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相對存活率
- 外文名:relativesurvival rate
生存率亦稱存活率,是指接受某種治療的病人或某病患者中,經若干年隨訪(通常為1、3、5年)後,尚存活的病例數所占比例。
生存率=(隨訪滿n年尚存活的病例數/開始隨訪的病例數)×100%
生存率反映了疾病對生命的危害程度,可用於評價某些病程較長疾病的遠期療效。在某些慢性病如惡性腫瘤、心血管疾病、結核病等的研究中常常套用。
存活率有絕對與相對的存活率表示方式,而相對存活率最常使用。相對存活率最常使用於癌症統計中,絕對存活率有時也會被採用。
絕對存活率指的是已確診為某疾病的病患,從確診開始n年後的存活百分比。 相對存活率指的是已確診為某疾病的病患,從確診開始後n年的百分比,除以與該病患相同的性別與年齡層正常人五年後的存活率百分比。
通常,癌症的五年絕對存活率遠低於100%,反應癌症病患相對於一般人的死亡率是非常高的。相對於五年絕對存活率,如果癌症病患的存活率比一般人一樣或比較高,其五年相對存活率就可能會等於或超過100%。會發生這樣的原因,可能是這類型的癌症病患通常都可以治癒,或是比起一般人在其他方面(如社會經濟因素或醫療照護)具有優越性。
五年生存率系指某種腫瘤經過各種綜合治療後,生存五年以上的比例。用五年生存率表達有其一定的科學性。某種腫瘤經過治療後,有一部分可能出現轉移和復發,其中的一部分人可能因腫瘤進入晚期而去世。轉移和復發大多發生在根治術後三年之內,約占80%,少部分發生在根治後五年之內,約占10%。所以,各種腫瘤根治術後五年內不復發,再次復發的機會就很少了,故常用五年生存率表示各種癌症的療效。術後五年之內,一定要鞏固治療,定期檢查,防止復發,即使有轉移和復發也能及早治療。另外,也有用三年生存率和十年生存率表示療效的。
癌症治療的五年生存率是醫生用來評價手術和治療效果的,如果癌症患者經手術治療能生存5年以上,即可認為腫瘤被治癒的可能性為90%。這是因為癌症和其他疾病不同,難以治癒。不少患者經過手術切除、局部放療和全身化療之後,從表面上看,精神、飲食、休息都不錯,能夠像正常人一樣工作和生活,生化指標、X線、超聲甚至CT檢查也發現不了任何異常,但在3年或5年後可能又出現腫瘤復發或轉移。專家經過大量的臨床觀察和資料統計,發現腫瘤患者的復發和轉移,大多數(占80%)是在手術根治術後3年左右,10%是發生在治療後5年左右,這就形成了用“五年生存率”的概念去評價某一癌症的治療效果。大量臨床調查還發現,腫瘤患者如果能生存5年以上,發生復發和轉移的僅占10%。所以“五年生存率”不意味著只能活5年,而是意味著已接近治癒。癌症患者在治療後五年期內及其後,需要定期複查,積極配合醫生治療,才可使自己健康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