人民的一切
(四)必須建設一支新型的強大的人民軍隊,才能不辱使命、不負重託
七始終堅持我軍聽黨指揮服務人民英勇善戰的優良傳統
(一)從歷史和時代高度提出的軍隊建設的重要要求
(二)履行我軍歷史使命的根本保證
(三)關鍵是要以科學發展觀指導軍隊建設
八培育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方面
(一)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在需要
(二)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新的拓展
(三)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生動示範
(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經驗
九把好中求快作為軍隊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
根本著眼點
(一)以科學發展觀指導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新認識新要求
(二)牢牢把握國防和軍隊建設好中求快的主要著力點
(三)努力形成促進好中求快的體制機制保障
十努力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又好又快發展
(一)融入國家現代化戰略全局,與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
(二)注重全面建設,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相統一
(三)堅持以人為本,推動軍隊建設與促進官兵全面發展相一致
(四)走中國特色精兵之路,速度質量效益相協調
十一使命在軍隊建設中的引領作用
(一)使命是價值體現,軍隊因履行使命而彰顯意義
(二)使命是目標指向,軍隊因履行使命而聚焦中心
(三)使命是精神動力,軍隊因履行使命而共同奮鬥
(四)使命是能力標準,軍隊因履行使命而不斷創新
十二履行我軍新的歷史使命的精神動力和作風保證
(一)領導幹部的重要素質
(二)精神動力和作風保證
(三)激勵機制和信息機制
(四)重點方向和實際檢驗
第三編
十三孫子“知彼”思想
(一)彼難知
(二)彼可知
十四 中國革命戰爭和軍事鬥爭的認識規律
(一)從戰爭學習戰爭
(二)把握中國革命戰爭和軍事鬥爭的特殊規律
(三)發揮戰爭中的自覺的能動性
(四)善於進行戰略思維
(五)推進軍事理論創新
十五從“實驗的”戰爭學習戰爭
(一)著眼時代特點和歷史發展
(二)真實性:戰爭模擬實驗的生命
(三)新的綜合與新的轉變
(四)未完成的課題
十六戰爭形態與認識變革
(一)歷史上的戰爭形態與認識變革
(二)信息化戰爭的認識變革
(三)增強打贏信息化戰爭的認識能力
十七探索軍事認識系統的複雜性
(一)緒論
(二)軍事對抗主體的相互認識
(三)反認識:敵方客體的主體性
(四)信息戰爭與認識中介
(五)軍事認識主體的二重性
(六)軍事認識系統的非控制性與可控制性
(七)認識的戰爭中軍事認識系統的進化
(八)結論
十八軍事價值與軍事真理的統一
(一)軍事價值與軍事真理的差別
(二)軍事價值與軍事真理的聯繫
(三)對軍事自由的追求
十九軍事理論創新問題
(一)新的歷史使命呼喚軍事理論創新
(二)把握軍事理論創新的標準及特點
(三)掌握理論創新的科學思維方法
(四)加強軍事理論創新的自主性
二十軍事認識的幾點思考
(一)人的活動對軍事未來的適應與改變
(二)信息化戰爭的制勝之道
(三)政治理論教員學習高科技知識很有必要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