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水仁山(拼音:zhì shuǐ rén shān)是一則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論語·雍也》。
“知水仁山”的原義是有智慧的人,達於事理,周流無滯,所以喜歡流水的躍動;有仁德的人,安於義理,敦厚不遷,所以偏愛山的沉穩厚重;比喻各人的愛好不同;在句子中可充當主語、賓語、定語,做定語時大多數表示領屬關係,少數表示修飾關係,也作“智水仁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知水仁山
- 拼音:zhì shuǐ rén shān
- 注音字母:ㄓˋ ㄕㄨㄟˇ ㄖㄣˊ ㄕㄢ
- 成語出處:《論語·雍也》
- 語法屬性:作主語、賓語、定語
- 同義詞:智水仁山
成語出處,成語故事,成語寓意,成語運用,
成語出處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論語·雍也》)
成語故事
一年春天,孔子聽說泗水正漲春潮,就帶領弟子們前去遊玩踏青。
陽光普照著大地,泗水河邊萬物復甦,習習春風吹拂著人們的臉龐。河水滾滾,泛著微瀾,不知疲倦地向東奔騰而去。孔子來到河邊,目不轉睛地盯著奔騰的河水,心情很不平靜。他陷入了沉思,佇立良久。弟子們圍攏過去,不知老師在思考什麼。
子路問道:“老師在看什麼呢?”
孔子說:“我在看水。”
“看水?”弟子們摸不著頭腦,一個個怔怔地望著孔子。
顏回說:“老師遇水必觀,其中必有一定的道理。請給我們講一下。
孔子凝望著碧綠的河水,意味深長地說:“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靈的源泉,它好像有德行。水沒有固定的形狀,或方或長,它好像有情義,必向下流,千支萬流東流人海,浩浩渺渺不見邊際。水好像有勇氣,穿山崖,鑿石壁,從無懼色,勇往直前。這樣看來,水是真君子,它能曉人以立身處世之大道…….”
弟子們聽了孔子的一番宏論,恍然大悟。誰能料想,司空見慣的流水,孔子竟能看出如此深奧的道理呢。
成語寓意
自然萬物應該和諧共處,作為自然的產物,人和自然是一體的。在大自然中,山是穩定的,它始終矗立不變,是最可靠的支持;水則是多變的,具有不同的面貌,它可以為善,也可以為惡。水是外表最柔弱、最平靜的東西,但本質上卻是最有力量的。聰明人和水一樣隨機應變,常常能夠明察事物的發展,所以,他們總是活躍的、樂觀的。仁愛之人則和山一樣平靜,不為外在的事物所動搖,他們以愛待人、待物,像群山一樣向萬物張開雙臂,寬容仁厚。
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知水仁山”在句子中可充當主語、賓語、定語。做定語時大多數表示領屬關係,少數表示修飾關係。
- 運用示例
三國·魏·何晏《論語集解》:“知者樂用其才知以治世,如水流而不知已;仁者樂如山之安固、自然不動而萬物生焉。”
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對“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