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旭彤

瞿旭彤

瞿旭彤,男,博士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長聘副教授。1977年生於湖南瀏陽,長於江西宜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瞿旭彤
  • 畢業院校:德國海德堡大學
  • 學位/學歷:博士
  • 職業:教師
  • 專業方向:宗教學、外國哲學 
  • 職稱: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副教授
  • 任職院校:清華大學 
人物經歷,研究興趣,所獲榮譽,執行主編,主要學術獎勵,研究成果,研究專著,發表論文,

人物經歷

2020年10月至今,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長聘副教授
2017年8月-2018年8月,美國普林斯頓巴特研究中心訪問學者。
2013年11月-2020年10月,先後任教於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學院外國哲學與文化研究所、宗教與文化研究所,歷任講師、副教授。
2003-2013年,德國海德堡大學,碩士,博士。
1994-2002年,北京大學,學士,碩士。
香港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駐內地研究員,《道風·漢語基督教文化評論》期刊編委。

研究興趣

形上學;宗教哲學;古希臘哲學(亞里士多德);德國哲學(海德格爾、尼采);德國現當代基督教思想(巴特);中國基督教思想史。。

所獲榮譽

執行主編

《基督教文化學刊》,第41期,2019年春。
《博睿漢語神學年鑑》(Brill Yearbook of Chinese Theology),第5期,2019年。

主要學術獎勵

(2017)德國海德堡大學國際青年學者獎項Manfred Lautenschlaeger Award。
(2015)德國專業協會青年學者獎項Ernst Wolf獎(雙年獎)。

研究成果

研究專著

2014, Barth und Goethe. Die Goethe-Rezeption Karl Barths 1906-1921, Neukirchen-Vluyn: Neukirchener Verlagshaus.
(1) Reviewed by Frank Jehle (University of St. Gallen, Switzerland), Reformierte Presse.Wochenzeitung der Evangelisch-reformierten Kirchen der deutschsprachigen Schweiz,Nr. 6; 6.Februar 2015;
(2) Reviewed by Clifford Anderson (Vanderbilt University, USA), Cultural Encounters: A Journal for the Theology of Culture, Volume 10, Number 2, 2014, 118-120;
(3) Review by Georg Langenhorst (University of Augsburg, Germany),http://www.theologie-und-literatur.de(2015);
(4) Review byKonrad Hammann (University of Muenster, Germany), Theologische Literaturzeitung, November/2015, 1263-1264;
(5) Review by Eberhard Busch (University of Gottingen, Germany), Scottish Journal of Theology, Volume 69 (2016), Issue 3, 366-368.

發表論文

(18),Barth und Kant: Eine nachkantische Interpretation von Karl Barths Beziehung zu Immanuel Kant unter besonderer Berücksichtigung der Religionskritik Karl Barths, Festschrift für Günter Thomas (forthcoming 2020).
(17),“Gleichnis wagen”: Karl Barth’s Political Theology and its Meaning for the Church-State Relationship in Mainland China Today, in:Theo-Politics? Conversing with Barth in Western and Asian Contexts, edited by Markus Hfner, Lanham, MD: Lexington Books-Fortress Academic (forthcoming 2020).
(16), A Critical Survey of Karl Barth’s Goethe-Reception,Yearbook of Chinese Theology 2019, Volume 5, Leiden and Boston: Brill, 2019, 153-171.
(15), (with Paulos Huang), Editorial: Karl Barth and Sino-Christian Theology,Yearbook of Chinese Theology 2019, Volume 5, Leiden and Boston: Brill, 2019, VII-XV (cf. 14a).
(14),“返本開新”的思想典範:在漢語處境中再思巴特神學,《基督教文化學刊》,2019年,第41期,1-8。
(14a),A Model of “Creating by Returning to the Original”: Rethinking Karl Barth’s Theology in a Chinese Context,Journal for the Study of Christian Culture, No. 41, Spring 2019, 9-18.
(13)尼采以後:今天我們如何做漢語神學?,《道風:基督教文化評論》,2019年第50期,155-182。
(12)翻譯與吸納:以美國普林斯頓巴特翻譯者研討班為例,《道風:漢語基督教文化評論》,第49A期,2018年,269-277。
(11)朋霍費爾《倫理學》“自然的生命”章疏解,載於:《解讀潘霍華<倫理學>》,鄧紹光主編,香港:德慧文化,2018,271-304。
(10)從歷史的問題角度看海德格爾對保羅書信的現象學解讀,《基督教文化學刊》,2018年秋,第40期,27-50。
(9)返本開新:為什麼和如何紀念宗教改革500周年,《探索與爭鳴》,2017年,第10期,頁86-91。(全文轉載於: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宗教》2011年第1期,頁51-66)。
(8)試從巴特對神學實事性和科學性的探討看其神學與自由神學的差異,《比較經學》,2016年,第7期,頁91-112。
(7) “In the drawing power of Goethe’s sun”. 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into the Goethe Reception of Albert Schweitzer, in: Albert Schweitzer in Thought and Action: A Life in Parts, ed. by James Carleton Paget and Michael James Thate, (Albert Schweitzer Library), Syracuse, NY: Syracuse University Press, 2016, 216-233.
(6)在語文學和哲學之間,《外國哲學》,2015年,第29輯,北京:商務印書館,頁31-39。
(5)普遍與特殊:從蒂利希與巴特一九二三年的爭論看兩人神學立場與進路的差異,《道風·漢語基督教文化評論》,2015年秋,第43期,頁151-178。
(4)新約聖經的復調性和研究進路的多樣性:戴歌德的新約研究,《聖經文學研究》,第十輯,2015,頁29-60。
(3)一般與特殊:試析巴特在《羅馬書注釋》前三版序言中的詮釋學決定,《道風·漢語基督教文化評論》,2015年春,第42期,頁69-83。
(2) Karl Barths Tambacher Vortrag aus dem Blickwinkel seiner Goethe-rezeption, Zeitschrift für Dialektische Theologie, 2014, Heft 60 Jahrgang 30 Nr. 1, 153-172.
(1)經典翻譯與文化擔當:一些初步的觀察與思考,《國學與西學:國際學刊》,2014年,第7期,頁59-6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