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懂的經濟學

看得懂的經濟學

啟迪過無數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的偉大著作亞當·斯密、凱恩斯、馬克思等偉大經濟學家“現身說法”;關於經濟你所需要知道的一切保羅·克魯格曼盛讚

基本介紹

  • 書名:看得懂的經濟學
  • 作者:【美】Robert Heilbroner羅伯特·海爾布羅納 /Lester Thurow萊斯特·瑟羅
  • 譯者:桂葉晨
  • ISBN:9787550124882
  • 類別:經濟學-通俗讀物
  • 頁數:272頁
  • 定價:58元
  • 出版社:南方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10
  • 裝幀:精裝
  • 開本:16
  • 品牌:天下文化
編輯推薦,內容提要,前言,目錄,精彩書摘,作者簡介,媒體評論,

編輯推薦

一本徹底改變你對資本主義理解的書
自1982年問世以來的第四個版本
美國大學經濟學必讀書,財經人必備
經濟學大師海爾布羅納帶你顛覆大眾經濟學
輕鬆摸透經濟學的來龍去脈
以經濟學眼光解讀現實生活,成為下一個人生贏家

內容提要

收入不平衡,貧富差距擴大,全球化資本,幽靈一般的通貨膨脹……這些問題都與經濟學有關,但什麼是經濟學呢?當我們翻開《時代》《新聞周刊》,或者任意一本商業雜誌的經濟版時,我們的眼前會出現一大串信息:股市的漲跌、企業的成功與破產、外匯市場上令人費解的波動,商界學者專欄、有關失業或全球化的故事等等。
上述信息與經濟學又有多大的關係呢?我們應該如何從這些信息中歸納出經濟學的準確定義呢?
本書用明確通俗的語言解釋了這些問題的起因和治理方法以及經濟學的未來走向。本書作者為美國最受尊敬的經濟學家。這本書向你提供了經濟基礎知識,不管你想成為高效的投資者,或是了解社會的一員,這本書都是必不可少的。

前言

為了防止有些讀者尚未意識到,首先,我們需要指出的一點是,最近,美國經濟出現了許多動盪不安的現象。我們所指的,當然不是美國資本主義經濟時代已面臨終結。我們所指的,是經濟變化正在改變著我們周圍的世界,而且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它們將改變得更多。而改變的方式,卻未必都合人們心意。
是什麼樣的改變呢?其中之一就是“世界”的大小——在這裡,我們指的是,其經濟活動與我們生活緊密相關的國家的數量。舉例而言,僅僅幾年前,您在家門口的商店中買下的電腦硬碟還有可能完全屬於美國本地製造;但今天,它也同樣有可能來自韓國、中國台灣、新加坡或是其他國家和地區。這個過程,就是“全球化”的一部分。如果在接下來的20年裡,它還以目前的速度繼續推進,那么,它將會深深地影響美國的經濟生活:一方面,人們的生活會變得更好——比如說,韓國的顯示器比美國的要更便宜;而另一方面,人們的生活會變得更糟——同樣以電子顯示屏行業為例,那么,西雅圖的就業機會會減少,而首爾的就業機會則會增多。
另一種改變則涉及收入分配。坦白說,流向大富豪家庭群體的收入比重正在快速增長,而流向接近小康家庭群體的收入比重正在降低。我們知道, 長久的繁榮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一種能夠促進中產階級和廣大勞動民眾購買力的分配模式,富人更富,而中產階級更窮的現實顯然是無法營造一個更美好的未來的。
而我們所使用的技術將帶來第三種令人沮喪的改變。在這裡,技術並不僅僅指代對舊有事物的新改造或誕生新事物的方法——這些常使人不安的創新和現代化進程是資本主義發展不可或缺的因素。它所指代的,更多的是一些用於消除某種人工勞作——其常常屬於熟練工種——而又不同於現有方式的新方法。這種方法無須像過去偉大的技術革新一樣建立一套工業戰線。當你再去ATM櫃員機取款時,你能找出早已不被需要的人工出納的影子嗎?如果你偶爾走進銀行,你是否能想想,究竟為什麼在桌子旁邊的人會比過去少了如此之多?這是否與桌上的那些電腦有關呢?而當聽到電話接線員這樣的話語:“如果您使用的是按鍵電話,請現在按下1”時,你問問自己,那個“接線員”是否真的存在呢?
這些令人不安的趨勢道出了《看得懂的經濟學》這本書的不同之處。在解釋市場工作機制與巨觀經濟時,我們不會採用任何生僻的術語,正如過去一樣,我們會在簡化的同時闡明每一個辭彙與概念,以便於你了解在經濟體世界中發生了什麼,而這一切,又是否在順利進行。不過,這些令人不安的問題背後所隱含的重要性卻是全新的,是與以往有所不同的。這不僅僅是因為相較於過去,這些問題本身的嚴重性也凸顯了出來。我們全新的側重點將揭示,今天,最應該向讀者說明的經濟形勢是什麼。
因此,我們最後仍需強調兩點。首先,儘管本書以目前尚未完全得到解答的新問題為核心,但《看得懂的經濟學》並不是一本持悲觀論調的書籍。相反,我們的前提是,不久的將來很有可能是一段高風險與潛在高回報並存的時期。在這段時期里,成功是可實現的,失敗也絕非不可想像。我們希望能預先警醒讀者,換言之,也預先使讀者們做好迎難而上的準備。
第二點則與指導全文行文與分析的價值觀有關。本書中顯然會出現不少有爭議的觀點,但我們絕不會為它們添加任何個人色彩標籤,務必總使它們就像事實一樣,不偏不倚。正如我們在前幾版中提及的那樣,這是一本教學書籍,而不是一本布道經。我們最希望避免的,就是想辦法促使讀者相信我們已經知曉身邊所有問題的答案。不過,如果讀者在看完本書後,卻無法以一種全新的方式來思考這些問題,我們也會感到十分失落的。

