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聞御記

日本後崇光院的日記,44卷,記述1416~1448年朝廷內的各項活動及社會動態,是室町中期的基本史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看聞御記
  • 作者:後崇光院
後崇光院,室町時代,

後崇光院

即日本歷史上的伏見宮貞成親王。
伏見宮貞成親王,生於應安5年3月5日(1372年4月9日),卒於康正2年8月29日(1456年9月28日),室町時代的皇族,世襲親王家之一的伏見宮3代目當主。尊號是後崇光院。
伏見宮是持明院統的嫡流、北朝第3代崇光天皇的系統。貞成親王的父親是榮仁親王、母親是三條實治之女藤原治子。伏見宮2代目當主治仁王是貞成親王的兄長。妻子是庭田經有(宇多源氏庭田家)之女源幸子(敷政門院)。
貞成親王從小養育於今出川家,終身未忘左大臣今出川公直、左大臣今出川公行的養育之恩(今出川氏即菊亭氏,是九清華家之一,出自藤原北家閒院流,是西園寺家的庶流)。貞成親王對音樂和和歌的喜愛,也是受到了幼時環境的影響。應永18年(1411年)4月4日,40歲的貞成親王才終於在伏見御所元服,改名為“貞成”,被接回到父親榮仁親王的身邊。之後,常住在伏見御所。
應永23年(1416年)11月20日,榮仁親王去世。第二年的應永24年(1417年)2月11日,榮仁親王的繼承人治仁王也猝死,貞成親王成為兄長的繼承人。儘管貞成親王被懷疑有毒殺兄長,但後小松上皇和四代將軍足利義持卻對貞成親王很放心。因為伏見宮是北朝的正統(伏見宮的始祖榮仁親王是北朝第3代天皇的嫡長子),所以經常被天皇家猜忌。應永25年(1418年),貞成親王被懷疑有私通稱光天皇的已懷孕的仕女,由於將軍足利義持的調解,貞成親王在同年7月17日提交了起誓書,逃過一劫。
稱光天皇有一度短暫處入病篤狀態,貞成親王成為天皇候補。應永32年(1425年)4月16日,貞成親王接受了親王宣下(親王宣下是日本授予皇族以親王或內親王地位的儀式,親王或內親王是皇族中級別最高的,只有天皇嫡出的兒女才能獲得,庶出者只能得到王或女王的地位,王或女王經過親王宣下後就獲得了親王或內親王的地位,而伏見宮等世襲親王家的當主有接受親王宣下的資格)。病癒後的稱光天皇得知這些訊息後極為震怒,僅僅3個月後的7月5日就在伏見指月庵剃髮出家,法號道欽。正長元年(1428年)7月,稱光天皇再度病篤,六代將軍足利義教成為貞成親王之子彥仁王的庇護人,請求後小松上皇立彥仁王為新帝。彥仁王被後小松上皇認作義子後即位,即後花園天皇。永享7年(1435年),貞成親王移居京都新建的伏見御所。文安4年(1447年)11月27日,貞成親王被後花園天皇贈以太上天皇的尊號,被稱之為後崇光院。第二年的文安5年(1448年)2月22日,貞成親王辭退尊號。

室町時代

室町時代,始自於1336年(延元元年,建武三年)足利尊氏建立的武家政權。1392年之前有南北朝的對立,尊氏與直義的對立等,到底三代將軍足利義滿時政權才穩定下來。由強大的守護大名任“管領”等要職,輔佐將軍。應仁之亂與細川政元的政變之後,幕府勢力衰弱,1573年(天正元年),第十五代將軍足利義昭被織田信長驅逐,幕府滅亡。
以1336 年11 月7 日公布的《建武式目》為標誌,拉開了足利幕府的統治序幕。《建武式目》是當時調整道德行為的一種規範,它的很多條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各階層人民的要求,為足利氏能夠最終擊敗南朝奠定了基礎。 足利義昭
幕府成立後,曾先後控制南朝勢力,平定接踵而來的“土岐氏之亂”(1391 年)與“明德之亂”(1391 年12 月)。但幕府內部就如何對待皇室、貴族等政策方面發生分歧。足利直義與幕府執事高師直之間的矛盾與鬥爭越演越烈,以至1350 年2 月足利直義背叛北朝,投奔南朝。1351 年1 月,直義率南朝軍大敗北朝軍。2 月足利尊氏與直義兄弟和好。不久又因關於南北統一的主張不同,兄弟再次反目。1353 年2月,尊氏在鎌倉殺死了直義。1358 年4 月,足利尊氏病故,同年12 月,足利義詮任幕府第二代將軍。  1367 年11 月,足利義滿就任第三代將軍。而日本真正得以樹立稍微安定的政權,是在1392 年足利義滿統一南北朝之後。  義滿執政後,對社寺勢力進行抑制,尤其是對實力較強的守護,不失時機地給予打擊。1390 年削弱大守護土岐氏勢力,1391 年鎮壓了山名氏勢力,1399 年平定了擁六國守護之職的大內氏勢力等。在此期間,義滿促進了南北統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