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氏城隍廟,位於河南省三門峽市盧氏縣城中華街北側。盧氏城隍廟始建於元末,是豫西地區建築規模較大且保存最為完整的古建築群之一。
盧氏城隍廟主要建築有山門,面闊3間,單檐歇山頂,前後檐置斗拱,明代建築。兩側各有一座仿木結構的琉璃門樓,門樓兩邊又各設假門,浮雕九龍壁。樂舞樓,2層3間,單檐歇山頂,檐下置斗拱,明代建築,清代大修。獻殿3間,重檐歇山綠琉璃瓦頂,檐下置斗拱,建於1米多高的台基上。大殿,面闊5間,進深3間,單檐懸山頂,檐下置斗拱。東西兩側各有廂房10間,皆硬山灰瓦頂。盧氏城隍廟是研究古代建築藝術的科學依據和模樣。
2013年3月5日,盧氏城隍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盧氏城隍廟
- 地理位置:河南省三門峽市盧氏縣城中華街北側
- 所處時代:明
- 保護級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編號:7-1183-3-481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歷史沿革,建築格局,歷史文化,文物價值,文物保護,旅遊信息,
歷史沿革
據《盧氏縣誌》及碑碣記載,盧氏城隍廟始建於元末。
明初,重建盧氏城隍廟,宣德年遭兵燹。
明天順八年(1464年)至明成化二年(1466年),盧氏城隍廟重建。
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盧氏城隍廟再遭火災,任太史率眾重建。
明萬曆九年(1581年),修復擴建盧氏城隍廟,即成現有規模。
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盧氏城隍廟改修兩座門樓為琉璃瓦覆頂。
清乾隆十年(1745年),盧氏城隍廟維修時將山門、獻殿、正殿的大脊更換為彩色琉璃構件並裝大吻,獻殿層面覆以綠色琉璃瓦。
1960年,盧氏城隍廟為盧氏縣文化館駐地,是全縣人民的文化活動和文物收藏中心。
2003年,盧氏城隍廟重修,殿內重塑雕像多尊。廟內煙霧繚繞,香火不斷。
2018年,盧氏城隍廟進行大規模修繕。
建築格局
盧氏城隍廟位於盧氏縣城內中華街,主要建築有山門,面闊3間,單檐歇山頂,前後檐置斗拱,明代建築。兩側各有一座仿木結構的琉璃門樓,門樓兩邊又各設假門,浮雕九龍壁。樂舞樓,2層3間,單檐歇山頂,檐下置斗拱,明代建築,清代大修。獻殿3間,重檐歇山綠琉璃瓦頂,檐下置斗拱,建於1米多高的台基上,明代建築。大殿,面闊5間,進深3間,單檐懸山頂,檐下置斗拱,明代建築,清代大修。東西兩側各有廂房10間,皆硬山灰瓦頂。現存建築有正殿五間,坐北向南;香祭亭轉角樓和樂樓各三間;東西廂房各十間;左右香積廚各兩間;門前三間,均系黃龍脊,綠瓦與種種脊獸相映。
歷史文化
三門峽盧氏縣從漢元鼎四年(前113年)至今,縣名未改、城址未移,境內古蹟遺址眾多,文化底蘊深厚。盧氏城隍廟是豫西地區建築規模較大且保存最為完整的古建築群之一。近年,盧氏縣按照修舊如舊原則,對山門、獻殿、正殿、樂樓、廂房進行了大修。盧氏縣文管會嚴格按照文物藏品管理規範要求,將城隍廟兩側的廂房布置為文物展廳,將彰顯盧氏歷史文化底蘊的珍貴文物進行展示,豐富了盧氏的文化內涵。
文物價值
盧氏城隍廟整個建築,金碧輝煌,檐牙飛翹,工藝精美,朱門高柱,明麗豁敞,是研究古代建築藝術的科學依據和模樣。
文物保護
2013年3月5日,盧氏城隍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盧氏城隍廟,位於河南省三門峽市盧氏縣城中華街北側。
三門峽市盧氏縣城隍廟