目錄

引言 /01
第一部分 經濟學背景
第一章 資本主義的起源 /3
一、市場社會的出現 /7
二、技術的解放 /11
三、工業革命 /14
四、政治格局 /17
第二章 三位偉大的經濟學家 /21
一、亞當·斯密(1723—1790) /21
二、卡爾·馬克思(1818—1883) /31
三、約翰·梅納德·凱恩斯 /37
第三章 經濟學概述 /43
一、商業的兩極 /43
二、 企業“閱兵” /46
三、 全球化角度下的商業 /47
四、家庭單元及其收入 /47
五、收入佇列 /52
六、政府 /53
第四章 事物的趨勢 /57
一、經濟成長 /58
二、大規模企業的發展 /62
三、合併風潮 /66
四、變化的標誌 /66
五、勞動力巨變 /67
六、大型政府的出現 /68
第二部分 巨觀經濟的繁榮與衰退
第五章 GDP /75
一、GDP由什麼組成 /76
二、GDP透露出了什麼信息? /81
第六章 存款與投資 /87
一、家庭存款與企業開銷 /88
二、各部分如何相互制約 /90
三、政府參與了進來 /93
第七章 消極消費與積極投資 /97
一、消費傾向 /98
二、投資需求 /100
三、正常增長與轉化增長 /107
第八章 公共領域的經濟 /109
一、什麼是“政府”? /110
二、政府部分 /113
三、赤字開支 /114
四、私人債務與公共債務 /117
五、發行紙幣的能力 /120
六、總結 /120
第九章 關於政府的爭論 /125
一、需求管理 /128
二、金幣的另一邊 /131
第十章 金錢是什麼 /135
一、現金和支票 /135
二、聯邦貨幣儲備體系 /138
三、紙幣和黃金 /140
第十一章 貨幣是如何起作用的 /145
一、聯邦銀行如何工作 /146
二、貨幣主義 /150
第十二章 市場的工作機制 /155
一、價格體系 /156
二、需求與供應之間的平衡 /159
三、市場是一個理性的體系 /162
第十三章 市場崩潰的根源 /167
一、無知情緒的擴散 /168
二、純公共產品 /170
三、經濟學家無法達成一致的另一個因素 /171
四、外部效應 /172
五、延長的時間範圍 /176
六、公共開支 /178
七、對市場的回顧 /180
第十四章 兩種企業 /181
一、不完全競爭下的商品成本 /182
二、大型企業 /185
三、有時,小就是好 /188
四、一種新興的社會契約? /189
第三部分 問題
第十五章 通脹魅影 /195
一、通貨膨脹的根源 /196
二、通脹魅影的誕生 /202
第十六章 不平等的問題 /207
一、收入的頂端和底端 /208
二、導致這一切的力 /211
第十七章 全球化 /215
一、全球經濟 /216
二、跨國公司 /218
三、超級跨國公司 /220
四、未來 /223
第十八章 全球框架下的國家政策 /227
一、為美元定價 /228
二、匯率交易市場 /229
三、資本交易市場 /232
四、美元價格的變化所引發的問題 /233
五、保護美元 /234
六、三個問題,而不是一個 /238
第十九章 沒有結束的革命 /243
一、資本主義革命 /244
二、改變的機制 /246
三、從生產到投機 /247
四、外匯市場 /249
五、可能性 /250
六、回到革命性的資本主義 /251
結語 /255

