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狀耳蕨

矛狀耳蕨

矛狀耳蕨,植株高16-30厘米,根莖直立,密生棕色披針形鱗片。用於瘡瘍癰腫等,蟲積腹痛、崩漏、白淋等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矛狀耳蕨
  • :植物界
  • :蕨類植物門
  • :薄囊蕨綱
  • :水龍骨目
  • :鱗毛蕨科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葉簇生,葉柄長2-4厘米,基部直徑2-3毫米,禾稈色,有時基部棕色,腹面有縱溝,密生鱗片,鱗片披針形及卵形,邊緣有齒;
矛狀耳蕨矛狀耳蕨
葉片線狀披針形或狹您兵嬸倒披針形,長26-40厘米,寬3.5-4厘米,先端漸尖,精戶蜜地向基部漸變狹,一回羽狀;
羽片30-34對,互生,近無柄,平伸或略斜向上,披針狀鐮形,下部的逐漸縮短成三角卵形,中部的長2-2.5厘米,寬8-10毫米抹備漏,先端尖,基部偏斜,上側截形,下側楔形,上側有三角形耳狀凸,邊緣有開張的刺狀齒;
葉片革質,羽片乎駝背面有披針形的小鱗片;
羽片具羽狀應協霉脈,主脈腹面下凹,背面微凸,側脈分叉,不滲頁備匪明顯;
葉軸腹面有縱溝,背面下部有卵形鱗片。
孢子囊群圓形,在主脈兩側各1行,囊群蓋圓形,邊緣不整齊。

生長環境

雲杉林下,海船鴉滲拔1600-2200米。

分布範圍

產新疆(伊犁、霍城、新源、鞏留)。日本、印度西北部、中亞、歐洲、北美也有分布。
矛狀耳蕨矛狀耳蕨

主要價值

【藥名】:矛狀耳蕨
【來源】:為鱗毛蕨科矛狀耳蕨的根莖。
【功效】:清熱解毒、驅蟲止痛、涼血止血。
【性味歸經】:苦、微寒,有小毒。入肺、肝、脾、胃四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一9克。外用:適量。
【別名】:耳蕨(新疆中草藥)。
【考證】:始載於《蕨類名詞及名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