精彩書摘

在斯密假定的競爭中,一位試圖比其他生產商賣出更高價格的商人是無法找到買家的。一位要求自身薪酬高於其他求職者的應聘人員也永遠無法找到工作。而一位想要比其他競爭者出更少的錢來僱傭員工的僱主也永遠只能讓那職位空著。通過這種方式,市場機制就為其參與人員施加了一項紀律——買主必須競相抬價才能聯合起來反抗賣主;而賣主必須相互競爭,才能贏得買主。
不過市場還具有另一個同等重要的功能。斯密說,市場能促使廠家生產社會需要的產品,並根據社會需求量的多少來生產它——而不需要任何人來指定。假設消費群體需要比目前供給量要多的壺或比目前供給量要少的平底鍋,那么,人們就會把市場上現有的所有的壺都賣掉,這樣,他們的價格就會上升。相反,平底鍋的生意則會十分慘澹,因為平底鍋的生產商試圖丟棄他們的存貨,因此,平底鍋的價格就會下降。
一位“心不在焉”的教授
“除了寫書以外,我什麼都不會。”這就是亞當·斯密對自己的描述。事實上,在以他為肖像的一尊圓雕上,我們看到的也確實只是一張平凡的臉。除此以外,斯密走路的姿態也十分奇特,仿佛快要跌倒了一般,這樣的步態被他的朋友戲稱為“蠕蟲似的步伐”。有一次,由於在路上與友人討論時過於專注,他竟然掉進了一個鞣革製成的坑裡。
在他純學術的、幾乎與世隔絕一般的人生中,鮮有什麼精彩的傳奇故事。也許,唯一的閃光點就是他在4 歲時,被一幫吉卜賽人綁架的經歷。當時,這群吉卜賽人流浪到了他的家鄉——蘇格蘭高地上一個名為“可可卡地”(Kirkaidy)的小鎮。他們只關押了他幾個小時;也許,他們當時就已感受到記者後來在斯密傳記中所表達的擔心,即“成為一個可憐的吉卜賽人”。
作為一位極具培養前途的優秀學生,在16 歲時,斯密就贏得了一份牛津頒發的獎學金,這使他得以繼續深造。但當時的牛津絕不像現在這樣,是世界的學術中心。而系統性的教育在當時也並不存在,學校只負責確定學生沒有閱讀什麼危險書籍,其他的,就都靠學生自己了。不過,斯密就曾因為擁有一本大衛·休謨改版(David Hume)的《人性論》 ( A Treatise of Human Nature)而差點被逐出校門。而這本書,在當今被認為是18 世紀最偉大的哲學著作之一。
從牛津畢業後,斯密回到了蘇格蘭,在那裡,他獲得了格拉斯哥大學為他提供的道德哲學教授一職。從此,道德哲學就成了他生命中不斷思考的主題。他留下了許多關於法理學、軍隊組織結構、政治經濟學、稅收以及內政管理方面的手稿。其中,內政管理指的是對國內事務的管理。在斯密之後,它的說法也就成了政治經濟學,後者的叫法被沿用至今。
在1759 年,斯密出版了《道德情操論》。這是一本詰問道德與哲學問題的書。出版後,它獲得了極為廣泛的關注,並使斯密得到了後來成為英國財政大臣的政治家湯森德勳爵的注意。湯森德建議斯密擔任他的繼子的私人家教。於是,斯密辭去了在大學的教授職位,拿著他口袋中的薪酬開始了一次偉大的歐洲旅行。在法國,斯密也認識了許多精英知識分子,例如伏爾泰、盧梭和開創了重農主義學派的傑出教授弗朗索瓦·魁奈。魁奈一直試圖理解經濟系統的工作原理,斯密極為尊重他的理論。若非因為魁奈過早去世,《國富論》就會以獻給他的名義出版。
在1776 年回到可可卡地後,斯密幾乎在接下來的所有時間裡都過著離群索居的生活。正是在這段時間裡,他專注、緩慢而細緻地撰寫他的巨作——《國富論》。當他完成後,他發了一份副本給他最要好的朋友大衛·休謨,休謨情不自禁地感嘆:“上帝啊!寫得太好了!親愛的史密斯,我為你如此傑出的研究成果感到無比的高興……”休謨知道——正如每一位閱讀過該書的人都知道一樣——史密斯寫出了一本將徹底改變人們對社會的理解的偉大著作。

作者簡介

萊斯特·瑟羅
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曾在詹森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工作11年,但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院校任教。知名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稱頌瑟羅是“將經濟觀念詮釋得簡單清楚的經濟學家”。
瑟羅教授的主要作品包括:《知識經濟時代》《危險的趨勢:經濟學的現狀》《零和社會解決方案:建設國際水平的美國經濟》《資本主義的未來》等。
羅伯特·海爾布羅納
美國制度經濟學的傑出代表人物之一。畢業於哈佛大學,先後任教於耶魯大學、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芝加哥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等名校。
海爾布羅納在其職業生涯中,先後出版了20餘本著作,包括:《世俗哲人——幾位著名經濟思想家的生平、時代和思想》(1953,再版6次,被轉譯為24種文字,發行量達300萬冊)、《作為歷史的未來》(1960,被轉譯為5種文字)、《看得懂的經濟學》(1982,已出第4版)等。

媒體評論

關於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此消彼長,衰亡與發展的傑出課程。
——波士頓環球時報
耐心但不刻意展現優越感,詳盡而不深奧難懂,健談而不油腔滑調地展現了每個日報讀者都應該了解的一切要素。
——Ms.
在這部賞心悅目的經濟學入門教程里,海爾布羅納和瑟羅掃除了掩蓋在表層的經濟碎片,試圖探尋隱藏其中的政治和社會抉擇。
——羅伯特·B.賴克, 前勞工部長,《鎖在內閣》的作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